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微观经济学参考答案第四章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T2.T3.T4.F5.T6.T7.F8.F9.F10.T二、填空题1.152.小于3.递增4.2K/3L5.26.生产函数7.大于、减、增加8.可否调整生产规模三、选择题1.D2.B3.D4.B5.B6.B7.A8.A9.C10.C四、名词解释1.生产函数:从一个企业来讲,生产函数是指企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某种产品产出的数量取决于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组合比例下的投入数量。从一个社会来讲,生产函数是指整个社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产出可以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各种投入可以高度抽象为劳动L、资本K两种要素。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共同设计出来的一种生产函数,其形式为:Q=ALαKβ式中,A为技术系数,L为劳动的投入量,K为资本的投入量,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的相对重要性,α表示劳动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表示资本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并且,0α、β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质,在经济理论和实践中被广泛使用。3.边际产量:是指在生产技术水平条件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可变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边际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例如,劳动的边际产量可表示为:MPL=ΔTPL/ΔL。4.等产量曲线:是一条表明能够取得相等产量的两种可变投入的各种组合的曲线,是指企业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获得相等产量而选择的两种要素各个不同组合点相联接形2成的一条曲线。5.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等产量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它表示两种可变投入要素变动微量之间的替代比例关系。以MRTS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则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MRTSLK=ΔK/ΔL。6.等成本线:是指在成本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点连接形成的曲线。设成本为C,工资为w,利息率为r,则等成本线的一般方程为:c=wL+rk。7.规模收益:所有生产要素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相同的比例时,总产量从而总收益的变化情况,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改变对产量从而收益的影响。如果因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引起的收益的增加比例大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呈现规模收益递增;如果收益增加的比例等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呈现规模收益不变;如果收益增加的比例小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呈现规模收益递减。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增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最终会出现递减的规律。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9.内在经济:内在经济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于自身内部原因引起的产量增加。其原因主要有:使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实现专业化,提高管理技术,综合利用副产品,取得有利的销售条件。相应地,有内在不经济。10.外在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和收益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有:更方便的交通,更多更灵通的信息,更多更好的人才等。相应地,有外在不经济。五、计算题3(1)对于生产函数Q=8583KL,可得MPL=858583LK和MPK=838385KL将MPL、MPK代入厂商均衡条件KLKLPPMPMP,得2535383838585KKLLK将L=K代入产量Q=10时生产函数8583KL=10,得L=K=10。则TC=3L+5K=30+50=80所以,当产量Q=10时的最低成本支出为80元,使用的L当K的数量均为10。(2)由(1)可知,当厂商均衡时,L=K。将L=K代入产量Q=25时的生产函数8583KL=25,得K=L=25,那么TC=3L+5K=3×25+5×25=200所以,当产量Q=25时的最低成本支出为200元,使用的L当K的数量均为25。(3)同理由(1)可知,当厂商均衡时,L=K。将L=K代入总成本为160元的成本函数3L+5K=160,得:K=L=20则Q=8583KL=20所以,当成本为160元时厂商的均衡产量为20,使用的L与K的数量均为20。2、(1)平均产量AP=1261.02LLLTP边际产量MP=(TP)′=-0.3L2+12L+12(2)企业应在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为正的生产阶段组成生产,因此雇佣工人的数量也应在此范围内0,0MPdLdAP内。对AP求导,得,062.0LdLdAP即L=30。当L=30时,AP取得最大值,L>30,AP开始递减。令MP=-0.3L2+12L+12=0,得L=40.98≈41,所以企业雇用工人的合理范围为30≤L≤41。4(3)利润=PQ-WL=40(-0.1L3+6L2+12L)-480L=-4L3+240L2+480L-480L′=-12L2+480L,当′=0时,L=0(舍去)或L=40。当L=40时,″<0,所以L=40时,利润最大。此时,产量Q=0.1×403+6×402+12×40=36803、(1)Q=ƒ(L,K)=L0.5K0.5则F(λL,λK)=(λL)0.5=λ0.5+0.5L0.5K0.5=λL0.5K0.5=λQ该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不变。(2)假定资本K的报入量不变(用K表示),则L为可变投入量。对于生产函数Q=L0.5K0.5MPPL=0.55.0KL-0.5025.05.15.0LKMPPdLdL这表明,当资本使用量既定时,随着使用的劳动量L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同样,5.05.05.0KLMPPK025.05.15.0KLMPPdkdK这表明,当劳动使用量既定时,随着使用量的资本量K的增加,资本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上述分析表明该生产过程受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4、设工资报酬率为W,企业的利润即为=PX-WL=WLPL414利润极大化条件为043WPLdLd由此得34)(wpL5进而有3141)(44wpLX该式对价格P求偏导得313234WPPX所以该供给价格弹性为31)(434313132wpPWPpxPX5、(1)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分别为313131)(3232LKKLLY①323232)(3131LKKLKY(2)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生产率之比,即LKKILYMRSTKL2②(3)设产品价格为P,劳动工资率为w,资本报酬率为r,则利润为rKwLPY利润极大化条件为0)(wLYPL0)(rKYPK即pwLY③prKY6劳动收入占产品总价值的劳动收入分配率为32YLLYPYwL资本收入占产品总价值的资本收入分配率为31YkkypYrk(4)生产函数的替代弹性定义为LKLKdLKLKd)()()(=)()(LKdMRSTdLKMRSTKLKL将②式MRSTKL=LK代入①式中可得22=1六、简答题1.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个工人时,在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中他更关注哪一个?答: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个工人时,在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中他更关注边际产量。厂商的理性决策在第二区域,在此区域,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极大化的点,右界点上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就能够带来总产量的增加,企业主就可能雇佣他。2.为什么说扩展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均衡?答: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函数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会发生平行移动;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成本产量线也会发生平行移动。这些不同的等产量线和等成本产量线的切点就是生产的均衡点,因此,扩展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均衡点。它表示当生产的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企业7便会沿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3.生产规模扩大导致收益的变动可分为哪些阶段?它说明了什么问题?答: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扩大导致收益的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在开始生产的最初阶段,由于要素的投入带来了生产专业程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合理、先进的管理进一步发挥各要素的组合功能,所以最初阶段企业的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随着规模的进一步递增,生产要素的组合受到了技术的限制,因此,规模收益转为常数;如果继续增加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是管理效率的降低,生产效率的下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诸要素能力不均衡时,如果还存在潜在生产能力,那么最低生产能力因素的略微提高,将会带来整体生产能力的提高,反之,如果整体生产能力已趋极限,继续增加投入,将是得不偿失的。4.怎样区分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答: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反映的是资本和劳动在技术上必须以固定比例投入的情形,其等产量曲线为一直角形式,表示劳动与资本完全不可替代。只有当劳动与资本的投入都增加K倍时,其产量才会增加K倍,所以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然而,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可以是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也可以是可变比例的生产函数。5.分析判断“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那么,要素在生产上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变。”答:规模报酬与边际技术替代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指的是企业本身的规模发生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情况,而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研究在企业的规模一定时,所投入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当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时,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可能不变,也可能递减,所以,规模报酬不变与边际技术替代率不变没有因果联系。6.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8答:在给定生产技术的条件下,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相结合生产某种产品时,若只有一种要素可以变动,其余要素固定不变,则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开始阶段,可变要素的边际产出出现递增现象,当可变要素投入逐渐增加一定数量,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将意味着固定要素与可变要素的结合中,可变要素相对过多,而固定要素相对不足,继续增加可变要素虽然可以使总产量增加,而总产量增加则出现递减现象。7.如何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试用该规律简要说明我国企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答:在生产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当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中去时,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某一特定值之前,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某一特定值以后所增加的一单位该可变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直到边际产量为负,则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总产量开始递减。理智的生产者会选择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且平均产量递减的生产阶段进行生产,即在生产规模不变时,可变要素的投入是有限度的,过多的投入将带来生产的非效率。国有企业过多的员工使得企业的生产脱离了生产的经济区域,造成了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通过减员,减少过多的可变要素的投入,使得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要素组合更加合理,从而带来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于搞活国有企业意义较大。8.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答:⑴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者为理性的经济人,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⑵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成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9⑶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⑷二者都是供求论的基石。七、论述题1.论述规模收益变动规律及其成因。答:规模收益变动规律是指在技
本文标题:微观经济学参考答案第四章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10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