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建模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才刚。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1《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学时间:2014.5.15——2014.5.20.教学时数:6课时编写人:杨秀成审核人:陈慧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及故事发生的背景。(二)、能力目标:积累字词;分析人物;把握手法(典型事件、个性化语言、行动描写)。(三)、情感目标:认识人物性格;培养宽广胸怀;塑造健康人格。二、学习重难点:(一)、重点:积累字词;分析人物;把握手法。(二)、难点:认识人物性格,培养宽广胸怀,塑造健康人格。三、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第一课时课题:史学双璧知识结构:作家作品史学常识文化常识思路结构【自主学习】一、了解作品:《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时,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130篇。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书——典章、书籍。表——大事年表。鲁迅先生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史记》既是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史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四、文体知识:1、按体例划分,有国别体、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2、按记述的时间划分,有通史和断代史。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始创于中国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二十五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断代史。)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合作预习】整体感知一、对照注释阅读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二、阅读全文,理清课文脉络,写出结构提纲:【教学新课】整体感知一、小组内成员(两人一组)对译1-2段。二、翻译: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合作运用】思考:这两个人物身份地位如何,介绍时作者用笔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课堂检测】一、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或用法。1、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3、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4、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5、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二、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翻译为现代汉语,并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合作指导】一、知识总结:二、学情评价:三、作业布置:【课后反思】预习评价课堂检测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才刚。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2第二、三课时课题:使不辱于诸侯知识结构:常用词翻译【合作预习】集中学习第3—13段,明确重点词语,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3、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4、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教学新课】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一、找出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的一句话并翻译:二、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三、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四、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五、出使结果如何?【合作运用】1、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4、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5、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6、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课堂检测】一、下列加框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到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因此3、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留下,留给4、臣请就汤镬接受二、下列加框的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2、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3、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4、赵王于是遣相如奉璧西人秦三、下列句式和“今君乃亡赵走燕”相同的一项是()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3、遂于秦王会于渑池4、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合作指导】一、知识总结:二、学情评价:三、作业布置:【课后反思】预习评价课堂检测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才刚。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3第四课时课题:方寸之间见精神知识结构:文言知识翻译人物性格【合作预习】集中学习第14—16段,对照注释,试翻译。【教学新课】研读、讨论“渑池之会”的内容及行文思路思路。【合作运用】讨论“渑池之会”表现出的蔺相如的精神【课堂检测】翻译下列句子: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4、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5、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合作指导】一、知识总结:二、学情评价:三、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第五、六课时课题:性格决定命运知识结构:文言知识对比手法【合作预习】一、集中学习第17—21段,对照注释,试翻译。二、归纳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完成《精讲精练》P67[基础整合]练习,并完成下列练习:(一)、一词多义:1、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⑤使归赵()2、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3、幸①大王亦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则幸得脱()(二)、古今异义:1、拜为上卿(拜:古义--授予官职今义——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忧虑,担心今义——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离开今义——(亲戚:古义——近亲及姻亲今义——5、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6、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今义——7、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8、布衣之交(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四、翻译下列句子: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4、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教学新课】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征。课堂检测预习评价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才刚。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4【合作运用】在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突出特点,仔细分析,对我们的写作学习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请分析课文中的八类对比。【课堂检测】一、下列词有多种解释,根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1、拜:A.叩拜B.敬爱C.授官(1)、拜()为上卿。(2)、拜()送书于庭。2、见:A.看见B.接见C.被、受D.显现(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3)才美不外见()3、徒:A.步行B.党徒、部下C.同类、D.白白地、空E.只是(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2)、召令徒()属曰。(3)、徒()见欺。4、因:A.依靠B.凭借C.借助D.顺着E.趁此F.于是、F.因为(1)、不如因()而厚遇之。(2)、相如因()持璧却立。(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5、幸:A.幸运B.侥幸、幸而C.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D.希望E.帝王的宠爱(1)、君幸()于赵王。(2)、则幸()得脱矣。(3)、大王亦幸()赦臣。(4)、幸()来告语之。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完璧归赵B.宁许以负秦曲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毕礼而归之2、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④决负约不偿城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明年复攻赵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A.④⑦B.①⑧C.②⑥D.③⑤E.④⑧3、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⑤以空言求璧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以绝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4、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5、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③而相如廷叱之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课堂检测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才刚。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5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美军坦克进入巴格达的时候,伊拉克的武装力量几乎放弃了抵抗;几天后,萨达姆平时最信任的贴身保镖和护卫也大多作鸟兽散。B.有人开玩笑说:“犹太金融资本家在豪宅客厅里打个喷嚏,世界上不少银行都将连锁感冒。”这可不是骇人听闻,他们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的作用确实非常之大。C.健全国内的反腐倡廉机制是有效阻止贪官外逃的治本之策,而一味希图靠外力拿办贪官则是舍本逐末,断不可取。D.台湾民进党上台以来,提出的经济举措名目繁多,“拼经济”拼得人们眼花缭乱,但定睛一看,这不过是为推行“台独”而造势罢了。【合作指导】一、知识总结:二、学情评价:三、作业布置:【课后反思】《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合作预习】二、理清课文脉络:写出结构提纲:第一部分(1——2段):廉蔺简介;第二部分(3——13段):完璧归赵;第三部分(14——16段):渑池相会;第四部分(17——21段):负荆请罪。【教学新课】略【合作运用】思考:这两个人物身份地位如何,介绍时作者用笔有什么特点,用意何在?明确:采用“双起法”,同时推出,两人身份一贵一贱,介绍时一详一略。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侯”。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原因之一就有忌惮廉颇之勇。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
本文标题:建模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9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