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孙瑞雪: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先来说关系,我们知道关系几乎就等于生活,对于一个人来说,关系包含三种,一种是跟人之外的、生命之外的所有的外在世界的一个关系,比如跟情景的关系。第二个是跟他人的关系。第三种是跟自我的关系。怎么样理解这三部分呢?比如说,到这个场地的时候,我们自然就能知道,我们在这个环境当中,怎么样对持自己,怎么样让自己坐得很得体,我们说这是我们跟情景的关系,我们说如何跟自己的丈夫、妻子、老师、同事、领导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我们说这是跟他人的关系,那我们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或者在很多人中间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感受,我们是否认为自己很有价值感,我们是否认为自己很好,或者我们是否能够很客观地看待自己,这就是跟自己的关系。影响孩子发展的三种关系所有这三种关系,在一个人面对所有事情的时候,应该同步存在。比如你坐在那儿,应该这三种关系是同步存在的,既能知道情景,又能知道他人,还能觉知到自我,这三种关系永远是同步存在的,但是这三种关系的开始,一定是从儿童跟爸爸妈妈的关系开始的,首先是从跟母亲的关系开始,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是,最早期孩子出生的时候,他还没有建立跟任何人的关系,他也没有建立跟自己的关系,他是透过妈妈对孩子的照顾来建立最早先的跟他人的关系,在跟他人的关系建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外在环境的认识,最后建立了和自我的关系,我举例说明,你怎么能确定是这样子的呢?最早先的时候,小朋友出生以后要在世界上活下来,他必须建立最初期的,跟妈妈的这种链接和依赖。首先要建立跟妈妈的依赖关系,因为妈妈是他心里的第一层皮肤,他是一个裸露的灵魂降临在地球上或者降临在一个家庭当中,这个裸露的灵魂不具备对这个世界的任何看法,比如说出生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这个人是他的妈妈,他甚至眼睛都看不清,只看到一个模糊的状态,他有头发,然后面孔是相对白色的,眼睛是黑色的,而且这个人经常说妈妈抱,经常说经常说,说了一年以后,这个人就知道她叫妈妈,婴儿会这么认为。但是他怎么样才能和妈妈建立非常好的关系呢?前面我说了,首先要有依赖感,这个依赖感怎么建立呢?因为我要找一个人来帮助大家演示一下,小朋友刚刚出生的时候,他语言听不懂,没有最基本的智力状态,但是他具备非常非常敏锐和高级的感觉系统和灵性系统,早先的时候要用他的灵性能量来感觉这个世界跟他的关系,这个工作怎么完成呢?如果她是我的妈妈的话,我最早先怎么跟她产生依赖关系?很显然,我一定要依据我在她肚子里面的情景完成这一步,我喜欢贴在这儿听她心脏的声音,我生下来的时候我具备所有动物的特质,我哭的时候,我会把脸蹭在这个部位,用手抓她的头发,谢谢,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一个婴儿要靠这种嗅觉、触觉来逐渐熟悉这个人是可依赖的,逐渐建立跟这个人的依恋关系,这是最早先一个婴儿跟妈妈产生的关系,大概你看到一个人,一个人坐在你面前,那个能量很紧张,你就能知道,他小的时候,他依恋关系没有建立起来,为什么呢?一旦依恋关系建立起来,那个婴儿会很放松,会很松驰,这种松驰感很愉悦,就表明这个孩子跟妈妈建立的最早先的关系开始建立起来了。他跟外在世界怎么建立关系呢?小朋友不知道外在世界,不知道你有什么不同,或者不知道这个空间有多么的大,小孩刚出生的时候,他对空间的感觉还很小,对于人也没有那么多的感知度,他只是知道,有这么多的人,不用害怕,或者有一个人的能量带有侵犯性,这个人当能量出来的时候,他想触摸这个孩子,或者他想,嗨,他想讨好这个孩子,他想触摸这个孩子,触摸这个孩子就是一种侵犯性的能量,当这个能量一出现的时候,小朋友就会产生一个模式,就会赶快躲在妈妈的身后,就会这样,那为什么呢?他要在一个安全的关系的背后来认识这个外在的世界,来建立最早先的跟这个外在世界的关系。你看到我们的孩子,因为我做儿童教育,经常会看到各种不同的孩子,他们基本上对成人都是恐惧的,就是我们,我们国家的孩子,基本上见到成人就躲,成人对他们来说就是老虎,他们是惧怕成人的,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惧怕成人呢?儿童并不听你说什么,因为儿童的这部分没发展起来。但是儿童是能用心灵感知到你想要干什么?同意吗?由于这样一个判断,成人回应他的时候,他的回应跟儿童的认为是有差距的。我反过头来说这样一句话,大家看是否能够明白,有人这么说,创伤只有两种,一种是遗弃的创伤,我把我的孩子送到我妈妈那里去带,因为儿童不知道那是你妈妈,也不知道那个人是他奶奶,他就知道被我妈妈送到另外一个地方,一年的时间我没有见到妈妈,这叫被遗弃的创伤,或者当孩子不能遵从你的意愿的时候,你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你走开,我们用这种方式威胁孩子,那我们知道这样会是被遗弃的感觉,还有在火车上的,所有在5岁以前的孩子,在火车的时候,在上下铺爬,没完没了地爬,还要吃的,就会听到经常有人说,再爬,警察就来抓你,这些都是遗弃性的创伤,因为你没有给他一个概念,就是你是我的孩子,任何人在带走你以前,必须经过妈妈的同意,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带走你,我们不是这样说的,我们说,你再爬,警察就会带走你,这都叫遗弃性的创伤,我们很多很多,随意到哪个超市去,马路上,都可以看到,妈妈都会说,再不赶快走,妈妈不要你了。第二个创伤,吞噬性的创伤,比如进房间不敲门,当你情绪上来的时候,愤怒的情绪完全把他吞掉了,比如他不喜欢吃什么的话,你非要认为那个东西好,强迫他吃,就是整个世界你为大,创伤就分这两种。小朋友跟妈妈之间的关系呢,最早先的建立,然后又形成了跟外在世界的关系,最后又形成了儿童对自我的关系,但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中不太谈的关系,基本上没有人说,你要自己跟自己玩,你要自己陪陪自己,你要自己照顾一下自己的情绪,不跟我玩,可以自己跟自己玩,大概我们的系统中没有这一部分。我们的系统中也不太管孩子跟那个环境的处境,这个处境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能量上,透过行为你可以看到,但根本上表现在那个自我的能量上,我举例说明,当一个孩子迟到了,你对他说,你站在那里,那小孩就站那里,他刚开始站那里的时候,自我感还在呢,还在他的身体里面,但是如果这个老师说,谁让你迟到的?你已经迟到多少次了?你站到那儿,那个自我感,存在感就开始在他的身体里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然后就没了,那我要问的是,那个自我的存在感没了,在他的身体里面存在着什么呢?老师就变得无比地大,那个迟到的恐惧感和羞辱感就变得无比地大,在他的生命里自我的那部分消失掉了,留下的就是一个权威和恐惧,对情景的恐惧,所有的人都看着他。在这样的关系中,人就会自我消亡掉,这被认为是最恐惧,最可怕的一点,让自我感消失掉。所以我们说在一个家庭当中,早先建立的头6年的关系是儿童记住跟妈妈良好关系,来建立跟外在世界的关系,最后儿童才能形成和自我的关系。这个关系才能帮助这个婴儿在未来的世界当中,当他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存在在那儿,天大的事情下来我就在这儿,没有消失掉,做企业为什么焦虑呢?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人有心理障碍呢?就是当那个事情到来的时候,你不在,当你不在的时候,你的内在才会产生无比的焦虑,我不在了,那个事情就被夸大了,就会铺天盖地地落下来,这个感觉是童年形成的。因此在小的时候,当儿童成长的历程当中,你要站在那儿,不用你说什么话,哪怕说得多么严厉,只要小朋友站在那儿,就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你把他的存在感弄没了,那这就是最严重的问题,再没有比这个更严重了。我们说的,跟妈妈的关系早先的时候就建立了这样的关系。跟妈妈的关系,为什么我没有提到父亲呢?理由是,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皮肤,因为妈妈在养育着孩子,从人类100万年的进化过程当中,你能知道的是,全都是母亲养育生命,父亲到外面去打拼养家,这个存在你是要尊重的。今天的这个局面还是这样,妈妈在家更多地照顾孩子,爸爸去挣钱来养家,爸爸要给孩子建立什么呢?爸爸给孩子建立的是理性的那部分,智慧的那一部分,应对世界的那一部分,这是一个孩子跟爸爸之间的关系,那怎么能表达出来呢?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大概你在一个单位里,你寻找一个员工的时候,大概一看就能知道,他跟妈妈的关系怎么样,跟爸爸的关系怎么样,从他的身体长相就能阐述,是不是得到了他妈妈的爱?是不是得到了他爸爸的爱?跟妈妈、爸爸的关系,首先带给孩子的财富是什么?前面的部分带来的是价值、幸福、美好、情感的部分,后面带来的是什么?跟爸爸那儿建立的是什么呢?建立的是意志、智慧、生存。我把这三个关系说完以后,进入第二个阶段,我要说怎样建立关系。莫要把家长权力夸大化你就是这个小朋友的妈妈,你跟你的孩子的这种关系,无论你怎么说,他都是作为一个关系的存在而存在,你们就是存在的,无论好与坏,他只要降生在你的家庭里面,就无处可走了,跟你建立关系。现在我们解释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我必须从一个文化来说,无论有多少人说,你跟孩子的关系是什么样,在那些细枝末节处几乎都看不到,你说今天我说一句话,怎样说对我的宝宝有帮助,怎样说对我的宝宝没有帮助,这都没有意义,这个意义在于哪里?我们现有的文化,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家长的关系,是权威的关系,就是家长在教育,是这样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是,儿童不能形成自我意识,儿童不能成为一个非常强大者,他长大了以后,他要么就是权威,要么别人就是权威,就像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要么你就是对方的权威,我的官比你大,要么有一个人比我大,他就是我的权威,这样的一个人格状态都不属于非常完善的一个人格状态,因此在这样的关系当中,你说到权威是不是特别厉害,导致这个孩子完全成为一个驯化出来的工具,或者你给了这个孩子喘息的空间,让他还能够成为社会上的可用之人,我们是这样思考问题的。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如果一个孩子要非常好地成长的话,你必须跟他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关系的核心在这里,什么叫平等的关系呢?我举例说明,一个母亲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母亲首先是一个自然属性,就是我把我的宝宝生下来,我爱他,我要养育他,这一部分是一个自然属性,那另外一部分呢,他有一个权力属性,我拥有一个权力,我肩负他成长,我是我孩子的监护人,这是一个权力。但是这个权力不能无限制地夸大,当我的孩子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告诉他不可以,就像一个小朋友,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在一个时间里面画画,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在一个时间喝水,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在一个时间上厕所,对吗?他什么时候上厕所,是一个生理反应,他什么时候画画,也是一个生命内在情感的反应,我今天就想画画,我不想写数学,我不想做这个事情,你不能强制他。这个权力在他自己,不在你,你的权力在哪儿呢?你的权力是,我们用了教育的规则,有三个:不可以伤害到自己,不可以伤害到别人,不可以伤害到环境,这就是你的权力,其他你没有别的权力,你只有一个权力,那就是爱他。那这样,你的孩子从小就能为自己所有的行为负责任,因为他自己作主了,他就能够为自己做的那个主负责任。这样才能培养一个顶天立地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生存方面会有问题吗?不会。所以你要把握的是,怎么样在你跟你孩子的关系中,那个权力不要把它什么呀?夸大化。我经常到超市去看,小朋友要买东西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今天你的花费是多少,但是你不能在后面没完没了的指责他,你真是败家子,昨天花多少钱了,这种话不能说,你没有这个权力的。这就是你跟你小朋友的一个关系。我举例说明。前两天还有一个中学生的家长,与他孩子发生了一个问题,他找到了我,夫妻俩跟孩子都在那儿,因为这个事情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因为他上课的时候,阳光照得特别厉害,所以他班里有窗帘,但是老师不喜欢拉窗帘,但是孩子坐在窗户边,孩子喜欢拉窗帘,因为阳光直射他,没法看,老师让他打开窗帘,孩子就说要拉上,老师急了,下来冲上去要打他,这个孩子也急了,就迎了上去,这个老师就恐惧了,因为这个孩子很高大,恐惧了,这个老师一周没有上课,就罢课,所有的人都认为是这个孩子有问题,家长就开始求学校,求老师,终于求得不开除这个孩子,但是老师说上课可以,但是必须站着听,爸爸妈妈就说,你终于上学了,站着听也行。孩子问我怎样来说服老师?我当时是这么回答的,我说你是这个孩子的什么?他说爸爸妈妈,我说你不是,我没看到你是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我觉
本文标题: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3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