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讲世界电影的发展一、电影的诞生(一)“机械文艺女神”电影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再现和反映生活的视听综合艺术。物质上: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用段,把外界的影像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还原,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美学上: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基本特性:视听综合19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家提出“视觉暂留理论”。1832年,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布拉多发明了“诡盘”的玩具。1834年,一名奥地利将军开始尝试把活动影盘和幻灯组合在一起,制成了烛光投影器188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机”。1894年,路易卢米埃尔发明了活动电影机。(三)电影的生日路易卢米埃尔(1864-1948),原是法国里昂制造照相器材的工厂主。爱迪生的“电影视镜”传入法国后,他爱上了电影机的研究和制造事业。1895年3月,他终于发明了超越一切竞争的“活动电影机”。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路易卢米埃尔的父亲安东尼卢米埃尔带着儿子的这些影片来到巴黎卡普辛路号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底下室,组织了世界上的第一次电影公映。所以这一天被定为电影的诞生日,卢米埃尔本人也被公认为世界的“电影之父”。二、电影的成长期(1895~1927)无声片(又称“默片”)发展并进入全盛时期(20世纪初~1927年),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轨迹:纪实---戏剧---剪辑----蒙太奇(一)两大传统的确立1、纪实主义(写实主义)路易卢米埃尔:他的电影是人类电影史上的“原始阶段”,是生活纪实化的电影,电影是再现生活的工具。其表现如下:1、主要是纪录片性质2、本性是“照相性”,是再现生活3、不用剧本、不用置景,没有故事情节和戏剧因素,一切都是实事实地实情实拍,未经过艺术加工代表作:《工厂大门》、《婴儿喝汤》、《火车到站》《水浇园丁》2、戏剧主义(技术主义)梅里爱对电影的最大贡献在于:1、电影戏剧化、舞台化,其中1902年的《月球旅行记》是梅里爱戏剧式电影的代表作。2、电影特技摄影的创造。用停机的方法拍摄人物消失(停格置换拍摄法),此外他还创造了叠印、高速摄影(慢动作)、慢速摄影(快动作)、动画、淡出和淡入等电影特技。(二)原始综合的成功格里菲斯——“现代电影之父”“电影界的莎士比亚”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和完善拍摄了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商业片《一个国家的诞生》《一个国家的诞生》(三)喜剧电影的兴盛麦克·塞纳特(“喜剧之父”)查利·卓别林勃斯特·基顿哈罗德·洛克哈莱·兰东卓别林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他最大的贡献是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他的电影都是描写下层社会的生活,他塑造的最出色的形象就是个流浪汉。当时正值美国经济不景气,物价暴涨,失业上升,工人工资下降,以致工潮四起。卓别林竟在这时,扮演针贬时弊、讽刺资本家和统治者的流浪汉,很快就成为联邦调查局的注意对象。卓别林的电影成就卓别林于188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代表作:《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一个国王在纽约》等,带泪的微笑被萧伯纳赞誉:“电影业造就的唯一天才”。卓别林影片的艺术特点:以喜剧为载体表现悲剧;运用对比蒙太奇手法叙事;运用哑剧手法;恰如其分地掺入杂技动作。卓别林电影主题四个方面:卓别林的电影主题永远是宣扬美好和平的,无论他的角色还是故事,都是那么纯洁,坏人必定灭亡,好人最终胜利,永远不变的主题,不变的卓别林。(1)鞭挞不公正、不人道的资本主义社会,反抗剥削和压迫。(2)反对法西斯独裁,谴责侵略战争。(3)歌颂底层“小人物”的真、善、美。(4)针砭人性的弱点,警示人生的误区。你,卓别林,用矮小的身躯,支起了广大的蓝天,在破落的人行道旁,你笑了,每个观众都被你感动,流下辛酸、苦涩的泪,是你用拐杖绘出童话的世界,是你用粗大的皮鞋踏出美好的未来,你是流浪汉,探险家,周游世界的侠客,艺术家,哲学家,思考者———上帝。(四)蒙太奇学派的崛起爱森斯坦:《杂耍蒙太奇》、1925年导演的《战舰波将金号》普多夫金:《论蒙太奇》(五)其他流派的迭出英国:勃列顿学派法国:劳森学派、印象派德国:表现主义学派等三、电影的成熟期(1927~1945)(一)有声电影的出现和发展1929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对白的电影《爵士歌王》(二)彩色片的出现-----反映的生活更逼真、人物形象更生动1935年,马摩里安拍出了五彩片《浮华世界》,至此,电影具备了画面、声音、色彩三大基本元素。(三)三大电影文化区1、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本位的电影文化,是戏剧电影美学与商业化倾向结合的产物。(类型化、技术发展迅猛)2、以苏联为代表的政治本位的电影文化,是蒙太奇理论电影美学和政治化倾向结合的产物。(第一部社会主义代表作《夏伯阳》)3、以法国为代表的艺术本位的电影文化,是纪实电影与艺术化倾向结合的产物。(四)好莱坞的崛起美国影视工业的中心,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市区西北郊,1907年,导演弗朗西斯·伯格斯在这拍摄第一部影片《基督山伯爵》,从此扬名。现在著名的电影公司有:米高梅电影公司(MetroGoldwynMayer,简称MGM)、派拉蒙影业公司(ParamountPictures,Inc.)、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20thCenturyFox)、华纳兄弟公司(WarnerBrothers)、雷电华公司(RadioKeithOrpheum,简称RKO)、环球公司(Universal)、联美公司(UnitedArtists)、哥伦比亚影业公司(ColumbiaPictures)。四、电影的发展期(1945~)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盛衰法国新浪潮德日电影1950年,黑泽明拍了一部令他蜚声国际的作品,这就是《罗生门》,本片为他赢得1951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不仅是第一个日本导演奖项,也是第一部闯入欧洲影展的亚洲作品,打破影展被欧美影片垄断的局面,由此黑泽明成为第一位受到国际承认的日本导演。讽刺的是《罗生门》在全世界受到广泛赞扬和欢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被日本慢慢接受。在《罗生门》中,黑泽明以独特的手法探索了客观真理与主观真实的关系,内容是讲一个由三个参加者和一个旁观者以四种不同说法叙述出来的暴力事件。在艺术成就方面,本片已近乎完美,甚至影响了往后数十年的电影创作,1996年好莱坞EdwardZwick导演的《火线勇气》(CourageunderFire)故事内容明显是改编自40多年前的《罗生门》。多元格局的当代电影多元交汇,综合发展60年代中期开始,由新德国电影开始,打破界限,注重综合吸收各地区电影的优势,使电影在艺术、技术、票房各方面得到长足发展。从电影思潮来看: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从题材角度来看:战争电影、政治电影,家庭伦理电影生活流、意识流电影等新样式五、电视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一)电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925年,英国的约翰·洛吉·贝尔德成了机械电视系统,被称“电视之父”.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首次播出电视,这一天被定为电视诞生日.(二)电视艺术电视艺术可分为:电视剧、电视艺术片(含电视戏曲片)。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形式,最能体现电视艺术的特点,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艺术”。电视剧发展的历史:19世纪30年代初到50年代初,是诞生形成阶段50年代中叶至60年代初,是发展阶段60年代至今,是成熟阶段第二讲大陆电影的发展◆中国早期电影◆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新中国电影一、中国早期电影(一)中国电影的起步1、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主持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戏曲短片《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2、1913年,受雇于“亚细亚影戏公司”的郑正秋、张石川联合编导了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为题材的影片《难夫难妻》,这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二)初具规模的早期中国电影1921年,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根据上海洋行买办阎瑞生谋财害命,伙同朋友吴春芳谋杀妓女王莲英一案拍摄了电影《阎瑞生》,该片片长十本,已达到现代故事片的长度,是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三)发展中的早期中国电影1﹑“明星影业公司”:张石川、郑正秋合作,于1922年2月发起组建的。郑正秋主张电影要以“正当之主义揭示于社会”,明星因此拍摄了一些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影片。如1923年拍摄的中国第一部社会伦理片《孤儿救祖记》,该片以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家庭的伦理关系,宣扬了惩饿扬善的主题。但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明星的制片宗旨又回复到了张石川提倡的“唯兴趣是尚”。1928年,明星拍成大型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票房收入极好,明星便将它一直拍下去,总共拍了18集。这一成功使其他公司争相效仿,一时间银幕上刀光剑影,武侠神怪片到处泛滥。2﹑“联华影业公司”成立于1930年,由在华北地区拥有独立发行网的电影商罗明佑创办,他起用以孙瑜为首的一批编导人才,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众,挽救影业”为宗旨,拍摄了一批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性的影片。如由孙瑜导演、阮玲玉主演的影片《故都春梦》二﹑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一)左翼电影运动1933年3月5日,明星推出由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胡蝶主演的影片《狂流》。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的水平,其代表如:《神女》《渔光曲》《大路》等。(二)抗战时期的电影战乱也给电影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作为电影中心的上海首当其冲,1937年下半年的电影生产基本停顿。明星与联华两大电影公司也相继解体。中国电影的摄制从上海走向了全国各地,在不同的政治区域有着不同的发展。在国统区,大批编导人员加入了国民党官办的电影企业“中制”(中国电影制片厂)与“中电”(中央电影摄制场),摄制了一批抗战题材的影片。(三)战后的电影抗战胜利后,电影工作者再次云集上海。1946年,阳翰笙、蔡楚生等以战前“联华”同人的名义成立了“联华影艺社”,一年后,又合并成立了“昆仑影业公司”。昆仑作为一家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民营公司,继承了30年代左翼电影的传统,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摄制了一批在思想上和时代的脉搏相一致,艺术手法也很成熟的优秀影片,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等。(四)人民电影事业的开端30年代,中国共产党已开始派人进入电影界,领导了上海的左翼电影运动。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党直接领导下的各革命根据地还没有电影制片机构。直到抗战爆发以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人民电影事业也开始发展起来。1938年3月,在延安成立了抗敌电影社。1938年9月,成立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即延安电影团,由袁牧之、吴印咸、徐肖冰等人组成。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电影事业的诞生。延安电影团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延安电影团拍摄了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又称《南泥湾》)。1946年,延安电影团到长春接收日伪遗留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创建了东北电影制片厂。三.新中国电影的发展新中国的建立给电影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先后建立了新闻、美术、科教、农业等大小制片厂30多家,其中生产故事片的制片厂22家。与全国人民一起,电影也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1、1949年到1966年的十七年间,“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是中国电影的主导方向,电影事业在历次政治运动的干扰下曲折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1966到1976年,文革十年,中国电影事业遭到浩劫。3、1976年后,新时期以来,电影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一)十七年电影(1946—1966)1、建国后,我国陆续建立了以长影、北影、上影、八一为主的七大故事片厂,在17年间共摄制了600多部故事影片,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
本文标题:影视鉴赏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8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