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题型名词解释:裂解量填空:选择题判断题论述题实验设计题第一节: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⑴微生物的五大特征⑵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贡献(3)微生物群体的多样性一、“微生物”的含义(什么是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二、微生物特点生命基本特征:生命通过它的耐久性、适应性、它的生长及修复的能力和它的繁殖而延续下去,这是生命的基本的和普遍的特征。新陈代谢,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是一切生命的另一基本特征。控制与调节,是生命的又一基本特征。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大小以um计,但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大,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吸收,代谢废物排泄和环境信息接受面。这一特点也是微生物与一切大型生物相区别的关键所在。2、吸收多、转化快这一特性为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3、生长旺、繁殖快极高生长繁殖速度,菌数增加,营养消耗,代谢积累,限制生长速度。这一特性可在短时间内把大量基质转化为有用产品,缩短科研周期。也有不利一面,如疾病、粮食霉变。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分布区域广,分布环境广。生理代谢类型多,代谢产物种类多,种数多。微生物群体多样性的表现物种的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类型的多样性。:五、微生物作用1、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作用2、空气与水净化,污水处理3、工农业生产:菌体,代谢产物,代谢活动4、对生命科学的贡献柯赫准则1、某一种微生物,当被怀疑是病原体时,它一定伴随着病害而存在。2、必须能自原寄主分离出这种微生物,并培养成为纯培养。3、用已纯化的纯培养微生物,人工接种寄主,必须能诱发与原来病害相同病害。4、必须自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内,能重新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并培养成纯培养。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⑴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革兰氏染色⑵各类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3)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特点。第1节: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的,大小在1um左右,1000倍以上显微镜才能看到其形状。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一)、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异常形态(二)细菌大小:如何测量:显微测微尺。细菌大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作为分类鉴别标准。二、细菌细胞结构(一)基本结构1、细胞壁cellwall:位于细胞表面,较坚硬,略具弹性结构。功能:1)维持细胞外形;2)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和渗透压危害;3)鞭毛运动支点;4)正常细胞分裂必需;5)一定的屏障作用;6)噬菌体受体位点所在。另外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有关。革兰氏染色,1884发明(Koch实验室)染色过程:结晶紫初染一到两分钟;清水冲洗,碘液媒染一到两分钟;清水冲洗,95%乙醇或丙酮冲洗辆到三次;清水冲洗以停止洗脱,结晶紫或沙黄染液进行复染一到两分钟,清水冲洗。镜检。(1)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构成:一连续层,厚20-80nm,两部分:网状骨架:微纤丝组成基质:骨架埋于基质中,化学组成:主要是肽聚糖和磷壁酸肽聚糖(粘肽、胞壁质):大分子复合体,许多亚单位交联而成。1)双糖单位:N-乙酰胞壁酸(NAM)和N-乙酰葡萄糖胺(NAG)通过â-1,4糖苷键相连而成。2)短肽:L-Ala-D-Glu-L-Lys-D-Ala3)肽桥:短肽之间连接。短肽全部或部分连至NAM上,短肽之间也有连接,组成一网状结构。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特有成分,也是原核微生物特有成分(古生菌没有)磷壁酸(垣酸):G+特有成分。多元醇与磷酸复合物,通过磷酸二酯键与NAM相连。主要功能:使壁形成负电荷环境,吸附二价金属离子,维持壁硬度和一些酶活性。还可提供噬菌体位点。(2)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杆菌为例:内壁层:厚2-3nm,单(双)分子层,由肽聚糖构成。与G+区别:交联低;DAP取代L-Lys;肽桥。外壁层:内层:脂蛋白层,以脂类部分与肽聚糖相连。中层:磷脂层。外层:脂多糖层,外壁重要成分,8-10nm。脂多糖LPS:G-特有成分。结构:类脂A+核心多糖+O-侧链功能:1)内毒素物质基础;2)吸附镁、钙离子;3)决定G-表面抗原;4)噬菌体受体位点。钙离子是维持LPS稳定性所必需的。(3)细胞壁缺陷细菌1、原生质体: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所留下的部分。一般由G+形成。2、球形体:残留部分细胞壁,一般由G-形成。有一定抗性。特点:对渗透压敏感;长鞭毛也不运动;对噬菌体不敏感;细胞不能分裂等。3、细菌L型:一种由自发突变形成的变异型,无完整细胞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油煎蛋”状小菌落。4、支原体:长期进化形成。2细胞膜:在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化学组成:蛋白和磷脂,蛋白含量高达75%,种类也多。膜不含甾醇类。功能:1)高度选择透性膜,物质运输:2)渗透屏障,维持正常渗透压;3)重要代谢活动中心;4)与壁、荚膜合成有关;5)鞭毛着生点,供运动能量。3、间体(中质体):细胞膜内陷形成。功能:1)拟线粒体,呼吸酶系发达。2)与壁合成,核分裂,芽孢形成有关。(二)特殊结构1、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面覆盖着一层疏松透明粘性物质。厚度不同,名称不同。折光率低,负染法观察。成分:90%以上为水,余为多糖(肽)。功能:1)抵抗干燥;2)加强致病力,免受吞噬;3)堆积某些代谢废物;4)贮存。2、鞭毛与菌毛鞭毛:某些细菌表面一种纤细呈波状的丝状物,是细菌运动器官。菌毛:许多G-尤其是肠道菌,表面有比鞭毛更细,数目多,短直硬的丝状体。3、芽孢某些菌生长一定阶段,于营养细胞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是对不良有抗性的休眠体。每一细胞仅形成一个芽孢,所以其没有繁殖功能。三、细菌繁殖与群体形态1、繁殖方式:裂殖为主,少数有性接合。2、菌落形态:菌落:由单个或少数几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出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第2节:放线菌: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是丝状分枝细胞的细菌。一般分布在含水量低,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偏碱性土壤中,特殊土腥味。大多数是腐生菌,少数寄生;多数异养,好氧。突出特性是产各种抗生素。一、形态与结构由菌丝构成,: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无横隔,仍是单细胞。二、繁殖:以无性孢子为主,菌丝断裂片段也可繁殖成新菌体。孢子形成方式:横隔分裂第3节蓝细菌本章小结1.原核生物可粗分为“三菌”和“三体”6个大类。三菌:细菌(含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三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共同特点:个体微小、形态简单、进化地位低,基因组为原核状态2.原核生物的共同特征细胞细小、核的结构原始,无核膜包裹,细胞壁含独特的肽聚糖,细胞内无细胞器分化。3.原核细胞的共同结构和特殊构造共同结构:细胞壁(支原体除外);细胞质膜;细胞质;核区;各种内含物等;特殊构造:糖被(荚膜、粘液层);鞭毛;菌毛;芽孢等。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教学重点:⑴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和生活史⑵各类真核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3)酵母菌的细胞壁结构特点第二节:酵母菌yeast(一)繁殖方式1、无性繁殖(1)芽殖budding:最普遍方式(过程)(2)裂殖fission:少数(裂殖酵母)(3)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厚垣孢子。2、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过程:质配--核配--减数分裂3、形成孢子条件营养充足强壮幼龄细胞;适当温、湿度(25-30,80%);空气要流通;适当的生孢子培养基(二)生活史lifehistory(lifecycle)某种生物在整个发育阶段,有一个或几个同形或不同形的个体前后相继形成一个有规律的循环。四种基本类型:1、无生殖,仅有营养繁殖。(细菌)2、仅有一个单倍体生活,双倍体短。3、仅有一个双倍体生活,单倍体短。4、有世代交替现象,单倍体有性,双倍体无性。酵母菌有三种类型:单倍体型:八孢裂殖酵母,双倍体型:路德类酵母世代交替型:酿酒酵母第3节:霉菌molds第四节、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中国食用和药用大型真菌第三章病毒(virus)和亚病毒(subvirus)1、教学重点:病毒的繁殖过程、病毒的溶源性和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第1节病毒:非细胞型生物,有区别于细胞型特征:特点:1、形体十分微小,滤过,电镜可见;2、无细胞结构,分子生物,由核酸和蛋白组成,且一种病毒仅含一种类型核酸;3、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宿主专一性,无独立代谢酶系,依赖宿主自身复制;4、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概念:病毒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活细胞外具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二、繁殖(烈性噬菌体为例)1、吸附:分两阶段。感染复数m.o.i2、侵入:头部DNA通过尾管注入至细胞中,外壳留在胞外。自外裂解3、增殖: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双链DNA噬菌体三阶段转录:遗传信息转移:4、成熟(装配):潜伏期5、裂解(释放):裂解期上述烈性噬菌体的生长方式,称为一步生长。裂解量: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三、噬菌体与宿主关系1、烈性噬菌体:凡能引起宿主细胞迅速裂解的噬菌体。敏感细菌。2、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宿主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DNA结合,随宿主DNA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含有温和性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温和性噬菌体存在状态1)游离具感染性的virion;2)前噬菌体(prophage):附着或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一道复制;3)营养期噬菌体:指导合成。3、溶源性细菌特性1)遗传性;2)自发裂解;3)诱发裂解:双氧水、UV、X、等;4)免疫性;5)复愈(消失溶源性);6)溶源转变怎样证实有噬菌体存在:宿主特异性;噬菌斑、液体培养变清等。1、双层平板法;2、单层平板法;3、玻片快速法第2节、亚病毒1、类病毒:没有衣壳包裹的RNA分子。2、拟病毒(类类病毒):一类包括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类病毒,RNA。3、朊病毒: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性蛋白。噬菌体效价的测定方法。第四章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教学重点:⑴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⑵微生物进入细胞的方式(3)微生物进入细胞的方式营养物:必须得到的细胞结构成分,必须得到的能量储存物质。营养:把营养物从外界吸收至细胞内,复制出新细胞结构的过程。二、主要营养物及其功能主要功能:提供合成原生质和代谢产物原料;产生合成反应及生命活动所需能量;调节新陈代谢。(一)碳源物质定义:凡能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碳元素的营养源。功能:碳源、能源(二)氮源物质定义:凡能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功能:氮源,一般不作能源。微生物氮源谱:氨基酸自养型和异养型生物速效氮源和迟效氮源;(三)能源化学能:有机物-化能异养微生物;无机物-化能自养微生物;光能(四)生长因子定义: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种类:维生素、AA、base、FA等。作用:辅酶或酶活化来源:酵母膏、玉米浆、麦芽汁等,复合维生素。(五)无机盐所需浓度在10-3-10-4M的元素为大量元素所需浓度在10-6-10-8M为微量元素。主要功能:构成菌体成分;酶活性基组成或维持酶活性;调节渗透压、pH、Eh;(六)水:存在状态:游离态(溶媒)和结合态(结构组成)第2节:微生物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其中,化能异养型又据利用有机物特性,分成腐生和寄生。营养类型划分不是绝对的,不同生活条件下,可相互转变。第3节:营养物吸收与代谢物分泌营养物吸收至胞内被利用,代谢物分泌到胞外以免积累,这就是物质运输过程。一般大分子:先水解为小分子,再吸收;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离子化合物:弱快强慢(极性)一、营养物吸收1、单纯扩散依靠胞内外溶液浓度差,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代谢能,无特异性。水、二氧化碳、氧气、甘油、乙醇等。2、促进扩散借助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耗能,有特异性。载体蛋白(渗透酶)有底物特异性,是诱导产生的。硫酸根、磷酸根、糖(真核)3、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的主要机制。逆浓度梯
本文标题:微生物复习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0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