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使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热情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责任,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按照中央部署,紧密联系实际,探索新思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建设新农村的指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要任务。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引领新农村建设,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贯穿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努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支持新农村建设。要加大对“三农”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动员和激励社会各方面积极支持、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继续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发展,加强和改进理论研究,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紧密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产活动实际,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宣传教育,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巨大力量。二、抓好舆论宣传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正确导向2舆论宣传工作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正面宣传为主,把握舆论导向,遵循宣传规律,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三农”等热点、重点问题的引导,着眼于促进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当前,就是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大力宣传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和推进农村各项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我国农村工作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建设和谐宁明的良好氛围。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使其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好帮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着力营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良好氛围,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三、抓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建设新农村服务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入地开展。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上取得新的进展。要立足于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以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目标,深入推进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深入推进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奠定坚定的群众基础。一是围绕构建“和谐宁明”,扎实开展形势和政策教育。要深入基层宣传形势和政策,帮助群众坚定信念,调节好各种消极情绪,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以积极、健康、乐观、充满信3心的精神风貌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二是以创建文明单位为龙头,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打造区域性精神文明创建品牌,大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开展“比学习、比贡献”、“花山儿女显风彩”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情感,以花山精神鼓舞人心,形成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三是以“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和文化、卫生事业,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四是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以南友高速路沿途村屯为示范点,广泛开展文明村镇、生态文明村、文明卫生村和星级文明信用户、守法户、卫生户等农村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深化“千里边境文明长廊”、“沿边国门形象示范带”等的创建工作,打造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品牌。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协调城乡发展的一项历史性决策。对于镇原这样一个人口大县、文化大县、农业大县、财政穷县来说,努力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更加深远而现实的意义。一、深入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理论精髓要通过宣讲对谈等形式,把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以及“多予少取放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政策,给广大干部群众讲清楚、讲明白,使其深刻认识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4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新理念,激励引导他们以满腔热情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新闻媒体要积极营造舆论氛围,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唱响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及时宣传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最新进展。当前,对于镇原县来说,宣传思想工作要紧紧围绕实施“六大战略”、主攻“三大产业”、建设“三大基地”的新成就,大力营造开放开发、干事创业、竞相发展、争创一流、政通人和的发展局面和舆论环境。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舆论环境、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二、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体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开发农村文化消费市场等。如何引导农民向更科学、更合理、更趋于理性的文化方向发展,是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逐步构建起覆盖面广、功能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到2008年,全县每个乡镇都有达标文化站,30%以上的行政村有图书室和文化室;到2010年,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93%。我们要立足县情,着眼未来,认真实施体制创新、文化经济融合、龙头带动、科技提升、精品推进、人才兴文六大战略,努力挖掘开发一批新的重点民俗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水平,培养一批文化产业开发带头人,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变。要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把握农民群众的思想脉搏,鼓励和引导他们在戏剧、小说、诗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方面为群众创作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要大力开发节庆文化,以节庆文化活动为载体,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在今后的几年中,我们要认真筹办好“红杏文化节”,达到宣传镇原、推介镇原的目的。要充分利用文化广场,举办广场文化周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继续开展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等富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深5入持久地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主题活动,多提供普通群众有能力消费、喜欢消费的文化服务,充实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努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的农民;没有新的农民,就没有新的农村。纯朴憨厚的镇原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长期身处农村的干部群众在思想观念、经济方式、发展思路上均有落后的态势,直接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宣传思想工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舆论宣传,引导、教育、感化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增强致富本领,提高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通过文明村镇创建、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安全和谐的法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村容整洁优美的生态环境,使农村真正成为农民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乐园。耿马县宣传思想战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县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县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正当我县新农村建设即将全面铺开之际,我们将深入基层调研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写成书面材料,供上级领导决策参考之用。一、建设新农村反响强烈2006年2月28日,临沧市召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李国伟书记作了“以‘三村’工程为载体,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讲话,新农村建设立即在我县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一)“新农村”名词倍受关注6在我县,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新农村建设,全县所有部门分成6个讨论小组,对市新农村建设实施办法进行了研究讨论,我县宣传媒体进行了跟踪宣传报道,报纸、电视、广播三管齐下,真正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宣传高潮。通过一系列学习宣传活动的有效开展,新农村这个新名词深入人心,“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共同构成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丰富和完善“三村”工程建设的内容,同时,广大干部职工还提出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傣佤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新农村建设要以“三村”为载体在我县,广大干部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要按照市级要求,走一条符合实际,有利于发展的新路子——以‘三村’工程为载体,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总结参照“三村”工程的经验,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建设内容,围绕农村面貌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根本改善,农民群众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进行。耿马是农业大县,开展“三村”工程建设,实质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总结好借鉴好“三村”工程建设的经验,吃透乡情、村情,找准优势,确定重点产业,作出科学的发展规划。(三)新农村建设“十四个一”指标让人踏实新农村建设喊得再响,农民最关心的是能不能给农民带来真正实惠。我市提出的“十四个一”的指标,符合我市实际,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现可能。实实在在让农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美好,让群众7感到踏实,有效增强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二、建设新农村群众有话要说近几年,我县通过税费改革、惠农政策给农村带来可喜变化,然而农民增收难,乡村基层组织运转难,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的问题仍然存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依然还只是中央为新农村描画的美好图景,要真正实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县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通过几天的下乡调研,跟农民亲切交谈后发现当前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有四盼。一盼新农村建设多出惠民政策。对我县来说,
本文标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4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