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当代校长的历史使命(刘永胜全国骨干校长讲座实录)
当代校长的历史使命原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各位校长:非常愿意下午进行一个交流,我讲的题目是《当代校长的历史使命》,两年前的一次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谈到学校发展问题的时候,有大概这么一段话,不是原话我说意思,看一所学校的发展不仅仅是看它盖了多少高楼大厦,而主要是要看这所学校的教师是否有不断地唤起教育的激情,是看这个学校的学生是否在静静地发生变化。那么从这段话我们看到一个学校最主要的那就是两个:一个是学生健康成长,一个是教师专业发展,所以这两点是我们校长的一个使命。去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接见了北京的八名一线的中小学老师,在跟她们谈话的时候提到了这么一段,他说教育公平、教育的均衡发展决不是要把学校办成千校一面,学校还是要有特色,要各具风格。总理又给我们提出来要把自己的学校办出特色,那么从上面的看出来我们的责任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三个: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有特色。下面我就这些问题谈点我的看法。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宽松的环境近几年在谈到中小学教育的时候,学生的幸福感是提的很多的,我记得前不久与教育部有关领导同志谈课题改革的时候说到中小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为我们的孩子留住他的童年,因为中小学成长的阶段在他的一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阶段人的感受、他的体验对他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那我们怎么让我们的孩子幸福成长呢?我今天谈四个观点跟大家共享。第一、成长需要尊重谈到教育的尊重问题,在座的校长不陌生,大家都会说出来,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发展过程等等,谈出好多,我觉得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我记得前年我所在的崇文区教育学会年终的论文评选,他提出来是案例分析,我作为评委之一,看到有一个案例写得非常好,当时建议给一等奖,其他评委呢也都同意,等拆封以后一看呢,原来是我们光明小学寄宿部的一个体育老师写的,这老师呢是女老师,她写的下午第一节课是五年级一个班的体育,同学们站好队后,发现后面两排的同学在指指点点的,议论前面的一个男孩子,这个男孩子低着头,红着脸,老师走近仔细一看原来这个男孩子后屁股一面湿了一块,同学们议论尿裤子了,尿裤子了,显然这个孩子中午起床之后没有及时上厕所,光顾着玩了,等他往厕所跑的时候上课铃声响了,就跑回来上课,这个过程中可能尿裤子了。老师想了想走过去轻轻地拍他的头说:“你怎么这么马马虎虎,台阶上有水都不看一眼,一屁股就坐那了,宿舍里有干净裤子吗?”孩子点点头,“那好,赶快回去换一条。”同学们听老师这么一说也就不再议论了,哦,原来他坐在水坑里了,其实刚才说这个孩子尿裤子了,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帮助这个男孩摆脱了困境,如果老师不干预,那么可能这个孩子从此落下一个外号“尿裤子大王”,这个外号有可能随着他进入中学,大家想作为一个男孩带着这样的外号他受到的羞辱,自尊受到了损害。同样是体育老师,我记得在临近冬天的时候,他给学生提得要求就是上体育课不能戴手套,要求是对的,接着他说:“如果下节课谁戴手套,我就请他站到队外观摩这节课。”咱们不去评价他这个要求对不对,等到又一天这个班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发现第二排一个女孩子戴着一双毛线手套,站在队前,老师心里很矛盾,请她出来吧,作为一个女孩子她的自尊心受到损伤;我不请她出来吧,上次提的要求等于白费。想了想,他这么处理,他说:“同学们,今天的体育课我们先做一套手指操,听我的口令把双手伸起来。”第一遍口令下了同学们都伸起了双手,那个女孩子没有伸,老师说:“刚才的动作不够整齐,手放下,再来一遍。”第二遍口令下了,同学们都伸起了双手,那个女孩子也伸起了双手,上面没有了手套,显然老师的做法提醒了她,她把它摘下来放在口袋里,下了体育课的时候,老师在她耳边轻轻说了一句话:“你是个聪明的小姑娘。”孩子笑了,跑了。我记得也是两年前,在一次天津的研讨会上,有一位校长讲了一个教育故事,这个校长讲的时候自己没有讲,而是大屏幕上放着一组照片,随着照片配乐女教师朗诵,那个女教师讲的是她自己的真实的故事,她说她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女孩子,很不守纪律,学习不好,老师很讨厌她,同学们也不喜欢她。终于有一天,她们学校新来了一位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老师拿着她的作品在全班表扬她,他她说她第一次受到当众的表扬,心里非常高兴,下课老师把她叫过来问她是不是非常喜欢画画,她点点头,又问她在家里经常画吗?她说经常画,老师说:“那好吧,明天把你所有的画都给我带来。”回到家,她东翻西找,把她用各种纸的图画作品卷成了一卷,第二天送给了老师。一个星期过去了,有天早晨她来到学校,看到同学用异样的眼光望着她,接着看到操场一角站着好多人,她连忙走过去,挤进去一看惊呆了,原来美术老师把她的所有美术作品非常认真的裱装出来,在这儿给她办了一个个人画展,也就是从那天起,班主任老师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望着她,她走在校园里就连不认识她的老师也能叫出她的名字,这天起美术老师又找到她说:“你还有画画的天才,希望你将来能考美术学院,”她又点了点头,老师接着说将来要考美院今天就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她答应了。也从那天起她变了个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发奋读书,到小学毕业的时候她的学习成绩在全校是名列前茅。她考上了理想的中学,到高中毕业的时候,她如愿以偿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四年大学毕业之后,她毅然决定回到自己的母校,当了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就是这个老师真实的故事。那么当年帮助她、鼓励她的那个美术老师就是讲故事的这位校长,他是重庆巴蜀小学校长廖文胜,美术特级教师。我也很高兴告诉大家今年7月8号廖文胜到北京,到光明小学,接任我为光明小学校长,光明小学现在的校长就是廖文胜,我是89年7月8号由其他学校的校长调任光明小学的校长,到09年7月8号正好不多不少正好20年,然后今年十月一号64岁,政府允许我退休,刚退休,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记得前年北京是开第二届德育工作大会,会前大会的助兴报告就请了几个德育指导专家一起来给他看了看,在看的时候,我也给几个专家聊天,我讲了个故事,大家很感兴趣,是个真实的事情。我在杂志上看到的,在好多年前,美国有个年轻的妈妈,丈夫去世了,她带着一个年幼的小儿子,艰难的生活。为了培养孩子,她把他送到了一个很多好的幼儿园受教,自己在一个很有钱的家里当女佣,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他告诉儿子她在一个很大的公司做白领。有一天主人跟他说明天要搞一个家庭宴会,来好多朋友,告诉他晚上要回去晚一点,他说:“可以,但是要允许我从幼儿园接到这儿,因为没有人照顾他。”主人答应了,回到了家,她跟孩子说:“明天妈妈带你到一个朋友家参加一个很大的私人宴会,你呢是朋友特别邀请的小贵宾。”到了这一天,她把孩子接到主人家,做妈妈的为难了,她要去干活,把孩子放哪,先把孩子带到了主人的书房,又觉得不妥当,因为客人们来了就要到书房转转,见了小男孩肯定要问,问来问去问穿了帮,要伤害他自尊,最终她找到了一个地点,认为很安全,那个主人用的卫生间,把孩子领进去跟他说:“因为你是今天晚上最尊贵的小客人,所以你得以在这样的单人餐厅用餐。”孩子一看卫生间装修的富丽堂皇,就一个马桶都金碧辉煌,非常高兴。开始用餐了,妈妈把餐盘盛着食物放在马桶那儿,找来一个小凳子让他坐下,“你在这一个人用餐。”孩子一边吃,一边想:我是尊贵的客人,才能在这儿单人餐厅用餐,心里就特别高兴,就唱起了歌儿,歌声传到了餐厅,主人听到了,顺着歌声找来,当看到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就问他:“你为什么在这儿用餐呢?”孩子自豪地说:“因为我是今天晚上最尊贵的客人,所以才在单人餐厅用餐,您说对吗?”主人听了一愣,接着连忙点头,“你说得完全正确,我就是这家的主人,一会儿我要陪你来用餐。”说完他回到自己的餐厅,拿了自己的餐具回到了卫生间,把盘子也放到了马桶那儿,一边吃一边跟孩子聊天,其他的客人看到主人半天不回来有人就找过来了,当看到这种情景,有人举起酒杯祝小男孩幸福,有人回去又取点食物给孩子添加,这个男孩子度过了他有生以来最幸福的一个晚上。后来他上了小学,上了中学,又进了大学,当他长大成人之后,回忆起小时候这件事,当然什么都明白。他说:“我非常感激那天晚上那家的主人,因为他呵护了一个小男孩稚嫩的自尊心。”假如那天把问题说穿了,自己是女佣的儿子,妈妈把自己藏在卫生间用餐的时候,他的自尊心受到的损伤将是一生不可恢复的。他可能从此自卑,一蹶不振,不可能有后来事业上的成功和人生的成功。也就是这个小男孩,后来是美国一个非常大的财团的总裁,这是他讲他小时候一个真实的故事。这篇文章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它说:我们国家有千千万万的班主任,我们的班主任在每天的教育工作中是否想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我觉得这句话点出了我们所提倡的一个观念。第二、公平在于平等我们今天天天在讲教育公平,我觉得教育公平它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不是我们校长的事,是政府的事,政府按需要建立学校,按标准配备设备,按要求调配老师,让这个地区的孩子享受相对公平的教育,这是起点公平。但是,光有了起点公平,是不是结果就公平了?不是,还有个过程公平。而教育过程的公平掌控在谁手里?掌控在在座的各位校长手里,我们能不能在我的学校让我的每个孩子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怎么才能享受公平的教育呢?那就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换句话说,就让每位学生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我记得1993年,我第一次访问日本,随着当时北京市教育代表团,代表团的规格还比较高,一共10个人,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一种教育的一个代表,当时在日本考察了十几所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考察了,去一所小学的时候,我们一个人进一个班,我进了一个五年级的班,反正十几年前日本的老师是全包班,它的全包班比我们还厉害,就是所有各科他一人挑,所以班牌写着教师的名字,比如:田中班级,就是老师叫田中,这是他的班,我进班以后数了数,全班29名学生,我跟老师交谈的时候问了这样的问题,我说:“请问老师,29名同学中优等学生有几个?”老师告诉我:“不知道。”我又问:“比较差的孩子有几个?”他仍然告诉我:“不知道。”我就问:“那作为老师应该知道什么?”他告诉我:“我只知道这个学生在这方面发展得快一点,那个学生在那方面需要我更多的关注。”听完后我对日本同行肃然起敬,在他的心中,29个孩子绝对的没有好坏之分,他分不出好坏,他也不想把孩子分出好坏,我观察他的教室,可能由于是欢迎中国教育代表团,所以后面的那个板报是特意出的,上头是什么呢?是中国汉字的书法作品,孩子们写的,我数了数,29份,也就是说全班每个孩子都把自己那个作品贴那儿了,有的写得不错,有的连蜘蛛爬都不如,但是也贴那儿了,即便是这样对我震动也很大。回到学校11月初,就这时候的样子,我为了验证一个问题,诚心到一个一年级的班,提了两个问题,我问同学们:“同学们,咱们班的小朋友里头谁最棒?”孩子们不假思索,就指一女孩她最好,我又问:“咱们班小朋友中谁最淘气呀?”就指一男孩他,学生不假思索,大家想一想,六岁多的孩子,一年级组成班级刚两个多月,大家就如此的爱憎分明,谁造成的?我觉得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教育,因为老师在一个班里,从一年级开始就习惯把孩子分成好学生差学生,那么在老师的好多表扬里头,在好多处理问题的时候告诉孩子们他是最优秀的、他是最差的,已经给这么分了,我觉得是很不公正。当时我就想在我的学校如何实施这种教育的平等,做的第一个改革是受日本那个班级的启发,就在四五年级外面的墙上、楼道边都做了大展板,在黑板上打开门,并且给定位,这个展板不是展最优,而是展每一个,全国各地我看到好多小学利用底下那个墙围子也是展出东西,但我发现太单一,展出要么就是作业展,要么就是美术作品,要么就是手抄报,完了,就那三种,我们需要那个展板呢,它是带有主题式的,大队不断地出主题,根据主题你们班同学围绕主题来布置,图文并茂,什么都有,都是突出这个主题的,同学们都可以参加,不是说少数优秀的作品搁这儿,大家都可以把作品搁这儿,我觉得当一个学生把他制作的东西或是挑选的东西、收集的东西贴到楼道里的时候,他的感受是其他班的学生都在看,老师们都在看,校长也在看,所以有时候我就整
本文标题:当代校长的历史使命(刘永胜全国骨干校长讲座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72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