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必修③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检测
591UP有效学习平台()必修③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2010·临沂质检)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解析:本题中的柱状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第1~5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多。由此可判断,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但未达到K值);由于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等于K/2,故理论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则在该条件下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答案:B2.如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对该图的591UP有效学习平台()叙述不.正确的是()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D.DE段兔群数量的增长率几乎为0解析:AB段显示兔群逐步适应新环境,种群数量逐渐增多,而非性别比例失调,性别比例失调的结果是种群数量减少;DE段显示兔群处于动态的平衡中,此时期兔群数量的增长率在极小的范围内波动,即几乎为零。答案:A3.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但一般情况下,无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最终形成的群落内都存在竞争。答案:D4.(2010·杭州质检)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591UP有效学习平台().用脆杆藻能够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B.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C.鱼鳞藻数量的减少可能与微囊藻的增加有关D.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解析:由曲线可知鱼鳞藻数量的下降可能是由于营养元素含量的增加,也可能是由于微囊藻的影响;根据曲线无法得出A的结论。答案:A5.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的影响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解析:两条曲线呈“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可以判断A物种与B物种之间为捕食关系,A数量多于B且A先增先减,所以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的数量是相互影响的。答案:B6.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591UP有效学习平台().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解析:由于蛇的行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是标志重捕法。答案:B7.(201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不互相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性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解析:捕食关系是生物界最常见的种间关系之一,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的影响,当被捕食者增加时,捕食者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增加时,被捕食者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这又使捕食者减少。答案:B8.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解析:种群和群落都有空间特征;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数量增多,土591UP有效学习平台()壤中的有机物增多;种群密度反映某一区域种群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不同的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同,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答案:D9.(2010·湛江测试)在某适宜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图结果。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最可能是()A.甲、乙均增强B.乙强甲弱C.甲强乙弱D.甲、乙均减弱解析:由题中柱形图信息可知,当甲、乙播种数量比例为4∶6、6∶4、8∶2时,甲的竞争能力强于乙,所以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最可能是甲强乙弱。答案:C10.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C.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解析:在群落水平上研究水稻田,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水稻长势整齐,属于种群范畴,而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答案:A11.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591UP有效学习平台()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解析:根据公式:第一次标志数/种群数量=第二次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故种群数量=50×42÷13≈161,但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所以灰苍鼠重捕时带标记的个体数量应多于13只,因而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应小于161只。答案:C12.我国海关对入境地进口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最可能的结果是()①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天敌数量较多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④很快被淘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外来物种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一般会缺少天敌,又适应环境,种群数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而入侵有害生物的大量繁衍,将会对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答案:C1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A.400a·0.8mB.0.8a·400m591UP有效学习平台().a·320mD.320·am解析:据题意可知:该种群一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则两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80%×400=a×(80%×400)2,三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80%×400×80%×400=a×(80%×400)3,以此类推,m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m=a×320m。答案:C14.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在弃耕的农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的种类逐渐增多后相对稳定。由草本植物到森林的演变过程中,总光合量逐渐增多,后因森林叶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叶片互相遮挡,总光合量达到相对稳定。在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逐渐增多,生物呼吸量也逐渐增加,但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对稳定,生物的呼吸量也不再增加。答案:D15.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Ⅱ,出生率如图中Ⅰ,则在哪一时期此种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A.aB.bC.cD.d解析:在图中曲线Ⅰ、Ⅱ分别代表出生率、死亡率,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增长率为0。答案:C591UP有效学习平台().运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这一方面调查的是()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解析: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标记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分布均匀;未标记个体和被标记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调查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调查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答案:C17.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A.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增多B.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差C.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D.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解析:有机物越丰富,土壤通气性越好,微生物也越多。答案:B18.研究土壤小动物时,错误的做法是()A.取样用的塑料袋上标明地点和时间B.用避光法或者避热法收集小动物C.用标志重捕法研究土壤动物的丰富度D.不知名的动物标记为“待鉴定××”解析: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答案:C19.如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591UP有效学习平台().总能量增加B.种群密度下降C.环境阻力不变D.营养级能量增加解析:图示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其最终发展趋势是种群密度逐渐减小。答案:B20.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出生率下降解析:注意审题,要求判断的是直接原因。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则使雌雄害虫的交配无法正常进行,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本文标题:必修③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4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