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中国宗教
第四章中国的四大宗教第一节中国宗教概述一、宗教的产生“宗教”一词源于印度佛教。佛教以佛陀之“教”,佛弟子之言为“宗”,二者合称为“宗教”,意为崇尚、奉行佛陀及其弟子的教诲。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原始宗教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等渐进的发展过程,成为一种自发、自在的宗教。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自发的原始宗教逐渐演变、发展成为有组织、有目的的人为的宗教。此时宗教产生了具有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建立了相应的宗教机构,而且宗教理论和教规、仪式日趋完备。它的存在和发展,客观上符合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三大宗教。三大宗教在历史上先后传入了中国,它们和中国的道教一起,成为中国各种宗教中信仰人数最多的四个宗教。二、宗教的本质和作用(一)宗教的本质宗教组织就是由宗教机构、神职人员和教徒群众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二)宗教的作用消极作用:1.宗教是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的精神手段。2.宗教还是反动统治阶级特别是近代以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和渗透的工具。3.宗教阻碍科学的发展。积极作用:1.宗教在阶级社会实际上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它同时也是压迫人民利用宗教形式来反对压迫者的统治工具。2.宗教对社会艺术方面也产生过重要的作用。3.在社会伦理道德方面,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成为虔诚教徒的行为规范,客观上起到了调整人际关系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三、宗教的旅游作用(一)宗教活动本身的旅游吸引力1.建筑文化2.雕像、石刻与绘画文化(二)宗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3.宗教文学4.服饰文化四、中国宗教信仰的特点我国宗教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一)多种宗教并存首先表现在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中国公民信仰人数较多的四大宗教。其次,我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在形成时,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原始宗教的某些成分,如藏传佛教是佛教与苯教相结合的产物;满族人虽然信奉藏传佛教,但是至今还保留着对萨满教的部分尊崇。(二)对外来宗教的兼容并蓄中国的宗教信仰具有较强的融合性。中国佛教“八大禅宗”的产生、藏传佛教的传播等都集中反映了外来宗教本土化的过程,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三)显著的民族性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而无国教的国家,中国的宗教信仰具有显著的民族性特征。(四)汉族宗教信仰的务实性为适应中国儒家学说以伦理纲常为治国之本的国情,汉族在宗教信仰上强调务实性,特别体现在公益事业方面,要求信徒立功德、行善事、忠君孝亲、戒杀生等。此外,务实性还表现在人们对各种神灵有事则信、无事不信的态度上,有事时还可以同时信奉多个神灵。五、中国的宗教政策(一)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的民主权利。除宪法外,在我国的刑法、民法通则、民族区域自治法、兵役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人民代表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劳动法、广告法等法律中,都有关于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不得歧视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公民的相应条文。(二)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并依法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我国坚持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宗教方面的对外友好交往。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四)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各种宗教一律平等。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第二节佛教一、佛教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发展(一)起源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创立的时间最早。创始人为释迦部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他被佛教教徒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佛教四大胜地:出生地--兰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伽叶;初转法轮--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二)发展佛教建立后在印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2世纪前后大约1800年的历史。3个600年(1)初6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原始佛教时期(200年);部派佛教时期(400年):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2)中600年(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大乘佛教时期;(3)后600年(公元7世纪——12世纪):密乘佛教时期。二.佛教的传播(一)佛教在世界传播的路线及教派:(1)以教义划分:大乘佛教(为主)、小乘佛教(为主)、密乘佛教(为主);(2)以传播路线划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3)以经典语言划分:汉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4)传播国家或地区:A、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密乘佛教主要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地传播;B、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主要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以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传播;C、汉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主要在中国(藏、蒙、裕固、纳西等民族地区)以及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俄罗斯(布里亚特地区)传播;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密传佛教的主要区别:(1)小乘佛教: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佛(释迦牟尼),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教义重自我解脱;(2)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的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级,教义弘扬菩萨和“菩萨行”,最终目的在于成佛。(3)密乘佛教: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秘密教旨传授,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和世谷信仰为特征。(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1.汉族地区佛教的传入及其发展四个时期及其特点:(1)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译传阶段;(2)隋唐两代:创造阶段和鼎盛时期,开宗立派;(3)宋元明清四朝:与中国文化全面融合分阶段,元明清三代精英佛教停滞衰退,大众佛教长足发展;(4)近代:以禅宗为主,且禅净双修;2.云南上座部佛教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一条路线: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隋唐受泰国佛教影响一条路线:德宏地区的小乘佛教16世纪受缅甸佛教影响保持了早期佛教的传统:崇拜佛牙,佛塔,菩提树。3.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源于印度,但吸收了原始苯教的一些神祗和仪式。咒术性、对喇嘛异常的尊崇、活佛转世思想、宗教与政治的结合是藏传佛教的四个特色。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宁玛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格鲁派(俗称:“黄教”)三、佛教的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三法印”:是指佛教用以衡量天下事物是否合乎教义的三条准绳,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四圣谛”:是指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八正道”:是指佛教认为通向最高境界“涅槃”的八种正确途径: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神、正念、正定。“十二因缘”:包括无明缘、行缘、识缘、色明缘、六人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有缘、生缘、老死缘、为佛教“三世轮回”的基本理论,是对人生苦难的缘由所作的分析。四、佛教的经典和标志1.《大藏经》(《三藏经》)的组成部分及各藏主要内容;经藏(释迦牟尼说法的言论汇集)律藏(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汇集)论藏(释迦牟尼后来大弟子对其理论、思想的阐述汇集)藏传佛教大藏经,称为《丹珠尔》和《甘珠尔》。2.标志佛教的标记往往是右旋的或左旋的,表示吉祥万德。卐五、佛教供奉的对象(一)佛佛指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是佛教的最高尊神。佛不仅能够自我解脱、教化他人,而且法力无边。大乘佛教宣称三世十方处处有佛。佛教经典和佛寺中主要有三身佛、三方佛、三世佛、华严三圣等。1.三身佛佛教天台宗有“佛具三身”的说法。佛具三身,即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三身佛的中尊为“法身佛”,梵音名为毗卢遮那,它是佛教真理凝聚而成的佛身,象征佛法真理无处不在。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是在法身的基础上,经过艰苦修习而获得的佛果之身,显示佛的智慧。右尊为“应身佛”,名释迦牟尼,是佛为教化众生、随缘显现的各种化身。应身佛法身佛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2.三方佛又称横三佛,是在不同空间同时存在的三尊佛。中尊为娑婆界尘世教主释迦牟尼佛、左尊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右尊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释迦牟尼的左胁侍为文殊菩萨,右胁侍为普贤菩萨,三者合称“释家三尊”。药师佛的左胁侍为日光菩萨,右胁侍为月光菩萨,三者合称“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尊”。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为观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三者合称“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西方极乐世界娑婆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3.三世佛又称竖三佛,指世界轮回流转,相继存在的三尊佛。中尊为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左尊为过去世佛燃灯佛、右尊为未来世佛弥勒佛。佛教认为,世界有周期性的轮回生灭,每128亿年就要毁灭一次,称为“一劫”。三世佛表示佛法永存,世代不息。4.华严三圣是毗卢遮那佛及其两个亲密的助手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合称。华严宗认为无限的宇宙是华藏世界,法身佛毗卢遮那是该世界的教主,它无所不在,整个华藏世界不过是毗卢遮那的显现而已,一切佛、菩萨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应化身。(二)菩萨所谓菩萨,即自觉、觉他者,是菩提萨陲的简称。中国寺院中常见的菩萨组合:三大士: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四大士: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五大士: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1.文殊菩萨文殊是“文殊师利”的简称,意为“妙吉祥”。据说,文殊降生时,天地遍生奇异,出现十种吉祥物象,故称“妙吉祥”。他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以智慧辩才第一,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司职智慧,所以又称为“大智菩萨”。文殊菩萨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手持宝剑、骑狮子,象征着智慧威猛。相传其道场(即显灵说法之处)在山西五台山。2.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专司“理德”、“行德”,将佛门所推崇的“善”普及天下,人称“大行菩萨”。其显著的特征是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白象。相传其道场在四川峨眉山。3.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唐以后,为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菩萨”。据说,当芸芸众生受苦受难时,念诵其名,观音“观”到这一声音后,便会立即前来解救,故而人称“大悲菩萨”。观音菩萨本为“善男子”出身,魏晋南北朝以后,为满足世俗社会供奉的需要,观音逐渐演化成一位大慈大悲的女菩萨。观音的化身众多,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有千手千眼观音、滴水观音、杨柳观音、海岛观音、送子观音等。其中,千手千眼观音有两种:一为四十只手,每只手上有一只眼,每只手和眼有二十五种功能,相乘后为千手千眼;另一种为每面有二百五十只手,四面共一千只手,每只手上有一只眼,这是实际的千手千眼。4.地藏菩萨又称地藏王,是梵文的音译,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精虑深密犹如地藏”而得名。据说,地藏受释迦牟尼的嘱托,在释迦牟尼寂灭而弥勒下世前的这段“无佛世界”度化众生。释迦牟尼又令其作幽冥教主,管理阴间。地藏为此发下宏大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为佛”,人称“大愿菩萨”。地藏菩萨的特征是手持宝珠、锡杖,身着袈裟的比丘形象。地藏菩萨的道场相传是在安徽的九华山。四大菩萨的别号、手持法器、坐骑及其道场:文殊菩萨:别号(大智菩萨);手持法器(宝剑);坐骑(狮子);道场(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别号(大行菩萨);手持法器(如意棒);坐骑(六牙大象);道场(四川峨眉山)观世音菩萨:别号(大悲菩萨);手持法器(净瓶、杨柳枝);道场(浙江普陀山);地藏菩萨:别号(大愿菩萨);手持法器(锡杖、如意珠);道场(安徽九华山);(三)罗汉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指经过修行获得罗汉果位、超越生死轮回的解脱者。其中迦叶和阿难在罗汉中名气最大,他们是佛祖的亲传弟子。释迦牟尼涅槃后分别成为第二、第三代佛教领袖。一般来讲,阿难的形象是一位年青英俊的比丘,而迦叶的形象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和尚。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在大乘佛教中低于佛、菩萨,位居第三。寺院中常见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四)护法天神1.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是
本文标题: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中国宗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7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