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对外贸易中国对外贸易的概况——饶文豪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张晋宇§1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一、对外开放的内涵1980年6月,第一次公布对外经济政策1981年11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1982年12月,确立对外开放政策为基本国策(一)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涵义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三)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2.引进先进技术设备3.利用外资4.开展国际劳务合作5.设立经济特区最主要最根本对外开放格局十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回顾(2001—2005年)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年份进出口出口进口总额年均增长(%)总额年均增长(%)总额年均增长(%)1981-1985年2905.413.01281.68.41523.616.11986-1990年4864.110.62325.317.82538.44.81991-1995年10144.519.55183.519.14961.019.91996-2000年17739.210.99616.910.98122.310.72001-2005年45586.229.523854.530.221731.728.7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1-2005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进口变化年份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2001年1187.9464.644.617.52003年2274.61101.651.925.12005年3916.72182.551.428.6年份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2001年1205.2641.249.526.32003年2249.91191.854.528.92005年4620.81977.17030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较大进展国家和地区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占进口总额的比重2001年2004年2001年2004年2001年2004年欧盟15.015.415.418.114.712.5美国15.814.720.421.110.88.0日本17.214.516.912.417.616.8中国香港11.09.817.517.03.92.1上述四个国家和地区合计59.054.370.268.647.039.4东盟8.29.26.97.29.511.2韩国7.07.84.74.79.611.1中国台湾省6.36.81.92.311.211.5俄罗斯2.11.81.01.53.32.2澳大利亚1.81.81.31.52.22.1加拿大1.41.31.31.41.71.3上述六个国家和地区合计26.828.717.118.637.539.4上述十个国家和地区合计85.883.087.387.284.578.8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同步增长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出口一般贸易86.857.148.042.241.4加工贸易12.140.949.555.254.6其他贸易1.11.92.52.64进口一般贸易88.249.132.844.542.4加工贸易10.135.244.241.141.5其他贸易1.715.723.014.416.1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情况外资和私营企业成为外贸增长主力军2001-2004年我国出口、进口分企业性质情况企业性质2001年2005年出口额所占比重(%)出口额所占比重(%)总值2661.5100.05933.7100.0国有企业1132.342.51535.922.2外资企业1332.450.13386.158.3其他企业196.97.41011.719.5企业性质2001年2005年进口额所占比重(%)进口额所占比重(%)总值2436.1100.05614.2100.0国有企业1035.542.51764.529.9外资企业1258.651.73245.758.7其他企业1425.860410.8综述: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经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增加国内税收及就业,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贸易伙伴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从外部来看,世界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可能继续增多。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国际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中国出口的产品仍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出口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不断增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外部需求严重萎缩国际贸易融资困难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一、出口商品战略根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状况和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对出口商品构成做出战略性安排“十一五”计划时期——科技兴贸,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发展机电产品出口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轻纺产品的附加值发展深加工、附加价值高的创汇农产品出口“十一五”计划时期•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注重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确保重要资源的进口•重视加工贸易物资的进口•扩大消费品的进口二、进口产品战略根据国内生产、消费的需要,对一定时期进口商品的构成所作的战略性规划三、出口市场多元化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分析(1)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市场风险。(2)有利于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3)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有利的贸易条件。(4)有利于全面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战略措施(1)深度开发发达国家(2)稳定和扩大东亚市场(3)开拓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市场(4)积极扩大独联体、东欧国家市场对外贸易体制概述对外贸易体制的含义: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对外贸易体制的性质:外贸体制和其他经济体制一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应相应地变革对外贸易体制,使其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17SEBA2007fall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特征:对外经营体制——国家外贸统一经营对内经营体制——严格的出口收购制和进口拨交制管理体制——行政命令+全国统一计划财务体制——统负盈亏外汇制度——统一上缴、统一经营、计划使用高度贸易保护18SEBA2007fall对改革开放前,中国外贸体制的评价:优点:有利于集中调度资源,扩大出口有利益统一安排进口,保证重点有利益统一对外,加强合作,粉碎封锁缺点:独家经营,产销脱节高度集中,统地过死统包盈亏,缺乏激励机制SEBA2007fall19SEBA2007fall20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1、外贸体制的初步改革(1979-1987年)(1)下放外贸经营权(2)开展工贸结合试点(3)简化外贸计划内容(4)实行出口承包责任制2、外贸体制的深化改革(1988—1993年)(1)1988-1990年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2)1991—1993年完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3、1994年以后至入世前的外贸体制改革(1)外贸体制的改革方向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2)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3)建立、健全外贸协调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的协调、服务、纽带职能;发挥研究咨询机构和学会、协会的信息指导和服务功能;完善金融、保险、运输等配套体系。SEBA2007fall21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深化外贸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①强化经济手段包括进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降低进口关税水平,取消部分进口减免税;改革所得税制,由包干制改为分税制;完善出口退税制度,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实行鼓励出口的信贷政策等。②加强立法手段1994年5月12日出台对外贸易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并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等法规,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③改革外贸行政管理手段按国际经济通行规则完善配额、许可证等行政管理手段,使其做到规范化和制度化。SEBA2007fall22中国外贸体制未来改革方向THANKS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对外贸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6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