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言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之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常见文言文句式:1、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06年广东卷)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此题考查宾语前置句。)题型一瞥2.⑴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013广东卷)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考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年份考点06年宾语前置句07年省略句08年判断句,宾语前置句09年省略句10年省略句11年判断句12年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13年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近几年,文言句式在高考文言阅读中成为主要得分点,且以选择题和翻译题的形式考查。以广东卷为例:什么是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宾语前置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何操”“操何”“安在”“在安”“何为”“为何”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时,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有“何、谁、胡、恶、安、奚”等。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宾语“何”“安”都是疑问代词。3、这些宾语都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王见之曰:“牛何之?”(《晏子使楚》)③吾谁敢怨?(《捕蛇者说》)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③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豫州今欲何至?B、童子何知?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C(判断句)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自信”“不信自”“未之有”“未有之”“不余欺”“不欺余”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自”“之”“余”都是代词,它们分别作“信”“有”“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未之多见也C(定语后置)规律三:陈述句或者疑问句中,为了突出强调宾语,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唯利是图。有何陋唯图利不知句读,不解惑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唯才是举。D、姜氏何厌之有B1、何以战?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何以”“以何”“谁与”“与谁”2、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以”“以是”4.与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不然,籍何以至此?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奚以知其然也?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规律五:人称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见”、“相”字偏指动作行为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它”,这时,“见”、“相”是宾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2.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译文: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世了)。4.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译文:希望司马光或许原谅我。规律六: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1.亚父南向坐。《鸿门宴》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2.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小结宾语前置句的几种形式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5,“相”、“见”的特殊用法中,宾语前置。6,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常见常考需要注意的辨别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宾语前置?(1)何有哉?(2)秦人不暇自哀(3)甚矣,汝之不惠(4)童子何知?(5)客之美我者(6)何以伐为?何有——有什么自哀——哀自何知——知道什么何以——凭什么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不然,籍何以至此。B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陈利兵而谁何。B、古之圣王,唯此之慎。C、古之人不余欺也。D、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D巩固练习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A、之二虫又何知?B、卿欲何言?C、安得广厦千万间。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C4、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06年广东卷)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A•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师旷撞晋平公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没有人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文言特殊句式主谓倒装之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不仁哉!梁惠王也。巩固练习:◆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贤哉,回也!()2、君何以知燕王?()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豫州今欲何至?()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被动句:被兵势所逼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文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之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1)格式:动十以十宾•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①覆之以掌《促织》•(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④生乎吾前(《师说》)⑤风乎舞雩(《四子侍坐》)•(3)格式:形十于十宾•①长于臣(《鸿门宴》)•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现代汉语句子的结构一般是:定+主+状+谓+定+宾+补。这是个基础,是辨别句子是否倒装的参照物,应牢记。在上面的结构式中,可看出,状语是在谓语之前的,但在文言文中,由于某种需要,比如:为了突出主谓间的紧凑关系,而把状语(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即为状语后置。巧断状语后置句判断的方法:首先,找出句子当中的谓语动词。这是因为状语是专门修饰谓语动词的,谓语动词的位置是相对不变的,在文言文中状语的位置在谓语动词后面了。如:1、与备会于当阳长坂。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3、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很明显,以上的例句中谓语动词分别是“会,重、轻(形活用为动词),惑、欺”。会重轻惑欺其次,依据介词结构后置的规律来判断。如果是介词结构后置情况,句子符合这种结构:“谓+宾+介+名(代)”,在这里的“介词结构就可以理解为后置的“状语”了,成了这种情况:谓+宾+[介+名(代)]。如:得双石于潭上结合规律判断:“得”应该是谓语动词,“双石”是宾语,“于”是介词,“潭”是名词。由此推知,这是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时,要把介词结构还原到动词谓语之前,以使语序正常。将“于潭上”放到“得双石”之前,译为“在潭上得到两块石头”。如: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多于南亩之农夫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在介词结构后置句中,介词多为“于”“以”、“乎”等来充当,“于”、“以”、“乎”也就可看成是判断介词结构后置的一种依据,只是这些介词在不同的句子里的意思是不同的。判断介词结构后置句时,综合考虑,效果最好。巩固练习一,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句的,请选出来()A、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B、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候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A宾语前置,C判断句,D定语后置)B二,翻译下面几个句子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1、事情紧急了,请允许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蓝。3、教以慎于接物。3、把谨慎地待人接物(的道理)教给我。加强练习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日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私下会见张良,把这件事情详细告诉张良。3、申之以孝悌之义。把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他们。4、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他们,用威势和怒责去慑服他们。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所结成,可是比水更寒冷。6、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赵国曾经五次和秦国交战,二次战败三次战胜。7、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管仲在齐国执掌政事,齐桓公因此成就霸业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1)……“者”……也(3)……者,……。(4)……者也(2)……,……也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⑵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⑶夫战,勇气也。⑷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⑸粟者,民之所种。⑹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⑺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⑻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⑷梁父即楚将项燕。⑸环滁皆山也。⑹此亡秦之续耳。······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⑶问今是何世。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⑸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⑴荀卿,赵人。⑵刘备天下枭雄。⑶晋鄙嚄唶宿将。(huòzè)5.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⑴予本非文人画士⑵有司、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⑷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⑸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⑹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
本文标题:宾语前置句(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4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