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修改)
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发现过程①达尔文实验结论: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幼苗)的尖端有关;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使背光侧生长快,出现向光弯曲。②波森和詹森的实验结论: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可穿过明胶传递给下部。③温特实验结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部;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部④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分离出该物质,化学名称吲哚乙酸,取名为生长素。⑤生长素的发现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①产生条件:单侧光;②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③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④作用部位:尖端以下生长部位;⑤作用机理: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生长快(向光侧少→生长慢)→向光弯曲。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①产生: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②运输: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单向。③分布:植物体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多数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表现的具体实例:①根的向地性;②顶端优势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解除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补充: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原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由此引起根的向地和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类型: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因此可以用生长素除农田里的杂草。(4)生长素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①促进果实发育(例如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②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枝条);③防止落花落果。备注:无籽番茄是未受粉直接涂生长素得到的,故果实染色体数与正常番茄的一样,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得到的三倍体。2、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一、细胞分裂素:①合成部位:存在于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主要是根尖。②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植物组织培养中能影响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二、赤霉素:①合成部位:一般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合成。②主要作用:通过叶片、嫩枝、花、种子或果实进入植物体内,传导到生长活跃部位发生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株增高;能打破种子、块茎或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三、脱落酸:①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组织、成熟的果实、种子及茎等。②分布部位: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③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叶和果实衰老和脱落。四、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①合成部位:存在植物体的多种组织中,特别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②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植物激素间的关系:(1)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来调控的。同时受遗传物质、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2)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变化引起的结果差异。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当生长素含量高于细胞分裂素时,主要诱导植物组织脱分化和根原基的形成(即有利于根的发生);当细胞分裂素含量高于生长素时,则主要诱导植物组织再分化和芽原基的形成(即有利于芽的发生)。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内环境与稳态1、细胞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情况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则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1、血浆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氨基酸、激素、维生素、抗体、各种细胞代谢产物等。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突起神经元细胞体和树突轴突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4、稳态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组织水肿的原因:1、淋巴回流受阻;2、过敏反应;3、营养不良;4、肾炎等疾病;5、组织细胞代谢旺盛。最终导致组织液过多。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神经元。细胞体(含细胞核)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树突轴突神经末梢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线粒体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突触(3)传导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④相对不疲劳性(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生物电的传导)①静息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使大量的钠离子留在膜外的组织液中,钾离于留在细胞膜内,由于钾离子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钠离子向内扩散更容易,因此,细胞膜外的阳离子比细胞膜内的阳离子多,造成离子外正内负。膜外呈正电位,膜内呈负电位。此时,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叫做静息电位。②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兴奋部位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大量钠离子内流,使膜内外离子的分布迅速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发生了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波动叫做动作电位。在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恢复为静息电位时,是主动运输方式泵出膜的。2、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这一结构完成,由“神经递质”将突触前膜的兴奋传至后膜突触小体突触前膜(轴突的膜)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胞体膜或树突膜)(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①合成:在细胞质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中逐步合成,合成后由小泡摄取并贮存起来。②释放: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在突触间隙。.③结合: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对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影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完成信息的跨突触传递。④失活: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递质被分解后的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递质。一个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⑤类型: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4)信号变化:①突触间: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②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③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5)传递特征:单向传导。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导,这是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式实质上是感受器把接受的刺激转变成电信号(局部电流)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时电信号又转变为化学信号(化学递质)在突触中单向传递。化学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又转变为电信号在传出神经纤维上传导,所以效应器接受的神经冲动是电信号。(6)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区域为言语区。(1)白洛嘉区(表达性失语症):不能说话,不能书写。能理解语言(2)韦尼克区:可说话,可听声音。不能理解语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控制躯体的运动:①倒置关系: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呈是倒置的;②交叉控制:中央前回左边控制右侧躯体运动,中央前回右边控制左侧躯体运动;③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7)体温调节:人的体温要维持稳定需要:产热=散热(1)散热的主要器官:皮肤(2)散热的主要方式:蒸发,对流,辐射相关神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三、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1、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递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腺体: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构成,存在于器官内或独立存在的器官。(1)外分泌腺:又称“有管腺”,其分泌物通过腺导管输送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发挥其调节作用。如唾液腺、胃腺、肠腺、汗腺、皮脂腺、乳腺、泪腺、肝脏、胰腺等(胰腺分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胰的大部分属于外分泌部,但是胰岛属于内分泌部)。(2)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血管和淋巴,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输送到各细胞、组织或器官而发挥调节作用。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胸腺、胰岛等。2、主要激素内分泌腺激素名称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催产素腺垂体生长激素(化学本质:蛋白质)、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性腺卵巢雌激素(化学本质:固醇类)、孕激素睾丸雄激素(化学本质:固醇类)肾上腺肾上腺素胰腺(胰岛)胰岛素(化学本质:蛋白质)胰高血糖素胸腺胸腺激素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寒冷、紧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4、血糖平衡的调节(1)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胰高血糖素调节能胰岛素调节(2)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饭后,血糖浓度过高,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降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一旦降低,胰高血糖素增加,肝糖元立即分解,使血糖浓度增加。所以生物体内的血糖浓度几乎稳定。糖尿
本文标题: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修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4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