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2.小说《玫瑰门》中“玫瑰门”有什么隐喻?“玫瑰门”是“女性之门”,是“生命之门”,又是代表着女性隐私的“玫瑰色”。肉体的觉醒无疑是女性感到自己作为女性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在禁欲主义时代,女性相信了自己身体是污秽不吉利的。男权社会的“性蔑视”使女性以自己的身体为耻,更不能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身体。在这种背景下,女性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肉体并以此为荣,既是女性的发现与觉醒的标志,又是对男性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抗拒和对男性文化凋败的一则有力寓言。女性活生生的肉体和生命力备受压抑和禁锢,以及由此导致的女性对自己肉体的蒙昧和自闭,既是悲剧的表现,又是悲剧的根源。《玫瑰门》是关于女性压抑的无意识和潜意识的一次大曝光,它既是对男性社会非人性的控诉,更是女性自身的反省。以肉体的觉醒为起点的女性对自我真身的发现,是撕破男权铁幕的一个切口。3.什么叫“伤痕文学”?什么叫“反思文学”?什么叫“改革文学”?各说出两位作家及作品?1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如: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叶辛《蹉跎岁月》2、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如:王蒙的《杂色》、张贤亮的《绿化树》3、中国自1978底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如:贾平凹的《腊月•正月》、《浮躁》,蒋子龙的《开拓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4.以《一九八六》为例,简要说明余华小说对五四文学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的继承?2可以和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比较:1)一个具有象征色彩的疯子,《狂》里的疯子代表礼教对人的戕害,《一九八六》里的疯子代表文革对人的戕害(1986年正好文革结束10年)。礼教无处不在,而文革的阴影恐怕也久久难以散去。2)一群麻木的看客。麻木、冷漠、不觉悟的国民。5、“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说出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A.“山药蛋派”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十分注重作品的社会功效,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浓厚的民族风格,他们的作品既具有“问题小说”的特点,也具有大众化、民间化的特点。“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有赵树理--《三里湾》、马烽--《饲养员赵大叔》B.“白洋淀派”的作品多取材于冀中平原地区的乡村生活,以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为主要特征,歌颂劳动人民的纯净朴实的美好品德,或记录清新秀美的水乡风光和民风民俗,表现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人情美、人性美,形成了共同的朴素自然、清新柔美的艺术风格。其代表作家主要有孙犁《铁木前传》、刘绍棠《青枝绿叶》C.“茶子花派”是一个乡土化与诗意化相结合的文学流派,既强调对时代风云和社会变革的记录,更强调对自然风光、历史传统,特别是南方农村的婚丧嫁娶、节令习俗、迷信禁忌等民俗风情的表现,努力追求一种风俗画和田园诗的风格。其代表作家主要有周立波《山乡巨变》、周健明《柳林前传》。6、《鹿鼎记》和金庸以前的武侠小说的主要差别是什么?除了《鹿鼎记》,金庸所有的武侠小说中,主角的性格为人里,都体现了一个“侠”字。所谓的侠,偏重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即使不考虑立场对错,总有十分正气在里面。再就是情——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除了鹿鼎,其他的主角无论性格如何,大多有一段情意纠缠在心底,也许很苦,也许很甜,但都很真。无论是杨过与小龙女,还是从桃花岛盗书而逃的梅超风,都是如此。但是《鹿鼎记》不同。首先主角没有武功。但他并不是不能学武功,而是不愿意学:他曾对师父独臂神尼道:弟子学了这天下第一逃命的功夫,就再也不怕了!可见他志不在武,仅仅在于保命——保住了命,才能去享受他的金钱美女~主角对爱情的看法,更不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是基本上见一个爱一个,不止是爱,而且是要占有,是要娶了来——这一点,在别的金庸武侠小说人物中是没有的。再就是,韦小宝不是侠。他是个小流氓,行事只凭义气,跟红花会的人结拜,就念着要护着赵三哥;进宫跟小玄子成了朋友,就把反清复明的师傅丢到了一边——他唯一苦恼过不去的事儿,是小玄子要杀他的赵三哥,而赵三哥他们,偏要杀小玄子。——这样的人,跟正气这两个字,没有关系。所以《鹿鼎记》中,没有武,也没有侠。这就是它和金庸以前的武侠小说最大的区别。3论述:1、你是如何看待莫言作品中独特的儿童视角和高密东北乡?这对于他小说的独特性有?莫言是当代文学巨匠,作品繁多又都具有重量。在我们阅读他的作品时,特别是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的小说,我们会发现他运用儿童视角,弱智视角的叙事方式是最多的。选用儿童视角来讲述故事,一直都是莫言的偏爱。莫言在谈到这一点时说:以前我没有意识到,后来被别人点破后我才发现采用儿童视角讲述故事原来是我的一种潜意识。我想这可能和一个作家的出身、经历、生长环境及其创作心理有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少年岁月吃的苦,生活环境的寂寞荒凉,无人理睬却又耽于幻想,所有这些都使我从小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观望和想入非非。而在这种情况下,儿童视角就成为了我讲述故事的首选。然而,尽管我一直采用这一方式来构造故事,但却一直没能将这种方式用到极致。因此在他的小说里,我们看到了一些精灵似的孩子,《红高粱家族》中的我爸爸、《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金童、《檀香刑》中的赵小甲,《透明的红萝卜》中的小黑孩,《四十一炮》中的罗小通,《梦境与杂种》中的柳树根与柳树叶,《酒国》里的一个小妖精等。在莫言的笔下,儿童是美丽的,聪明的,充满智慧的。与对儿童的偏爱相对照,莫言的笔下的其他人物相形见拙。莫言在小说中融合了齐文化、用耳朵阅读的经验和神怪小说传统,创造出了充满神秘氛围的高密东北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和志怪传奇是莫言小说世界的显著特征。他复归了神秘主义文学传统,表现出对于人性、历史和现实的诗意想象力,使作品呈现出繁复的审美意蕴。2、《烦恼人生》和《塔铺》的区别《烦恼人生》是池莉的成名作!一个划时代的作品,开启了“新写实小说”这个小说流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池莉精心编撰的中短篇小说集。本书中的小说,不仅好读,而且耐看。读这些贴近生活的文字,我们都可以在其中看到真实的自己!《烦恼人生》《池莉经典文集》中的一部,收入了包括《烦恼人生》、《细腰》、《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是一条河》、《一去永不回》七个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可以看出作家闻名文坛初期的温婉的行文风格。这些小说,一如作家一贯的叙述风格,细腻动人,而又那么生活化。[《烦恼人生》发表于《上海文学》1987年第8期。是池莉的成名作。曾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小说月报》第三届百花奖。后收入作家的小说集《烦恼人生》之中。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池莉的创作在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她终于顿悟“我们今天的这生活不是文学名著中的那生活”,开始去掉哪些诗意和浪漫,努力去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烦恼人生》就是这种思考和探索后的代表作。作品分析:主题:小说通过轧钢厂操作工印家厚一天的生活经历,十分详尽地展现了当代普通工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不尽的烦恼:狭小的住房,微薄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的艰难处境,每天上班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拥挤的公共汽车和轮渡,被人诬陷、被领导批评的烦心事,等等;描写了他在这重重困境中的挣扎、奋斗和心理感受,深刻地揭示出中国当代产业工人生存的困境和无尽的人生烦4恼。人物形象:主人公印家厚是一位善良忠厚、掌握着现代化操作技术的钢铁工人。年轻时曾经对人生充满理想,随着社会变动和年龄的增长,他离开了插队时的农村回城,进厂,结婚,有了孩子,成为现实中的丈夫、父亲、工人、师傅,吃力地扮演者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承担着繁多而沉重的责任。年轻时的理想被成年累月的单调繁琐的家庭生活、工作以及无法处理的情感矛盾彻底瓦解了。小说十分详尽地展现了印家厚一天之中所面临的困境:狭窄、拥挤的住房,还面临着即将拆迁的命运;清晨,为上厕所和洗漱而匆忙的排队;上班途中,拥挤的公共汽车和因带着儿子产生的纠纷;本应到手的一等奖金,被莫名其妙的取消;老父亲的生日临近,想买礼物却又囊中羞涩;中午吃饭,买来的菜里居然有条肥肥的虫子;想报考电大,又受到领导的阻挠;难忘的初恋,和必须回避的女徒弟雅丽的感情……。晚上,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躺到床上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三十六分了,回想一天的林林总总,印家厚对自己说:“你现在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是梦,你在做一个很长的梦,醒来之后其实一切都不是这样的。”印家厚的一天是那样的漫长和难耐,这种漫长和难耐不仅来自于生活过程本身——中国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困境,也来自于由于困窘的生存现实所引起的主人公的感情历程。印家厚收到好友江南下的来信,信中谈到了当年的知青生活和印家厚的初恋……。初恋的难忘与少年时代的理想破灭和失落,使印家厚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但是严峻的现实又要求他必须面对这一切。小说十分准确地把握住了印家厚这种由生存窘况转化而来的心理氛围:一种对生活难以言说的无奈和对未来生活的希冀与渴望交织成一种复杂的情绪——烦恼。艺术特色: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烦恼人生》无论从艺术风格还是表现手法来看,都显示了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注日常生活。在作品中看不到重大事件和历史风云的变幻,只有我们天天都可以遇到的生活琐事:吃饭、挤公共汽车、上班、照顾孩子、给老人祝寿等等。小说真切细腻地描摹了主人公印家厚一天的日常生活及烦恼的心理状态,让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审视自己的生存境遇,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其次,平易通俗的语言。池莉为了真切地展示生活的世态、人情,运用世俗化的平易的语言,注意语言的本真彩色,不回避粗俗,使小说在原汁原味的生活中显现出独有的情趣。比如,在轮渡上工人之间的对话:“去蛋!什么体力脑力”,“中听有屁用!人家周继红,小丫头片子,就凭一个斤斗往水里一栽,一块金牌……”几句生动有趣的粗言俗语把普通工人豁达、质朴的性格勾勒得十分清楚、真切。小说中,印家厚与妻子的对话同样充满了浓重的生活情趣。第三,生活流式的叙述形态。现实生活本来就具有的节奏性、随意性和多变性,为生活流的技巧运用提供了展示日常生活之美的可能性。池莉凭借自己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虚构能力,把现实生活秩序打碎后按照特定的艺术规律重新组合,建立起了一个“仿真想象”(池莉语)的生活空间。比如,印家厚早晨排队洗漱、上厕所的生活细节,既突出了因狭窄、拥挤的住房条件,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又保留了现实生活得快节奏、随机缘的原生态;公共汽车上的拥挤和争吵,既反映了城市交通的超负荷与人们紧张的心理,又透露出生活流程自身的节奏性和偶发性,还增加了读者阅读的亲切感《塔铺》因为原著堪称当代短篇
本文标题:当代文学专题简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7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