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对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_省党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_上传
1对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探索了在毕业生党员即将走向社会的关键时刻,再次对他们进行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教育的意义和方法,提出用“三个结合,四个不降低,五个到位”。关键词:毕业生党员教育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就业方式日益呈多样化的趋势下,如何对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党员的思想影响也日益明显。如何加强对毕业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坚定毕业生党员理想信念,抵御社会不良影响,以期在走向社会后,在改革大潮中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应该是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的问题。一、毕业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弱化的表现近几年来,毕业生党员从整体来说思想较为理性,他们坚持党的的领导、具有较强的党性。但也有一些党员存在着不让人满意的表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表现:一是因就业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而使毕业生党员产生浮躁情绪。党的十六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党员对就业问题的关注程度一点也不低于一般毕业生。高校就业体制的改革、就业形势的严竣,使得毕业生党员失去了在原来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体制中的优势。一方面毕业生党员为适应就业形势的要求,提高竞争实力而导致功利思想,对理2论学习挤占他们考研、考公务员、考各种证书的时间颇有异议;另一方面由于就业目标实现过程中,一些毕业生党员对自身出现就业难或与就业期望值偏差大问题,没有进行客观辩证地分析,没有把学校评价体系和就业评价体系进行转化,把自己的能力转化为就业优势中,而是简单归结于“表现好坏一个样”,关键在于业务实力,于是就出现了毕业生党员不愿在他们认为无助于增强业务优势的各项活动中发挥模范作用的现象。二是因毕业班阶段党组织生活不正常削弱了毕业生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由于毕业班党员也要参与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活动,而且实习期间大部分在校外,这一客观原因使得毕业生党员不能象非毕业班一样,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会及其他党内生活,这样毕业生党员接受党内磨练、教育的机会就较以前少些。同时由于实习期间管理比较松散,导致一些毕业生党员不自觉地放松自我要求。三是因在实习、就业等与社会接触过程中,社会不良行为和消极现象对毕业生党员的影响和冲击。现代大学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社会生活的磨练,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党员通过实习,受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表现的影响,思想上很容易产生的一些消极现象,如现实生活中信用缺乏、假冒伪劣盛行、道德失范等社会消极现象对他们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1四是因毕业生党员从学生干部岗位退下后,随着约束制约机制弱化,产生了放松自我严格要求的现象。自毕业生党员不再担任学生干部职务后,“排头兵”的作用也弱化了,相对的接受群众的监督也就相对少了。于是,有些毕业生党员自觉不自觉的地放松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同学,导致先锋模范作用的削弱。二、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内容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党员素质的需要,而且也是保持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需要,因此毕业生党员教育是必要的必须的。笔者认为,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应结合毕业生的实际抓住以下重点来实施:3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邓小平曾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信念问题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真信、深信,才能在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效抵制形形色色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侵蚀,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因此,对毕业生党员坚持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教育他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尤其要对他们加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使他们确立自己首先是个党员,其次才是个毕业生的信念,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22、坚持组织纪律观念教育严明的组织纪律是加强毕业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毕业生党员作为毕业生群体中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仅是毕业生,更是党员,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如何,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高校培养的学生素质如何,在就业严峻的今天,社会节奏快、信息化时代要求毕业生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意识,党的纪律更是要求毕业生党员必须把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作为党员必备的基本条件。通过加强对毕业生党员的组织纪律教育,引导毕业生党员牢固树立组织观念和守纪意识,积极参与党的组织活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要求,认真执行党的有关决定,不游离于党的组织和纪律之外。3、开展正确就业观教育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对就业的目的意义以及在就业实践活动中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它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因此,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的重点内容,必须采取措施,对毕业生党员加强以“与时俱进的择业观”为重点的思想教育。通过教育和引导,促使毕业生党员积极摒弃“专业对口、一锤定音”的4传统观念,及时顺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型就业观,沉着面对社会对其自身提出各种要求和挑战。就业是毕业生党员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是毕业生党员走向社会的开始,独立走向生活道路的第一步。因此,在自主择业的可选择性增强的今天,加强对毕业生党的正确就业观教育,是毕业生党员教育内容的延伸和拓展。3它有利于毕业生党员从传统的历史光环中走出来,正确地给自己定位,沉着面对社会对其自身提出各种要求和挑战,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挫折跟前毫不气馁,时刻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昂扬斗志和革命的精神。三、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建议措施1、用“三个结合”来深化毕业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做好专题学习与研究学习结合。通过制定毕业生党员理论学习重点,规定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必读篇目,组织他们就理论某一知识点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做好读书笔记。同时以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和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为平台,鼓励学生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参与教师理论研究,撰写论文参加学术研讨。二是做好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通过实行毕业生党员党团建工作负责制,要求他们在校时具体负责某个非毕业班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和团组织生活会指导工作,在为同学宣讲自己学习心得活动中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素质。在校外实习实践中,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升对理论的认识。三是定期交流和集中培训相结合。通过定期召开毕业生党员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对他们在实践和就业过程中的思想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和解答,并对集中反映和存在的问题作为党校党员理论学习班的重要内容。2、坚持“四个不降低”来增强对毕业生党员的纪律观念。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关键是不能因为毕业生的学习工作与平常有着不同特殊情况而对他们放松要求。只有在他们视为特殊环境中继续以“四个不降低”才能不断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5一是明确要求毕业生党员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课堂学习还是课外活动,只要是学校要求学生做到的,他们必须带头做到;学校禁止或不允许学生做的,他们必须带头遵守,做到行为规范不降低。二是通过建立学习目标,制定理论学习计划,确定毕业生党员理论学习的内容,做到理论学习内容不降低。三是以压担子来促进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明确要求毕业生党员在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同时,必须协助学生党支部和院系团委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和团建工作,做到工作任务不降低。四是要求党员严格按照党员组织生活的要求,认真参与党支部的活动,即使是外出实习,也要定期以思想汇报的形势向党支部汇报学习思想状况,做到纪律要求不降低。3、保证“五个到位”,着力提高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毕业生党员能否在毕业班期间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仅要看毕业生教育程度如何,而且也要看教育的外部因素是否对教育活动起到推动和深化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领导、制度、管理、激励、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确保“五个到位”,切实保证活动的健康有序的进行,提高毕业生党的综合素质。一是要通过构建以院系党总支为领导,以分管学生工作党总支副书记为负责,以毕业班学生政治辅导员为具体实施者的毕业生党员教育活动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定期研究和解决毕业生党员的情况和问题,确保对毕业生党员教育活动的领导到位;二是要立足于“依法治人”的理念,以制度建设推进教育活动,认真制定并不断健全和完善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各种规定,确保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到位;三是要精心落实毕业生党员教育活动的目标和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考核,以有效的管理来增强毕业生党员的组织纪律性,确保管理到位;四是充分认识毕业生党员是学生中学习生活和社会工作的骨干力量,以典型引领教育,通过宣扬优秀毕业生党员的先进事迹,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重点帮助和支持,确保毕业生党员教育的激励措施到位;五是通过为毕业生党员服务来增强毕业生党员教育活动的实效,对毕业生党员最为关注的就业问题进行帮助和引导,贯彻市场化的就业理念,倡导多6元化的就业选择,收集网络化的就业信息,进行科学化的就业指导,确保为毕业生党员的服务工作到位。参考文献:1吕有志张云德振亮等著:并存与斗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52王开忠,怎样做好新形势下的理想信念教育,人民日报,2000.4.4.9版3沈杰,自由职业:多样化生存境遇中的一种选择,新华文摘2001.10,183-185
本文标题:对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_省党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_上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5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