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德育专题作业一、填空:1、中小学德育更新观念应从(生活)、(生态)、(关怀)、(智慧)等四个方面来考虑。2、德育课程的主要特征:(育德性)、(理解性)。3、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社会阶级性和历史继承性的统一,民族性和全人类性的结合)。4、中小学德育实践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针对性较差)、(缺乏魅力)、(实效不高)。5、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6、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结构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法制品质)、(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五个方方面的要素。7、德育内容与(德育目的)、(德育手段)、(德育方法)等构成德育原理的基本慨念。三、简答题1、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有哪些?1、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的转变;2、实现由单向式德育向双向互动式德育的转变;、3、实现由单一德育模式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德育模式的转变;4、实现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的转变。2、家长对教师有哪些期望?你认为好教师具备的标准有哪些?家长对教师的期望(1)关心他们的子女,注意孩子的喜好、恐惧及人格。(2)教导孩子,至少能使孩子学得基本的知识,有教养,了解并欣赏一些艺术。(3)能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愿意去学习并且喜欢学校的生活。(4)能管教孩子,秩序与自制的训练不管在校内或校外,都一样重要。(5)能鼓励及支持孩子的努力,使孩子成长。(6)希望教师能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学习进度及学习状况,更希望能让他们了解到孩子的成败与困难之处。(7)能认真、尽责、尽力教学。我认为好教师具备的标准有:(1)友善的态度(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3)耐性(4)兴趣广泛(5)良好的仪表。(6)公正(7)幽默感(8)良好的品行(9)对个人的关注(10)伸缩性(11)宽容(12)有方法请对你所在学校的德育课程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一德育定位问题德育定位主要包括认识上的定位和实际工作中的定位两个方面。就二者的关系来讲,认识上对德育的定位准确与否,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在实际工作中对德育的定位。德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的误区认为德育是一种单独的教育,它可以脱离其他各育、脱离学生的整体生活。在这种认识下,出现了两个抽离:一、把学校德育从完整的教育中割裂、抽离出来,使之成为学校中一个单独的实体。二、把德育从生活中抽离出来,成为独立于生活世界的孤立实体。认识上的不到位,使得实际工作中的德育工作定位偏移或游移不定:一方面:1、存在把德育与其他各育割裂对待的工作格局;2、在学校教育中,由专人搞德育,没有形成学校全部门、全员和全时空抓德育的意识。这就无法保证德育的实效;3、学校德育脱离社会生活的整体大系统,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及配合不紧密,单纯依靠学校,在封闭的“思想无菌室”里由德育教师传输理想化的道德信息,提出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德育要求。另一方面:1、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落实,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甚至干扰;2、虽然素质教育推行了多年,但不少学校仍然没有摆脱应试和升学教育的模式,德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正确认识德育的定位:A、德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与灵魂。德育必须依托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各育,以诸育为载体,在诸育中渗透德育;B、学校里的每个人都应该抓德育,不仅主管德育的校长要抓,所有校长和教师也都要抓;C、不仅德育处或政教处要抓,学校里所有的部门都要抓,不仅德育课上讲德育,所有课程中都要渗透德育;D、不仅通过德育活动搞德育,而且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师生交往等一切时空中,都要渗透德育意识,把育才和育人结合起来;E、德育工作的位置摆正了,学校其他一切工作才可能形成和谐的关系,进而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义务教育法一、填空1、问责制中应该承担责任的主体是(政府)。2、均衡发展的目的是要(保证教育的公平)。3、教育公益性的特点:(全局性)、(全体性)、(利益性)、(公共性)、(公平性)。4、(进修培训权)是教师职业权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5、(爱护)和(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是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6、教师申诉制度的程序是由(申诉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环节组成。7、在聘任制下,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双方通过(聘用合同)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8、《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9、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人民政府或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10、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二、名词解释1、引咎辞职:指领导人因自身过失而给工作造成了一定损失或产生了某种不利影响从而主动辞去领导职务的行为,是领导人自我追究过失责任的一种责任。2、隐私(指不愿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三、简答题1、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一是义务教育是公益性事业。二是义务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三是义务教育是由国家统一实施并且予以保障。2、教师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根据《教师法》规定:我国教师享有(1)教育教学权(2)学术研究权(3)报酬待遇权(4)管理学生权(5)参与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教师应承担的主要义务:(1)遵纪守法义务(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教育义务(4)尊重学生人格义务(5)保护学生权益义务(6)提高水平义务3、《义务教育法》中关于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权有哪些规定?《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语文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新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4、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二、选择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三、简答题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四、论述题《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一、名词解释教师观——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总的看法和观点。1、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支持者)、(合作者),是促进学生理解的(提问者),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2、国外可借鉴的四种教学方法(探究教学)(研究性学习)(对话教学)(合作学习)二、教师的职业责任: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应用者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三、教师的职业特点:超前性科学性复杂性创造性长效性示范性四、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正确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向的教育交往完善的能力结构健康的心理素质1.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2.有效教学应该具备的三个条件:1)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想学2)让学生知道所学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3)要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教学如何理解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在教学活动,只强调某一方,取消或忽视另一方,都不可能构成或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我们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肯定和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而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应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首先,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责任决定了他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组织作用。其次,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学,教的目的在于学生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在学的方面,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上。如果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就不可能是教学协调有效的进行。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过程。我们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时,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的任何教育措施将无法落实,也就没有“主导作用”可言。同样,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还不成熟,需要教育者得引导和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将不能发挥传授知识、指导学习的作用,学生将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与学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的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二、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2.数学3.数学学习4.数学教学活动5.评价6.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理念的要点: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3数学学习4.数学教学活动5.评价6.现代信息技术三、设计思路(一)关于学段(二)关于目标(三)关于学习内容(四)关于实施建议(一)关于学段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三)数学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哪几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一、数学课程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
本文标题:德育专题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1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