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第一章学科论1、第一语言:指一个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包括外语。(按照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第二语言广义如上,狭义: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看学习的环境)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部分外语。2、母语:是本国的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外国的语言。或本国别的民族的语言,或本国另一种官方语言。(按照国家的界限)3、本族语:本民族语言。通常是母语。非本族语: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语。(按照言语社团、民族界限)4、目的语: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5、学科性质:教学过程-学科-事业。(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针对外国人的语言教学。6、理论体系:“一体两翼”:汉语语言学本体,对外汉语学科与教学论和中外文化素养。7、教学的一般性:目标:培养外国人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中心:语言技能训练。教学重点:基础阶段的汉语教学。汉语教学与汉文化教学紧密结合。教学手段:集中强化教学。8、教学的特殊性: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感9、教学任务:怎么让一个从未学过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能最快最好地学习好、掌握好汉语。10、任务过程的内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11、潘文国提出学科内涵:以对比为基础、以教学为目的、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汉语本体研究。12、学科体系:第二章基础论1、习得:在自然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语言。学习: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有专门的老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通过讲练等环节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去获得语言。2、儿童语言发展阶段:独词句-双词句-电报句3、第二语言习得途径:接受学校正规课堂教育(主要)、家庭教育和自学(次要)4、第二语言的教学:“教”: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技巧、教材编写、成绩测试“学”:学习者心理、学习规律基础理论具体研究内容研究目的语言学本体论教什么心理学认识论如何学教育学方法论怎么教计算语言学、现代教育技术工具论用什么技术手段教5、第二语言教学特点:A.以培养运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为目的。B.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大量反复实践C.以集中强化训练位主要教学形式。课程集中、内容密集、进度较快、班级规模小D.重视基础阶段教学。E.注重语言对比。F.存在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作用。G.更加注重文化教学。6、第二教与第一教不同点:起点、环境氛围、受其他语言影响、文化的影响、对象、目的和要求、内容和难重点、方法和技巧(8大点)7、教学法流派: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某一学科的教学法体系。8、语法翻译法E:历史比较语言学、官能心理学。写、翻译。(我们学习英语)9、直接法E(反语法翻译法、改革法):教育适应自然-幼儿学语+“直观性”、“循序渐进”原则、联想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直观教具、口语、排斥用母语。10、听说法(军队教学法)A: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强度大、反复、错误零容忍。口语+听。11、视听法F: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言语交际过程:编码与解码”。模拟真实情景、声光电现代化设备、视+听+说。12、认知法A:转换生成理论、学生中心论、发生认识论。与听说法对立、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学生、理解。13、自觉实践法R:言语实践、接近真实交际场景。14、全身反应法A: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宽容错误、适合初级阶段学习。15、咨询法A:学生自己学、问老师。16、科技语体与科普文的区别:前者专有名词多;后者面向大众更简单易接受。17、对外汉语教学法代表:A.结构与功能结合:意念与交际、启发式教学法B.结构、功能与文化相结合:结构为基础+功能为目的+文化C.科学综合18、20C-今教学发展的特点:单一综合;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教为主教学并重19、教学优势:语音(4点:音素少、音节结构易、元音多、声韵母组合规律)、词汇(4点:双音节词、词根复合法、词缀少但能产、常用词)、语法(3点:结构简明、形态变化少、句式丰富)、汉字(5点:一音一字、字表意、形声表音、汉字文化、常用字)20、教学难点:语音(3点:声调、送气否、音变-变调轻声儿化)、词汇(5点:单音节词、同义词、历史词、成语惯用语、难分词)、语法(8点:虚词、量词、代词、离合词、兼类词、补语、语序、省略、句式、意合法)、汉字(笔画繁、字数多、读音乱)21、文化教学三层次: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专门文化知识22、跨文化交际要点:A.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B.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C.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D.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势。E.交际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23、对文化多样性态度:尊重、理解与适应、求同存异、外为我用、有选择地文化依附。24、学习文化的几阶段:蜜月-挫折-调整-适应25、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之一。第三章过程论1、对外汉语教学四环节:总体设计、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课堂教学、测试评估2、总体设计(首先):从宏观上对教学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的控制和把握。3、教材:评估原则:实用、知识、科学、趣味选用原则:交际、针对、系统4、课堂教学(中心环节):学生为中心、活跃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气氛、交际性操练方法5、测试类型:水平测试:测实际语言水平。新生入学编班、高考、水平测成绩测试:对课程知识掌握情况。单元测试、期中考、期末考诊断测试: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随时测、有针对性、中介语调查潜能测试:测学习的潜在能力,模仿记忆理解能力。预测6、试题类别:标准化和非标准化试题:从命题过程和试题可靠性程度要求角度。标准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从阅卷评分角度。自由-限制分立式和综合性试题:从试题的题型、测试内容的特点角度。单项-综合7、测试的质量保证:效度、信度、区分度、反馈作用第四章阶段论1、阶段划分依据: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2、教学目标与手段的阶段性:交际范围:初级: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有限的学习活动、简单的社会交际。高级:在一般的生活、工作场合和各种社交活动场合进行较高层次的学习和社会交际活动,能用汉语进行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实际工作。言语技能:听说读写译:阅读字数、速度、理解度、生词量水平等级:HSK(汉语水平考试是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外国人、华侨、少数民族的汉语水平。共六级:1-3、4-5、6教学手段:初级:基础、模仿、教具、媒介语多。中高级:主观训练、少没媒介语3、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阶段性:跟上差不多思路。甲乙丙丁级。2500个常用字。在初级阶段安排大量的文化知识内容是不合适的。初级(基础)中级(提高)高级(综合)4、速成教学:连续教学时间最长为一个学期,或者教学时间更短的汉语教学形式。特点:时间总体较短又参差不齐、生源复杂、目标多样。内容:实用性、针对性交际。基本交际、生存、社会活动、个人信息、综合信息五大类。难易简繁。第五章课型论1、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口、笔)、相关语用规则、社会文化知识语言技能课处在课程体系的核心地位。因此分综合课和专项技能课。2、综合课(精读课):主干课型、综合、全面3、专项技能课:单项或几项合讲。4、其他课型:报刊阅读、新闻听力、外贸口语、文学阅读、应用文写作、经贸汉语、商务汉语、旅游汉语、科技汉语等。5、课程设置课与课之间纵向和横向关系。纵向:教学阶段性。横向:同一教学阶段各课之间的配合。6、听力教学:听力理解。听觉器官接受以声波形式输入的言语信息,由大脑使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对其进行处理和加工,同时与大脑中的已有认识结构相匹配,建构意义,对输入的信息作出解释。主动性“外显”:别人还没说就已经猜到。“重组”:别人的话大脑重组用自己的话复述7、听力理解过程的两种知觉加工方式:“底朝上”:材料驱动加工、小到大、语言分析“顶向下”:概念驱动加工、大到小、通篇理解8、图式论:人以获得的知识以图式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贮存在大脑的长期记忆中。顶向下9、语言接收、解码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言语信号清晰度、听觉器官灵敏度、脑中经验成分数量、解码操作的熟练度10、听力教学的过程:听前准备、听,边做边听(面听、机听、视听,三遍)、听后练习11、听力训练微技能:预估、猜测、抓主题大意、细节、语段标记、说话人语气。归结为八大板块能力:辨别分析、记忆储存、联想猜测、快速反应、边听边记、听后模仿、检索监听、概括总结。12、听力材料选择的标准:真实性、可理解性、多样性、趣味性13、听力教学形式:听说、听写、听读、听做听与听力策略(技巧)培训14、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环境、听力材料和说话者、听力过程与听话者
本文标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62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