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爆炸图片实验室爆炸图片据统计:学术研究实验室发生事故的频率比工业实验室高10到50倍!!!August4,2006LaboratorySafetyInstitute在你做实验之前必须知道的一些事情会出现哪些危险事故危险出现时该怎么做怎么使用安全设备安全培训的目标学习保护你自己的安全,以及实验室仪器等财产安全尽量做到预防为主,将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里。在这个可能存在危险的情况下,让大家更安全、更健康、工作更顺利、学习、生活得更加美好!在实验室里必须有一个严谨的态度1实验室不准吃东西、喝饮料、吸烟、或者化妆。2.实验时候要带手套,穿实验服,戴防护眼镜,实验完成后要洗手。3.不准将化学试剂带回家。4.不要直接去闻或者尝化学试剂,不要用嘴去吹移液管里边的液体。5.不要单独在实验室工作,如果一个人在实验室,要让别人知道你在哪间实验室。实验室安全涉及面水电气火试剂放射性病原微生物仪器使用废液处置1.实验室用水安全漏水下水道排水不畅冷却水2.实验室用电安全电器、电线的老旧,易造成漏电事件或因电线走火引发火灾。人离开实验室,正在反应的搅拌器,应将搅拌速度调小,温度适当降低,其它电器,一律检查关闭。3.实验室气体安全搬运气瓶要远离热源钢瓶须有钢瓶架气瓶内的气体不可用尽惰性气体:应剩余0.05MPa以上压力的气体。可燃气体:应剩余0.2Mpa以上压力的气体。氢气:应剩余2.0MPa以上压力的气体。4.实验室用火安全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应防止气体逸出,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严禁使用明火。禁止在实验室吸烟或使用明火。化学所:一级防火单位。5.1.易燃易爆固体试剂这类试剂具有易于燃烧和爆炸的特性,其中有的本身就是炸药。如三硝基酚(苦味酸)、硝化纤维、三硝基苯等有的遇水燃烧爆炸,如金属态的钾、钠、锂、钙等有的与空气发生强烈的氧化作用而引起燃烧,如金属铈粉、黄磷等有的因其引火点低,受热、冲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急剧燃烧,甚至发生爆炸,如赤磷、镁粉、锌粉、铝粉等。5.2.易燃液体试剂这类试剂极易挥发成气体,遇火即燃烧,如石油醚、二氯乙烷、乙醚、丙酮、苯、甲醇、乙醇等。5.3.氧化性试剂这类试剂具有十分活泼的化学性质,能析出活性态氧,对其它物质起强烈的氧化作用,如过氧化氢、高氯酸等5.4.毒害性试剂专指少量侵入人体就能引起局部或整个机体功能发生障碍,甚至造成死亡的试剂。无机剧毒品如氰化钾、氰化钠及其它剧毒氰化物、砷及砷化物、硒及硒化物、金属铊、锇、铍、汞等及其化合物。有机剧毒品如有机磷、有机汞、有机硫及有机腈化合物、生物碱中的马钱子碱、毒甙等。5.5.腐蚀性试剂对人体、金属和其它物品能因腐蚀作用而发生破坏现象,甚至引起燃烧、爆炸和伤亡的液体和固体试剂,如发烟硝酸、发烟硫酸、盐酸、氢氟酸等。5.6.低温存放试剂这类试剂需要低温存放才不致聚合、变质,或发生其它事故,属于这一类的有:苯乙烯、丙烯腈、甲醛,及其它可聚合的单体、过氧化氢、氢氧化铵、硫酸钠结晶、碳酸铵等。常见的警示标识6.放射性同位素安全与防护放射性实验应划出防护圈,并加设明显标志。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及防护知识和健康条件,工作人员配备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套袖、手套、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放在一起,其贮存场所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大量同位素分装应在专用的房间内进行,并设有相应的防护屏蔽,设置计量检测仪器及必要的应手工具。放射性实验室的废物与普通垃圾要严隔分开,妥善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应排入沉淀池内、封存或固化处理。有健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章制度、辐射事故应急措施。电离辐射、放射性、核辐射警示标志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志7.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安全切实提高其生物安全意识,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科学评估,完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确保发生安全事故后能够及时妥善处置。重点做好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保藏、运输和实验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强菌(毒)库安全保卫工作,严防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等事故发生,确保万无一失。加强对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准入管理,切实提高其生物安全意识。8.仪器使用安全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地阅读操作规程,经过培训方可上机操作。必须严格地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遇到仪器发生故障,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不得擅自处理。按操作规程使用水、电。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报告,及时处理。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仪器、水、电、门、窗是否关好,夏季应检查空调是否关闭。不得擅自挪用与公用仪器相关的辅助设备和零、配件,以及实验室内的一切公用设施。9.废液处理1.装有废液的容器必须具有明显的标识,标识上应注明该废液的名称、组成、浓度、日期及该溶液废弃人的姓名。2.将装有废液的容器放在指定地点,统一处理。3.严禁将有毒、有害、强腐蚀性试剂及液体倒入水池中。4.废弃的洗液不得倒入下水道,应装入试剂瓶统一处理。-潜在的危险:-长头发的学生在使用酒精灯时,头发没有束起因而有机会会着火。-避免意外发生的方法:-在实验室内同学要把长头发束好,确保束发的绳子不会松开。长头发注意-用湿抹布盖灭-利用沙桶把燃烧的液体用沙盖着。酒精溅在桌上并着火的对策:-以清水冲洗伤口。-贴上干净的消毒胶布。去医务室清洗伤口,处理被碎片割伤流血的对策-以大量清水冲洗眼睛。之后去医务室清医生帮忙清洁,处理。化学药品溅进的眼睛内的对策-立刻以大量清水冲洗患处最少五分钟。去医务室让医生帮忙处理在倾倒酸时意外地接触到酸的对策某博士生在使用过氧乙酸的时候,没有带防护眼镜,结果过氧乙酸溅到眼睛,致使双眼受伤,肿得到现在还不能睁开,还不知道以后会怎样。另一个博士生在使用三乙基铝的时候,不小心弄到了手上,由于没有带防护手套,出事后也没有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结果左手皮肤严重,需要植皮。有机所真实事件河里面淹死的就是那些会游泳的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的粉碎。包括对面实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气相连的装置。有些同学为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气相通的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剧烈。B、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PCl5,PCl3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反应前,一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一般都会注意。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我在一次萃取的时候,量在2升左右,发现分液漏斗有一个裂痕,以为没有问题。结果,在手中刚一摇晃时,就炸开了。20%的KOH溶液喷了我一脸,更可怕的是,溶液顺着桌面进入插座,引起电源短路,然后引发火灾。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无水高人盐,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不要因为震动引起爆炸。某副教授在有机所进修时,加压蒸馏一容易分解的化合物,由于加热没有控制好,发生爆炸,场面极其血腥。胸口的洞缝了五十多针!某研究生,在做关于过氧化合物的实验时,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含有过氧化合物的溶液,完毕,不是小心地把空气放入,而是一下子就通气,结果由于空气的撞击引发爆炸,甲级甲等残废。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场的照片是:一截手指头血淋淋地沾在玻璃上。(这也是加压蒸馏通气时为什么要慢慢来的原因)某工作人员,在做叠氮化合物的实验室,反应都处理好了,他觉得反应容器要处理一下,结果在打开瓶塞的时候,一用力,爆炸。重氮甲烷,第一次最好有个有经验的人在旁指导,不要自己随便做,量也不要太大,亚硝基甲基脲最多25克别贪多,要是需要量大就分几批去做夏天用乙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今年8月用乙醚萃取,只在分液漏斗里轻摇了一下,正要准备放气,炸了,还好没伤到我。我的产品阿!!!一位老师就是分液漏斗的塞子上没涂真空脂,一摩擦就把乙醚给烧起来了好恐怖呀我有师兄在实验室用鼓风干燥箱烤馒头,半年,胃癌走了。所以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小心。一孩子在闷罐(25ml有效体积)做反应.冷却后直接开盖,罐子接口爆炸,人没事情。分析如下:1.虽然是冷却下来开的,但是起码的化学反应配平不知道,反应产生那么多气体没考虑进去。2.怎么说也要先弄下螺母.一硕士做bv氧化,mcpba后处理后没用淀粉ki测试,直接肚子炸穿.分析如下:后处理过氧化物的起码常识.同实验市一孩子,做吡啶氮氧氧化物,悬蒸上弄干,空气(不是nitrogen)放空,然后把瓶子放桌上,吃饭去了。回来瓶子不见了,只有玻璃粉末.分析如下:这个小子点背,碰到一个牛的化合物。一般情况下不会如此.一个神奇的硕士,做一个上boc的反应,其操作为:放底物溶剂----放boc酸酐----放化学量的dmap-----搅拌.结果冲了一脸,最后对我说了句:今后象上boc这样的危险反应再也别让我做了。分析如下:这孩子有把一切可能爆炸的反应做爆炸的潜力,不愧是军工学校北理毕业的。我当时在实验市里常压脱苄氧基,上面就是氢气袋,反应中我去点扳,结果毛细管碰到了磨口的玻璃,产生火花,烧起来了。上面是氢气袋,爷爷的。用手放到瓶口灭了。分析如下:涂油,否则即使简单的把塞子拿下来一样有火花.还是实习的时候,一家伙拿十升的dce萃取东西,拿不住,掉下来全弄脚,手,衣服上。我去帮他处理,结果第二天他就很多水疱,不能上班了。我自己在中试车间通二甲胺气体,通过了,吸收的酸不够.气体全出来了,我去救.气体大量弄在我肚子上。回家我也出了很多小泡泡,而且就此嗓子发音沙哑.分析如下:其实很多东西的毒性都是被低估的.看看msds,会后怕人永远是第一位:化学所毛兰群的故事。
本文标题:实验室安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0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