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对大理州“抓转变调结构促发展”的思考
对大理州“抓转变调结构促发展”的思考.txt-你脚踏俩只船,你划得真漂亮。-每个说不想恋爱的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不可能的人。我心疼每一个不快乐却依然在笑的孩子。(有没有那么一个人,看透我在隐身,知道我在等人。对大理州“抓转变调结构促发展”的思考2010-05-16阅读:61出处:大理日报A3版作者:编辑:□章键“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环境总体有利于我国,可以看出,“以转型促崛起”正在替代“以增长促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抓转变、调结构、促发展”将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和任务。就我州而言,“抓转变、调结构、促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云南实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推进社会化体制改革,加快需求结构调整步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一个转变扩大内需,积极推进需求结构调整步伐,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第一个转变的关键。扩大内需应是我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需求结构的首要任务。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实现增投资、促发展、扩消费、惠民生一举多得。近年来,我州经济发展主要是靠投资拉动,但消费不足,外贸进出口比重很低。2008年全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44%,消费占29.6%,外贸进出口总额仅占1.7%。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和壮大外向型企业,增加外贸进出口额和提高在GDP中的比重。同时,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我州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至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虽高于消费,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我州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还处于初期阶段,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是合理的,但一定要注意投资的质量和效果。扩大内需,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提高二、三产业就业率。事实说明二、三产业的就业率越高,拉动居民消费的潜力就越大。我州2008年一产就业人员为146万人,占69.4%;二产就业人员(包括农村二产的就业人员)为27.38万人,占13%;三产就业率(包括农村三产的就业人员)为36.9万人,占17.6%。与全国相比,一产高29.8个百分点;二产低14.2个百分点;三产低15.6个百分点。因此,我州提高二、三产业就业率,是拉动居民消费的重要方面之一。如果我州二、三产业的就业率达到2008年全国的平均水平,就可从一产中转出62万个劳动力,这将大大拉动居民消费的增长。二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体现,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与GDP增长率的比例,是检验经济是否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志。2008年我州GDP比2001年增长了156%,平均每年增长22.3%,而同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84%,平均每年增长12%,两者之间有点失衡。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内需不足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劳动市场发育及其相关制度的完善相对滞后,特别是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本与劳动的平衡机制,在劳动总供给长期大于总需求的背景下,资本力量过于强大,劳动要素在参与分配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反映其实际价值。2008年我州职工平均工资比2001年增长1.13倍,而同期企业的利润则增长8倍。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的失衡,也是制约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收入分配中,差距最大的是在城乡居民收入之间。2009年我州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比为1∶4.07,相差3倍多,这也是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从宏观上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制定有效措施,适度提高居民(职工)收入比例。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应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等等。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分享到二、三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2009年我州城市化率为31%,比全国约低20个百分点。因此,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今后的战略任务,以推进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县城和重点镇的建设,积极推进滇西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培育以大理市为核心的周边6个县组成的1+6城市群,开拓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的新空间。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保护耕地,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做到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既要稳妥,统筹考虑并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四是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乡公共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体制改革这个概念,但由于社会体制改革滞后,影响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乡公共事业的发展,制约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在这些方面的需求。(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个转变,要深化企业改革和加快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工商体制的改革,重点是要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供给结构调整步伐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为我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过去几年,我州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6∶36∶38,但由于经济总量小,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而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也很重。因此,我们仍应坚持在发展中进行调整,在调整中促进发展的策略。产业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增强产业综合优势,坚持“巩固第一产业,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大力提升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方向,以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巩固第一产业。要强农固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是结构调整的关键。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重点发展第二产业。要继续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培育扩大优势产业、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发展质量。技术创新是我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也是我州经济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我州工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发展与调整相统一的原则。围绕把大理建成滇西中心城市、连接东南亚、南亚的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以扩大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作为调整结构的主要手段;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州内相对资源优势;以产业化升级为重点,改造传统工业;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低碳经济;以产品结构调整为突破口,突出地方工业特色。[作者系大理州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本文标题:对大理州“抓转变调结构促发展”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63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