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张新凤《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项申报表
附件2课题编号0213006“国培计划(2013)”——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对象课题结项申报表课题名称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负责人姓名张新凤负责人所在单位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大市庄中学通讯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大市庄中学填表日期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三课题指导人柴新宽河南省教育厅课程名称中小学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负责人姓名张新凤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7506专业职务中学一级行政职务学历本科学位工作单位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大市庄中学联系电话通讯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大市庄中学主要参加者姓名年龄单位专业职务霍欢欢河南省济源市坡头初级中学中学二级尚海英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外国语中学中学高级张静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瓦店一中中学二级王新海河南省安阳县洪河屯第二初级中学中学高级本课题立项以来获得奖励情况(评奖单位、获奖等次)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成果字数15218出版发表时间单位决策采用部门或会议交流请按照下列提纲编写,要求简明扼要,实事求是,以学术内容为主。1、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2、主要研究成果;3、研究成果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等。(3000—5000字)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而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延续。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新知识的增加引发了许多新的变化,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以及教学方法的不同,使得刚刚步入中学门槛的学生难以适应,数学学习兴趣减退,出现了数学成绩明显下降,在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新课标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新课程标准》统筹考虑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内容及教育思想将中小学的教材分为三个学段,系统地编排课标,旨在解决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小学教师缺少学术性的交流研讨,不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造成学生接受知识时方法上的“断桥”。为搞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衔接自如,故而提出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使得中小学数学教与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有助于“师与生”的双适应,和谐发展,有助于初中入门时少走弯路,避免分化过早,从而步入良性循环,提高区域数学教学质量。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螺旋上升”的主张,各学段的教学衔接既是原有学习任务的阶段汇总,又是解决新任务的伊始。“平稳、顺利”是数学教学衔接的理想。学生是生命的自由体,具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因此衔接只有把学习主动权返还给学生,才能完成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神圣使命。因此中小学段要加强横向、纵向的联系,重视数学教材的有机整合,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一、研究内容本课题从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对中小学学生和教师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旨在提出在教材使用方面、教学实施方面、学生学习方法方面衔接的策略。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本课题将加强中小学教师间的交流学习,中小学同步开展研究,同时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力图使中小学教材知识结构顺利过渡,并在中小学扎实贯彻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顺利延伸,通过在教学中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推行中小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通法,实现解题思路与方法的顺利衔接。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视角(1)关于“实现数学教学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的研究从多角度来收集、研究并组织本课题组全体老师学习有关文章,在讨论中提高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现数学教学连续性和统一性的意识。(2)中小学涉及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方法研究从小学到初中,数的范围发生了变化、数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集合拓展,能力要求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本课题着重于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内容与方法研究、初中数学学习内驱力的研究、改善单纯以外部变量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在“挖掘潜能、启动内驱”上做文章,将学习的主动权返还给学生。(3)中小学学生数学学习的整合研究当前初中数学教师目睹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各种不适应的表现,对此问题较为关注,可几乎没有小学数学教师会关注中小学衔接这一问题。因此要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在进入初中后能够衔接自如,需要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探索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立足于精选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习题,采用适宜的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要采取典例建构法、文献借鉴法、问题情境理解训练法、中小学经验交流法、实验研究等方法。(1)典例建构法:根据初中数学问题的特征,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运用建构法解题。运用建构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典例学习是指从具有详细解答步骤的事例中归纳出隐含的抽象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教授典例时,学生必须参与样例本身的建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提前介入,比被动参与有更好的效果。(2)文献借鉴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3)问题情境借鉴法。从数学的角度看,“情境”就是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教学材料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整体发展。问题情境是以发展变化的情境为基点,融合知识、经验、活动、价值观等为一体的新课程设计观。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教师单纯的教向师生综合交流转变。(4)中小学经验交流法:由于中小学教育基本理念不和谐,小学没有升学压力,包含浓浓的“温暖气息”,而中学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各项规则约束,散发浓郁的“社会气息”,且教师教学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差异,且业务上没有往来与切磋,双方缺乏交流与沟通,互相不理解。本课题通过中小学教师间的交流来让彼此“换位思考”,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优化教法,加强交流,使得数学知识内容与教法上的和谐过渡。(5)实验研究法。边实验边总结,形成阶段性总结,使教学中好的经验能得以推广。本课题的研究途径:本课题主要采用教师与高等师范院校的专家合作研究的途径;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整合途径;探索中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融洽点,实现解题思路与方法的顺利衔接。(1)通过省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学习,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及具体的教学要求,借助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研讨,剖析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及教法的差异,并提出中小学有效过渡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评价指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从存在问题入手,以初中数学组教师为主体,结合小学数学教师立足解决中小学教学断层的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典例建构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典例分析与模式构建相结合。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数学教研组的教科研水平,使教研更贴近教师的实际。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中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良好对策。总体目标: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与探索,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只要中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更有效地落实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树立现代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具体目标:1、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学生有清晰的数学观念,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在教学时概念必须交代准确,数理必须交代清楚,做到每个判断有理有据,每个推理都有道理。2、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寻求中小学教学衔接的方法策略,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3、聚焦课堂教学,探索教学科研化、研究化,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策略。4、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将教学推向科研的轨道,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的主要观点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我们认为,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体系的安排,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水平、非智力因素特征的发展状况。⑵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聚焦课堂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策略。用新理念去滋润枯燥的教学课堂,努力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模式-合作探究-应用与拓展”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⑶教师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研究的水平对中小学衔接教学有着显著的和直接的影响。⑷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应体现在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教学目标及要求的落实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和谐落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二、主要研究成果1、统一了全组成员的认识,分析了中小学数学知识的变化特点。从小学进入中学,数学知识从横向、纵向两方面扩展,变化十分明显,主要便现在:数的范围发生了变化、数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生了变化、思考问题的方法发生了变化、几何拓展,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通过对本课题的专题理论文章的学习,使全体成员认清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内涵、实施策略以及研究的必要性等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全体成员参与研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2、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根本性转变。⑴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更为丰满。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高度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地位,课堂上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新知,探索知识,小组合作交流,答疑解惑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教学中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⑵数学教学也变得“灵动”起来了。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力。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权力,这些都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⑶数学教师的实践智慧得到了提高。课题组教师成员坚持在研中教,教中研。中小学教师经常聚在一起,以发言,研讨交流的形式共同探讨数学教学方针策略,形成了一支智慧型的骨干教师队伍,真正实现了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3、小学毕业生及初一学生的数学素质有了较大提高通过课题组教师的努力,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良好地学习习惯,学习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数学课堂上能积极主动热情的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数学组以教科研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子课题,全组的多数教师进行了积极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师生互动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创造性劳动,设计出好的实施方案,促进师生积极进入“师生互动”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课题研究不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向深层次发展。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以课题为载体,抓住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推动全校的教育研究和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为学校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指导,为数学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注入强劲的动力。⑴集体备课的自觉性提高,有效性增强。各备课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备课地点,由主备人结合知识点谈中考要求、重难点确定、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方法、课堂实施程序以及知识应讲授深度、例题选择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同备课组的其他成员肯定优点,同时提出意见或建议,从而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部分备课组提倡课后备课,鼓励教师以创新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反思教学实践,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针对缺陷进行改进,不断完善自己具有个性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⑵主研人员及参研人员的科研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经验文章,带动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加强教学研究,效果甚佳。课题研究的带动,使得教师们形成了积极总结经验,撰写研究
本文标题:张新凤《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项申报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5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