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心理学复习题选萃(附答案)
心理学复习题选萃(上)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属于(C)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B)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B)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A.1798B.1879C.1789D.18974.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6.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A.冯特B.詹姆斯C.华生D.魏太默7.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C)。A.苛勒B.斯金纳C.弗洛伊德D.马斯洛8.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D)。A.霍尔B.马斯洛C.魏太默D.华生9.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D)。A.人本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10.认为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这一派别称为(B)A.行为主义B.格式塔心理学C.机能主义D.人本主义11.哪一个心理学理论流派强调心理学应该要研究意识的功能?(B)A.行为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精神分析心理学12.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B)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测验法13.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D)A.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调查法D.自然实验法14.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是(C)。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调查法15.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B)。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16.针对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称为(C)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二、多项选择题1.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在于(AB)。A.调整行为B.控制行为C.改变生活D.防病治病E.放松自己2.(BCE)属于心理学的理论研究领域。A.工业心理学B.生理心理学C.心理测量学D.教育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3.以下属于心理学应用领域的有(ADE)A.法律与犯罪心理学B.实验与认知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教育与学校心理学E.临床与咨询心理学4._________属于心理学的应用领域。(ACD)A.工业心理学B.实验心理学C.学校心理学D.法律与犯罪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三、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3.意识流: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意识是一种整体的经验,具有连续性,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像水流一样,他称之为“意识流”。4.现场实验法:也叫自然实验,是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四、简答题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观察法的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观察法的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2.列举出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主要有:(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冯特、铁钦纳(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詹姆斯、杜威(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华生、斯金纳(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魏太默、考夫卡、苛勒(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7)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等3.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的三类变量是什么?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的三类变量是:(1)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2)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3)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单项选择题1.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指向性与(B)。A.选择性B.集中性C.兴奋性D.不随意性2.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3.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C)。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4.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B)。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5.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思考问题,并能够克服干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注意状态属于(B)。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6.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B)意识状态。A.可控制的B.自动化的C.白日梦状态D.不自觉的7.在(A)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A.可控制的B.白日梦C.自动化的D.睡眠8.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时,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只知道老师在讲课,但是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这种意识状态属于(C)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9.有的人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影响睡眠,这属于(C)失眠。A.假性B.情景性C.失律性D.功能性10.明天要考试,今晚难以入睡,属于(A)失眠。A.情景性B.假性C.失律性D.兴奋性11.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D)。A.假性失眠B.情境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12.一个人在考试的前夜出现了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什么类型的失眠?(D)A.失律性失眠B.假性失眠C.药物性失眠D.情境性失眠13.有些人状态好、睡眠少,认为自己失眠。这是(C)失眠。A.情景性B.新奇性C.假性D.正常性14.梦是一种(D)。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无意识的心理活动15.下面哪一种不是心理促动药物?(D)A.兴奋剂B.镇静剂C.迷幻剂D.葡萄糖16.正常清醒时,能思考,能灵敏地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脑电波是(A)。A.β波B.δ波C.θ波D.α波17.睡眠的第三四阶段为沉睡期,以(A)为主,它的频率很慢而振幅极大。A.δ波B.β波C.θ波D.α波18.睡眠的过渡期阶段的脑波为(B)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A.β波B.α波C.δ波D.θ波19.催眠诱导常会使个体出现什么样的心理状况?(B)A.反应性升高B.反应性降低C.注意范围变广D.幻觉减少二、多项选择题1.注意的功能有(ABC)。A.选择功能B.维持功能C.调节功能D.启动功能E.适应功能2.注意的特点主要有(AB)A.指向性B.集中性C.有意性D.无意性E.稳定性3.人的行为与时间循环相联系,构成人的生物节律的时间有(ABC)。A.1年B.28天C.90分钟D.一个月E.一星期4.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还有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这属于(BCD)。A.注意的起伏现象B.生物节律现象C.机体“生物钟”的表现D.日节律现象E.知觉节律现象5.人在睡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是(CD)A.静止B.紊乱C.感觉麻痹D.解除抑制E.轻松6.催眠状态是一种(AB)。A.特殊的意识状态B.意识恍惚状态C.睡眠状态D.可控制的意识状态E.自动化的意识状态7.常见的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有(ACD)A.解除抑制B.深度睡眠C.幻觉D.感觉麻痹E.感觉剥夺8.以下哪些方面为意识活动的内容?(ABCDE)A.对内部刺激的觉知B.对环境中人的觉知C.对外部事物的觉知D.对自身的觉知E.对自己情感活动的觉知9.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的特点有(ADE)A.人做梦主要是在这个阶段B.呼吸和心跳开始变慢C.梦游、尿床等现象多在此时出现D.快速眼动E.肌肉完全瘫痪三、名词解释1.意识: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2.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3.情境性失眠:是指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的失眠。生活情境的改变主要涉及一些造成个体心理压力的事件,如亲人去世、面临重大人生抉择等。4.随意后注意:是指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四、简答题1.注意具有哪些功能?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具有:(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2.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1)区别: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2)联系: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引起失眠的可能原因。答:失眠现象看似简单,但原因却很复杂,主要的原因有:(1)情境性失眠:由于生活情境的改变而造成的,生活情境的改变主要涉及一些造成个体心理压力的事件,如亲人去世、离婚、考试到来、面临重大人生抉择等等。(2)假性失眠:认为睡眠时间短就是失眠而造成的,没有认识到睡眠存在着个体差异。(3)失律性失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习惯性的生物钟无法在短时间作出调整。(4)药物性失眠:睡觉前喝了咖啡、茶、可乐等等导致精神兴奋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单项选择题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A)属性的反映。A.个别B.整体C.外部D.本质2.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C)。A.视觉B.听觉C.感觉D.知觉3.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B)。A.暗适应B.明适应C.不适应D.知觉适应4.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时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C)。A.明适应B.光适应C.暗适应D.不适应5.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C)。A.漂白过程B.明适应C.暗适应D.感觉后效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B)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像8.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C)A.视知觉B.听知觉C.视、听知觉D.视、感知觉9.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C)A.视觉B.色觉C.知觉D.感觉10.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B)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1.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C)。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主观性D.知觉的恒常性12.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A)。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3.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A).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理解性14.把煤放在日光照射下,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光比后者更多,但看起来依然是煤较黑,粉笔较亮,
本文标题:心理学复习题选萃(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2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