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必修2第二章学案(胡进予)1
清镇四中高一地理学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主备:胡进予合作:何仁祥共4页,第1页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2-1班级:高一()姓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和类型。2、分析和理解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4、分析和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它们的特点。二、课前准备学习任务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阅读教材18-19页,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商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和等。2.城市功能区:(1)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2)常见功能区:功能区分布特征住宅区城市中最为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住宅区和住宅区商业区多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呈状或状分布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交通比较的地带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而成学习任务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阅读教材21-24页,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概念:城市不同功能区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2)典型模式:模式、扇形模式、模式。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具体影响经济因素程度影响的高低距离市中心远近社会因素的不同导致住宅区的分化知名度种族或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3.形成和变化:随着而逐渐形成和变化。三、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一:三大功能区的形成、形态、特征形成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不同各项活动需占有或利用城市土地↓↓↓城市各项活动发生空间竞争↓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形态占地面积,呈点状或条状占地面积,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特征经济活动;人口数量;建筑物;内部有明显的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干分布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位置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交通干线两侧中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城市,环境优美,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合作探究二: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付租能力商业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大,对商业区影响最大住宅用地的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区影响较小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小,其最差区位功能区商业区(OA)住宅区(AB)工业区(BC)区位选择原因接近,商业付租能力最高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工业生产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最高清镇四中高一地理学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主备:胡进予合作:何仁祥共4页,第2页四、当堂达标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要利用一定的土地,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城市的起源同步B.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C.各功能区的分布是商业竞争的结果D.在不同城市,各类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尽相同2.下列关于功能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商业区,都位于城市几何中心B.工业区,逐渐向市区外缘移动C.文化区,接近商业区布局D.功能区一旦形成,不会发生变化下图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合理分布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主要功能区,读图回答3~4题。图1图2(1)3.图2中最能反映图1中由A至B沿公路地租变化的曲线是()A.Ⅰ曲线B.Ⅱ曲线C.Ⅲ曲线D.Ⅳ曲线4.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正确的是()A.①处建大型仓库——地价较低B.②处建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C.③处建绿化带——减少污染D.④处建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2012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于2012年6月12~13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会议主题是“宜居、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5~6题。5.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①土地价格②发展历史③交通条件④生活习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在桂林的城市用地中,比重最大的是()A.工业用地B.商业用地C.居住用地D.交通用地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某城市规划示意图”,阴影为城区,读图完成7~8题。7.图中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8.该城市的乳畜产品供应基地应规划在()A.甲B.乙C.丙D.丁清镇四中高一地理学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主备:胡进予合作:何仁祥共4页,第3页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2-2-2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2.了解不同等级的城市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3.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二、课前准备学习任务一:城市的不同等级(阅读教材25-27页,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等级划分(1)划分标准:通常是以城市来划分的。(2)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分为集镇、城市、、等。2.城市服务范围(1)地域空间范围:城市本身及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2)特点: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3)城市等级和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的关系:城市等级,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城市数目越少。3.影响城市规模(等级)的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等。(2)社会因素:包括、等。学习任务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阅读教材27-30页,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等级体系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2.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不同等级的城市和是不同的。(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的。三、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一:上海市城市等级的变化(结合课本27页案例2完成下列问题)(1)上海的交通位置有何优越性?(2)哪些条件促进了上海城市等级的提升?合作探究二: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结合课本28页图2.12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的城市共分几个等级?(2)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与城市级别有什么关系?(3)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与城市级别有什么关系?(4)试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四、当堂达标1.下图为“某三个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示意图”,读图判断()A.图中城市①等级最高,②等级最低B.城市①所在地区人口环境容量最大C.图中城市③比②等级更高D.城市②服务种类最齐全2.从21世纪的新城市观看,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下列做法,能较好体现“宜居城市”思想的是()A.大力拓宽城市道路,保证车流畅通B.增加绿地面积,发展现代服务业C.鼓励低层别墅式住宅建设,改善居住条件D.积极发展重化工业,增加社会物质财富3.12.下列经营活动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粮店B.服装店C.空调专卖店D.汽车交易市场下图表示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读图回答4~5题。4.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A.2级B.3级C.4级D.5级5.该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主要条件是()A.城镇之间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B.各城市功能基本相同C.该地区经济发达D.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高清镇四中高一地理学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主备:胡进予合作:何仁祥共4页,第4页第三节城市化2-2-3一、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学会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能力。3、通过绘制城市人口增长图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分析出城市化的进程和世界城市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绘图、合作交流能力。二、课前准备学习任务一:什么是城市化(阅读教材31-32页,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人口向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乡村变为的过程。2.动力机制: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不外乎和。3.标志:用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意义:(1)带来的变化。(2)带来生产方式、、等的巨大变化。(3)是地区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学习任务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阅读教材32-35页,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化进程曲线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线。2.阶段和特点(1)A(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2)B(阶段):城市化推进,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3)C(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或阶段。学习任务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教材36-38页,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化使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改变(1)生物栖息地改变,减少。(2)工业排放有害废渣,对城市产生不良影响。(3)影响水循环的降水、、、渗漏等环节,使、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4)形成城市“”效应。(5)密集的建筑群影响、和风向。2.影响(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2)过快的城市化会带来环境污染,如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污染等。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途径——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1)发展的节能建筑和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保持协调,建立一种循环。三、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一: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过程(结合课本35页活动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何不同?2.图示国家各处于城市化哪一个阶段?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四、当堂达标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B.乙C.丙D.丁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关系
本文标题:必修2第二章学案(胡进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37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