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研究
1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研究——以石家庄经济学院为例项目结题报告2目录页·调查目的………………………………………3·调查背景………………………………………4·就业方式调查…………………………………7·就业观念调查…………………………………9·解决政策与办法………………………………20·结束语…………………………………………29·参考文献………………………………………3031、调查目的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日益步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平民化的跨越过程,使广大适龄青年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大学深造。但是,在高兴之余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就业结构不合理、各类专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毕业生供求失衡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各届、高校、大学生及其家长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毕业生就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经济建设的大局,既是我们广大大学生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在新形式下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已经不仅仅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社会大众都要面临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章中要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是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的观点和态度,它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密不可分,是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具体体现,而影响毕业生就业观的因素很多,使得当前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高等院校研究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问题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并实现学生的有效就业和生涯发展。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如不能合理解决好,对社会的稳定,学校的发展将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了解毕业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以及其发展趋势,如何加强毕业、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充分利用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便利条件,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我校自身的具体4情况,展开全面调查研究。希望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建议。2、调查背景据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117万人,6月份的初次就业率显示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4.1万人,较上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6月份的初次就业率下降为64.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比2002年净增67万人,达到212万人,6月份的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份,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有70%找到了工作,到12月底,全国高校毕业生有83%找到了工作。2005年,毕业生年度就业率有77.13%,毕业生增幅都比前两年有所下降,但总人数仍然以每年60多万的速度不断增加,就业率相比上一年基本持平。2006年毕业生人数有413万人,然而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9%,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预计)毕业人数(万)117145212280340413495比上年增加(万)1127.16768607382比上年增幅(%)10.423.146.232.121.421.519.95石家庄经济学院就业率统计年份2004年2005年2006年就业率81.02%82.61%80.35%随着高校的急剧扩招,每年日益增多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此外,由于我国研究生的扩招比率也在增加,他们在完成学业后也加入了与应届本科生竞争就业的行列,这就使大学生就业面对了更加强硬的对手,使他们的就业面临着冲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的有关专家分析认为,2006年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首先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原因是就业总量大,结构性矛盾突出。据人事部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总量矛盾进一步加大。我课题组在石家庄经济学院开展的课题相关问卷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上,38.46%的被访问者认为就业前景是乐观的,48.35%的同学认为就业前景一般,54.95%的被访者认为目前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剩下的17.58%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或很严峻。许多同学选择考研或考公务员的目的就是因为就业压力过大,很多大家认为不知道未来到底需要我们准备什么,大家希望学校在就业和创业等活动中给予必要的扶植和帮助,也纷纷表示面对不太明朗的未来情况能够调动自身力量奋起一拼,渴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善自身环境。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复杂的,这也是由现代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和专业化,以及更加复杂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日益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呼唤着各行各业的人才进入到市场中进行竞争,加上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程的推行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天的高校大学生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他们在社会中的定位开始由“天之娇子”变为“普通劳动者”。如今,“选择职业的恐慌”已经成了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另外,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实践中,由于学生缺乏长期有效的就业指导,致使学生求职就业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始终比较明显地存在着对接错位的问题,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开始存在着裂痕。当前,我们既面临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大学生的就业分配问题,也面临着在6改革和社会转轨的过程中体制间摩擦的问题。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高校毕业生不能够全部进入就业岗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与“教育产品”提供的过程不协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总量的限制,本身能够提供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有限,从而产生了就业总量的矛盾。在我国存在着这种因素,这就出现了面对广大毕业生,社会和国家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而大学生不能普遍就业的问题;二就是教育模式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教育模式转变往往滞后,结构不平衡现象在大学生身上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也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一个热点问题,例如学校新开设的专业与社会寻求存在着一个年限,这就出现了供求失衡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已被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发现,并着力扭转。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较低,而教育事业较发达,同样存在着高校毕业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而不能马上就业的问题。在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还有其特定的转轨背景,这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高校毕业生一直由政府主管部门分配就业,毕业即意味着就业。造成了供方——大学没有按照市场需求办学,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即使其专业设置众多,某些专业随着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后(有滞后性,需要一个阶段),依然不能够马上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一情况在扩大招生规模后又进一步被放大,使得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二是我国近年来整体就业环境并不宽松,与大学生扩招幅度存在着较大矛盾。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碰头”的局面,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紧张态势,不可能不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而且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宽松政策不能够在这时期迅速颁布出来,这就是没有市场经验的大学生就业困难。高校招生量扩大,职业技术教育高速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增多,这就意味着大中专学生的不断增多;同时由于调整产业结构后城市下岗人员增多,城镇建设发展又使大批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再加上军人转业需要安排职业等原因,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待就业队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经济”,机会在于市场。当今各类组织在人员的使用上,都需要有知识、有能力、懂得技术、会管理的人才,而且希望年轻有为的职工,这又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个相对优势的机遇。7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还不够发达,尚在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而努力,大学生在人口比重中所占的比例仍很小。社会对这些有一定专长和知识的学生还是敞开大门、非常欢迎的,尤其是内陆小城市和广阔的农村更是求才若渴。改革开放20多年中,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正在由沿海开放城市向内陆中西部地区转移。农业的现代化、“三农问题”更是国家的重头戏,“科教兴国”战略已经成为基本国策,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劳动者加盟。因此,大学生不是太多了,不是真的无用武之地,而是还远远不够。只要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扩大就业视野,就一定大有所为!3、就业方式调查对于当前的广大大学生来说,就业方式已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灵活就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同学所接受,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这种就业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岗位的转变过程中更加切合实际地锻炼好自己,积累工作经验。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及途径都有这些,如下:1、缓兵之计,复习考研。当前本科生的毕业人数在逐年成倍数的增加,大家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加大,而很多希望得到“热门职业”的学生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高人一筹的资本,加入到报考研究生的队伍。在调查中,有38.46%的人选择毕业后报考研究生,这些人中有不少人聚集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在我们学校周围就不乏这样的莘莘学子。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2-3年,也就是他们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到就业市场中;如果没有如愿考上,在当年就会加入到失业行列。2、积累经验,弹性就业。有一些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一些则是因为用人单位或个人的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但这些人并不会因此而产生自卑观念,反而会因为经验的增加而感到含金量增多。但是这种工作的不稳定性很难对毕业生的生活和其他社会关系产生积极保障的作用。3、通过报纸广告应征、网上求职。通过报纸广告应征是目前求职的主要途8径,成功的概率约为50%以上。众多的高校毕业生通过阅读报纸上刊登的招聘广告获得了大量的企业征才、求才信息,而且由于其量多面广,使得毕业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和更多的选择机会。有近2%的人则是通过网上求职成功就业,该类人员主要是一些电脑类人才,这同他们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和自身特长直接相关。但是就目前来讲,网上择业对于大部分的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还不能大规模地推广,尚有一些技术、设备条件和信息上的限制。4、通过人才市场或职业介绍所。有近20%的成功毕业生是通过人才市场或参加各企、事业单位的供需见面会达成意向、获得职业的。这是一种直接而又便捷的求职途径,也完全符合“双向选择”的理念要求。15%的人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职业介绍所谋得现有职位,职业介绍所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职位和就业机会。5、直接与企业联系等非公开就业途径。他们主要通过学校推荐、亲朋好友或者家长及社会关系的直接介绍,有的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了解到目前需要他们的企业后,直接写信、打电话前去应征,甚至有的是通过直接登门拜访企业的老总或者人事部经理而最终获得工作的。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就业方式及途径外,当前大学生就业还呈现出了择机就业、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等许多种。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有各种手段和途径被应用到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但是当前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希望能够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有较理想的收入而不再“寄人篱下”,很少有学生采
本文标题: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7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