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建筑外观设计》课程授课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建筑外观设计课程英文名称: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二、课程地位《建筑外观设计》环境艺术专业课程中一门旨在对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综合设计的专项训练课程。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在作计划、设计过程中灵活用,加深对形式和空间这些要素的理解,为学生在处理外部空间环境和实体建筑形态设计方面奠定基础。三、教材四、课时分配序号授课内容提要学时1早期城市建筑及其外部环境的发展概况2建筑外观造型表现特性3建筑外部环境要素与设计4建筑外部环境设计构思与方法5课题考察与设计实践早期城市建筑及其外部环境的发展概况1.教学内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口迅速增长,建设拥挤,密度过高,居住条件恶化;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工厂盲目布局,工业与居住混杂;城市盲目扩展,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阻塞;工业的盲目发展,使废水、废气、废垃圾污染了环境;缺乏整体建筑的规划,建筑艺术衰退,使城市环境景观质量低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工业和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快。20世纪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在交通、通讯手段现代化的基础上,城市人口出现了向周围郊区发展的现象,城市核心地区衰退。支了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开始从节约能源的角度重新认识和评价郊区的开发和建设。也就是城市环境的“复苏”和“演变”活动。今天人们的环境意识,确立了保护城市历史的文化活动。同时也出现“行色危机”,旧有的传统城市风格被大量的自我表现的“陌生者”巨大的惊讶生硬的形体、刺眼的色彩冲淡,甚至破坏。人们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城市环境不再只是简单的几块草坪,几张长椅子,而是应该能够满足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需要,同时又能充分展示自身环境的特殊魅力。在这种环境下,怎样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原则进行城市环境设计与旧建改造就出了当务之急。这也给设计师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教学要求:了解早期城市建筑及其外部环境的发展概况3.教学难点:早期城市建筑及其外部环境的形成原因4.教学策略:用讲授法让学生充分了解早期城市建筑及其外部环境的发展概况,对于形成原因,则要结合图片举例说明,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5.教学预习:预习第二章:建筑外观造型表现特性;查阅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图书。6.习题:无建筑外观造型表现特性1.教学内容:建筑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决定了建筑外观造型的表现特性,一般说来,建筑造型的表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即突出量感性、空间性、动态性、表意性。(一)量感性建筑以其实体展现于人们面前,人们对体的感知则从它的量感中获得。量感是一种物理量及心理量之综合,心理量依存于物理量。物理量是指可丈量的三度空间,可计测的重量,可明确指出界限的量。而心理量是人们依视觉而感知的量,具有量感的形态表现出对外的抵抗感,自在的生长感和运动感。建筑的量感反映在实体量与空间量。1.实体量体的形态、材料、组构关系是实体量表现的影响因素。有机形态及几何形态反映出不同的量感。摩尔的作品量感十足,那是“来自自然形态和知识的积累”,他追求有机而生动的造型,创造具生命力的作品,他通过有机形态表现对象的量感。有机形态的量感是通过形态所具的生长感,圆凸曲凹的形状,似乎有一种强大的抵抗力、生命力的存在。几何形体的量感的表现在于形态整体饱满和表面连续的封闭性。体的凸凹变化以及产生的光影,使简单的体块产生了更多的视觉量。建筑的量感表现正是以有机与几何形态量感的表现为基础,加之人与环境的尺度关系因素。建筑实体量感的另一因素是材料特性,肌理的表现。粗糙而坚硬的材料具有稳重、坚实的感觉;质地密实、色彩深沉也会改变形体的轻飘感,而具重量感。建筑中利用毛石、混凝土材料的粗糙、钢铁的质地密实及颜色的稳重产生力量。建筑中的线和面限定的空间及要素构成的动态感建立了新的量感含义。2.空间量空间量是由构成要素限定的容积量,是使静态的形体关系让位于动态的空间关系。空间的量由线要素即可围成,线框内的空间具方向及形状的模糊性,量感一般不强。而由面所围合的空间已基本确定了容积量,量感较强。常选用最小限度的面材,发挥最大的容量,如:建筑中的薄壳的扭折翻转感觉轻盈,具有动感,同时也表达了由它所包含的空间量。波特曼空间即是空间量的最好例子,它不仅要满足人看人的要求,还要满足众多人在室内聚集所需大空间的要求。波特曼空间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具有足够大的空间,才不致使众人共聚时感到拥挤,产生心理压抑感,这就是空间量的作用。人们也常说世界人口之多,以致于感到地球要爆炸,这也是在表明地球表面的空间在众多人的簇拥下感到太小了,心理上承担不了。(二)空间性空间是建筑的主角,是建筑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特征之一。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活动,会感受到不同空间迭加的综合印象,这是时间的引人,使空间产生了流动连续感,即所谓的时空概念。空间的存在形式有多种,我们按造型原理,谈谈实体与空间、动静空间以及行为空间。1.实体与空间实体反映建筑形象,而实体间隙是建筑的功用空间。实体构成了空间,空间反衬实体,实体的塑造可运用构成原理,用分解手法及组合的手法,空间是在设计目的前提下,考虑实体内的空间形式,两者同时形成互为影响、互为补充的统一整体。以圣马可广场为例,如果房屋是构成空间的实体,那未由它们围合的空间广场却是空间造型的目的。实体的立面、外形、式样、体量构成了广场空间的丰富变化。2.动静空间空间由于划分及限定的程度不同,反映出动态与静态的特性。空间构成中使周边连续,特别是四角封闭,空间具静态。如四角不封闭,则空间有渗透及流动感。空间的渗透还可利用顶与底界面的局部错位、重叠产生。空间的方向性是由不同限定要素决定。如果用柱子限定空间就具模糊不定性,用平行面限定空间就会使空间产生明确的轴线,用L形界面则在转角处产生强烈的限定,用U形界面则产生一个内向的焦点,同时方向朝外。3.行为空间人们利用空间时总希望它满足人的心理要求。行为的公共、私密、聚集、独处等不同需求就要求不同的空间形态。公共空间一般开敞、呈动态,私密空间一般需封闭呈静态。一个人很难在四壁通透的具流动性的卧室内得到安逸。人们的集聚与独处行为则要求空间有一定的限定构成,以求心理依托。建筑形体的塑造及空间的限定要以人的行为、心理为前提条件,运用空间构成手法,创造出不同的空间。(三)动态性动态造型是使人心理造成一种不平衡感,建筑的动势是视觉上的,是让静止的建筑给人以动的感觉。现代建筑的实体或空间,一般力图表现具有生命力的动态感,组织成具有动态的结构。建筑的动感给人视觉以一种非稳定平衡状态的力感,具有方向性张力。具有动感的建筑让人激动而印象深刻。如郎香教堂不仅造型奇特动人,而形象具有一种强烈不稳定感,弯曲的墙体似受到了压力而形变,有一种反方向扩张的趋势,倾斜的墙面由于偏离了其原来位置的运动趋势,大小各异的窗洞,重复地在倾斜墙面上不规则地出现,似乎有一种跳动感。向上翻起的屋顶有一种扩张感,直冲苍穹。这种造型的游离不定感和神秘的宗教气氛取得了高度的吻合,郎香教堂是运用多种动态造型手法于一体的佳作。建筑的动感可由错位、不均衡、体量偏倚、穿插、建筑组合的延展、闭合,内部空间的流动、渗透等手法表现,动态造型常见的构成手法有:倾斜、波状、螺旋、无秩序、及建筑特有的力能表现。1.倾斜使构成要素偏离垂豆、水平等正常平衡位置,造成一种动态的“向心”与“离心”力感,形成一种相互排斥向外扩张,或相互吸引向内集聚的趋势。建筑设计中常利用倾斜的线,倾斜的面,以至倾斜的体造成空间内外的动感。悉尼歌剧院三组大小不等,方向相反的薄壳屋顶,构成了一个向外飞驰“离心”的动感,似要向大海扬帆待征。萨伏伊别墅中以倾斜的交通坡道贯于上下两层空间,造成了空间的渗透与动态。2.波状将要素以曲线,曲面状造成动势。曲状象是受到力后在运动中要恢复原状之势,并还能使人联想到流水似的动感。圆曲的外观使人感到流畅、亲切,在直面的组合中加入一片波状窗,会顿觉有生气、有动感。迈耶的设计中常采用“波状钢琴墙”强调重点,增加生机,并使建筑产生流动感。3.螺旋将要素按螺旋状造型,具有很强的生长感及动感。莱特设计的古根汉姆美术馆,将内外空间按参观者行走路线由上至下螺旋前进,造型也就螺旋而至,极具动感。南开大学东方艺术馆的设计造型用双向螺旋展开的画卷气使建筑潇洒飘逸。4.无秩序这里谈的无秩序是统一中的无秩序,即将相同要素以不定手法随机组织,或将不同要素按某一规律组织而获得相对不定的形态。如西柏林艺术剧院不仅平面组织呈不规则状,而在立面及檐口均采用弧形起伏的形式,造成了整体造型的跳动感,似一篇交响乐章。5.力能建筑中的力能表现,是以打破静态气氛,追求建筑的动态效果,以强化建筑造型。力的表现,首先在于力的合理性与建筑形式的有机统一。现代结构技术如薄壳、悬索、帐篷、充气等均能很好表现力能。建筑具有了力能,不管显现的是内降力与发散力都显得有生气,富于视觉紧张感。(四)表意性建筑的表意性是以表达物质与精神功能为目的,表达人类的情感,是形式创造的动因。美国波特兰大市政大厦力图表现一个普通公民的自豪而纯朴的身份,使人回想起美国拓荒年代的民主精神。还象征地运用了许多当地传统市政厅的建筑片断,用平面化的图象学手法,用几十年前曾一度盛行的浅雕图案,加上色彩的感染力,赋予该大厦与生物间“形性相通”的联系。这座市政大楼蹲踞在市中心,好象长着浓密的露毛,力量贯通全身的守护狮,隐喻性地表现市政大厦精神。建筑的表意性有视觉美感,环境文脉,隐喻象征等。1.视觉美感建筑的表现形式具有表意性,人们通过视觉而接受了信息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美感。美感的体验过程是人们视觉作用在对象时产生的,即对象本身存在着形式特征。其特征表现为形式美,即统一与变化,节奏韵律,比例尺度,对比调和。它的表现反映了人类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化、社会的含义。2.环境文脉建筑的文脉是强调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强调特定场所的特定意象。造型中运用符号要素,表达建筑与环境及历史的整体意象。不少新建筑设计时注重了文脉的表现,在形式中注人传统文化的遗码,表现出与环境的对话。曲阜阙里宾舍是一个现代化旅游宾馆,用与环境建筑形式类似的“自融”式态度,表现出对传统形式简化、提炼,创新后的新建筑仍与文化遗产协调。贝幸铭的卢浮宫扩建方案中毫无古建筑形象的痕迹,用晃常简单、干净、光洁的透明金字塔,完成着与特定环境形成一种新的层次的和谐。3.隐喻与象征建筑的艺术表现是形式的创造,即符号化了的人类情感形式的创造。人们用符号形式表达某种隐喻象征,开拓建筑形式新意境。用抽象的形式语言表达某种深层含义时,一种是自然象征,即直觉象征,是以表现力和生命为主题,如莱特的有机建筑形式,奈尔维的具有力感的混凝土大跨度建筑等。2.教学要求:掌握建筑外观造型的表现特性3.教学难点:建筑的文脉与场所意义的综合表达4.教学策略:用讲授法让学生充分了解早期城市建筑及其外部环境的发展概况,对于形成原因,则要结合实例图片说明,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5.教学预习:预习第三章:建筑外部环境要素与设计;查阅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图书。6.习题:无建筑外部环境要素与设计1.教学内容:一.现代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要素大概可以分为视觉性与非视觉性视觉性:建筑、绿化、环境小品、道路、辅地、构筑设施、水体和其他一切可视形象。非视觉性:人的行为和空间、情感要素、环境的文化内涵等。下面,我们将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要素中的建筑、绿化和环境小品部分体分析。1.建筑“人类在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为“建筑”定义,是泛指一般的建筑物或行为。富有创造性的建筑物必须有时代感。所谓“时代感”,包括运用那个时代的科技、物料、设计手段,满足使用者在物质上、空间上和精神上的需求,更能表达或代表那个地方的人,对追求居住或工作上的一种理想、环境。2.绿化绿色空间是外部生态、环境的基本空间之一,它使人能够重新认识在成千上万然,维护大自然。绿化植物分为两类:自然绿色设计,即利用自然的植物去构成各种环境空间;另一类是人工绿化设计,利用高科技手段,创造理想的绿色环境空间。绿化可以使空间具有尺度感,可以衬出建筑体室,小品
本文标题:建筑外观设计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0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