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古代小说与城市话题第一节:城市的出现和古代文学中的城市一、从时间上说,早在公元前3000至2000年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二、城市从语义学角度解释“城市”一词,应是先有城后有市。三、先秦两汉时期已经完整出现“城市”这个词。第二:古代文学中的城市一、古代文学源头的《诗经》,文人就将城市作为他们吟咏和描述的对象。如《诗经·大雅·绵》二、战国时期:主要强调城市的抵御功能。三、汉魏六朝时期专门出现一种赋体来讴歌城市的壮美和国家的强盛。如:城池的坚固,房屋的雄伟,街衢的通畅,集市的繁华。感悟:追本溯源。第二节: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的关系总体关系:古代城市影响小说和古代小说反映城市具体关系:作者是从城市的发展,以时间为序来论述城市与小说的关系。认为:古代小说的发展尽管不可能与城市的发展完全同步,其大致的轨迹较为接近从城市的角度而言,则可以梳理出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与小说的联系。一、汉魏六朝时期1、城市对小说的影响并不明显。2、还是出现一些描写城市的文言笔记小说。如《西京杂记》、《洛阳伽蓝记》等二、唐代1、作者主要是以长安城为例来说明。2、长安城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所派生的科举文化,宫廷宫廷音乐文化等,直接影响唐传奇的发展和繁荣。如科举前的行卷,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唐传奇产生的重要原因。而长安的音乐文化极大影响着小说的主题和格调。如《李娃传》《霍小玉传》《柳氏传》等。三、宋代宋代城市对小说的影响亦是前所未有的,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说话”艺术的流行,最终催生了中国古代第一批比较成熟的通俗小说。对其论述,情参考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四、明清(一)明代全国大城市一百个,小城镇两千个,农村集镇四千个。到了清代,尤其是晚清时期,上海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二)就小说而言:1、笔者认为:明清时代是城市形态成熟进而发生变异的时期,也是通俗小说的成熟期。2、城市对小说的影响。时刻影响着创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写作的心态。小说创作、传播、接受、构成一种文化活动的系列,它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如《风月梦》之于扬州,《海上花列传》《九尾龟》之于上海三节:古代小说的城市情景概述一、作者侧重于“古代小说中的城市”,以古代小说中的城市为考察对象,探讨其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城市文化。二、古代小说中的城市研究内容(一)古代小说中的城市内容。(二)古代小说描写城市的艺术形式(三)古代小说作者的写作心态。三、理论基础古代小说反映的城市图景,既不同于作家的主观造景,也和史籍中的城市记载有所不同,它兼有两者,是“情和景”的叠加与融合,因而,本文提出“城市情境”这一概念,以此作为描述古代小说中城市图景变迁的重要概念。(一)唐前期文言小说内容:以《西京杂记》、《洛阳伽蓝记》为代表的城市笔记小说描绘城市景观、名胜风物。创作心态:追思情怀艺术形式:城市情景的前状态。(二)唐代内容:娱乐生活类,《长恨歌传》《开元天宝遗事》等。举子生活类《李娃传》。对外交流类:《杜阳杂编·日本王子》创作心态:艺术形式:城市意象的营造。如长安之曲江,东京之金明池。临安之西湖。南京之秦淮河。(三)宋代内容:着力表现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逸闻趣事,市井气息。创作心态:东京是追忆。临安是现时叙述。艺术形式:商业化、市民化、通俗化的艺术倾向。(四)明清内容:着力表现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逸闻趣事,市井气息。创作心态:东京是追忆。临安是现时叙述。艺术形式:商业化、市民化、通俗化的艺术倾向。第四节: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现状和意义。(一)古代小说的界定:(二)所讨论的城市内容:物质、精神、制度文化(自然,人文,物质生活,思想观念,审美风尚,礼仪制度)等。(三)总体思路对唐代至晚清的通俗小说中所描绘的主要城市内容作一纵向,历时性的描述,同时采用纵中有横的结构方式。对历代小说中反映的典型城市进行不同角度的透视分析,而研究中则尽可能以异质的中国传统乡土文化和西方城市文化作为参照系。(四)方法论文史互证,夸学科交叉研究。陈寅恪(以诗证史),互相发明的研究方法。对小说内容加以考辩评述。从小说艺术的角度加以阐述,古代文学与城市学融合在一起,开展交叉研究。(五)研究现状不多见(六)研究意义1、古代小说对古代城市研究的意义文献价值2、古代城市对小说研究的意义全新的角度3、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1)深化现当代城市文学研究的理论成果。(2)对当代城市小说创作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第一章:唐代小说中的城市文化第一节:唐代小说中的长安内容概述一、侧重物质生活层面的长安城市景观二、侧重精神文化略兼及制度文化层面,主要展示长安的帝都气象三、专题:长安的侠与妓具体说来一、(一)城市的布局与管理。《霍小玉传》《任氏传》(二)城市习俗,如元宵节灯会,《李娃传》。(三)长安的商业文化。1、饮食业《唐国史补》2、卖鱼业《逸史》3、马行《虬髯客传》4、铁行《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七《李君》二百六十一《郑群玉》5、衣肆6、凶肆7、帛肆8、书肆9、药店10、寄附铺11、典当铺等二、1、科举:士人对科举的难解情结。2、进士与妓女。3、对外交流三、侠与妓女侠伸张正义的民间侠客刺客《聂隐娘》《红线》复仇者《谢小娥传》突出奇人异术,带有炫耀武技的意味《僧侠》结论:唐代武侠小说的流行与唐人的复仇观念和尚武意识有关。妓宫妓官妓与营妓《任氏传》家妓《柳氏传》中的柳氏《虬髯客传》中的红拂女散妓《李娃传》中的李娃。《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杨娼传》中的杨娼民间艺人:《河东记》中的胡媚儿。第二节:唐代小说中的帝都娱乐一、器乐歌舞(一)一些唐传奇名篇中都写了当时的乐曲。《长恨歌传》中有《霓裳羽衣曲》而且对此曲是梦中所得记载甚详。(二)各种乐器能手的记载。《乐府杂录》记载了长安宫廷内外许多出色的演奏者。(三)乐舞。乐舞在唐代极为普及,可谓“自舞成风”,唐代人把舞蹈视为抒情自娱和展示才华,表示礼仪的首段,在节庆和晏饮,能歌善舞是受人尊敬的艺术修养,这与宋明以后视舞蹈为低贱,截然不同。(四)盛唐时代的乐舞主要可分为三类1、是对前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乐舞进行继承和发展。2、以国名、地名、族名为乐部或舞名的乐舞。3、为唐人所创的乐舞。唐人小说笔记中记载较为多者是第三类。如《柳毅传》中《钱塘破阵乐》即是。二、百戏会演1、歌舞戏(1)大面(2)钵头、拨头、拔头(披发素衣,面作啼,遭丧之状也)踏摇娘:(且步且歌)参军戏木偶戏2、杂技《朝野佥载》《杜阳杂编》三、其他娱乐活动击球(马球)蹴鞠(剧谈录·潘将军)斗百草,秋千、投壶、拔河、斗鸡。四、勤政楼意象:勤政楼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帝都娱乐的代名词,对它的记忆,表达的是“开元盛世”后的唐人在追怀开元天宝时所产生的强烈今昔对比,充满了对歌舞升平时代的留念与感伤。第三节:唐代小说中的其他城市一、神异之都:唐代小说中的洛阳(一)洛阳在唐人小说中较多扮演了政治中心的角色,其政治生活也见于小说的记载,如权臣的徇私舞弊,复杂的政治斗争。如《大唐新语》就记载了武三思的弄权。但是,这种政治特色并不算突出,实则一直笼罩在长安之下。(二)宗教特色1、佛教。几乎遍地是佛教建筑2、道教。为数亦不少。3、唐小说关于洛阳城市的记载,充满了僧道异行异术的传统。(1)三生石的传说。(2)神奇的法术。如《朝野佥载》(3)诡秘怪异的传闻。奇遇得宝。宅中怪异。相遇冥人。施恩得报。花仙现身。地穴作怪。术士和预言。(4)洛阳人物的续写。主要是直臣、名士、能工之类。如《玉泉子》记载吕元膺事迹。(5)古迹描写。如《大唐传载》:“金谷园记载”。二、富贵仙乡,唐代小说中的扬州(一)唐代同时也是扬州最繁华的时期,唐人在小说中描绘了扬州的繁华,最有代表性的是《玄怪录》卷三《开元明皇幸广陵》1、扬州富商极多。如李肇《唐国史补》写到的王生者。2、小说中一再出现的广陵宝肆,正是扬州繁华的代表。《宣室志》(二)小说笔下灵异化的城市1、《南柯太守传》中特意提到的“禅智寺”,唐人认为是死亡的最好归宿。2、神仙怪异之地。如《古镜记》记载的神镜的传说。3、杨州的异人异术。《太平广记》卷二百八十六《胡媚儿》。拨开关于灵艺的迷雾,唐代写杨州的小说最终要表达的其实是长生的观念。总结起来,唐人小说里叙写之杨州,出现许多类似的杨州小说,其实是暗寓了小说富贵与长生的主题。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柯太守传》。第二章:东京-----临安宋元话本里的两宋双城记概说一、城市发展概况宋代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高潮期,也是城市形态发生重大转折时期,主要表现在:(一)坊市制度的彻底瓦解。(二)城市人口近百万家。二、宋代小说的发展(一)话本作为白话小说的载体,成为一种成熟的小说形式。(二)宋元话本乃是宋代城市生活的产物,它源于城市。原因:宋代“说话”原是宫廷艺术,后来流落民间。如《清明上河图》中就真实的展现宋代东京街市上民众聚集听说书的画面。在这些说话的实践中,出现了一大批的文字底本,这些文字底本就是最初的“话本”。(三)二者的关系。宋代城市的繁荣发展产生了话本小说,而话本小说反过来又对南宋的城市生活图景作了形象生动的反映。三:本章主要讨论之点(一)宋元话本对东京----临安城市的变迁和城市图景的变异。(二)话本在描述城市生活时的叙述形式和说话人的心理状态。第一节:南宋移民追忆中的东京梦华感伤亡国南渡和追忆繁华旧都,这两种主题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弥散在大量的宋元话本中,成为一种无法排遣的时代情绪。具体表现:(一)说话人回顾往事,无限感怀,有十分痛彻之感。如《警世通言》卷二十《计押金鳗产祸》(二)故国不堪回首,却又无法克制的再回首。(三)写东京之人、物。(四)以“他乡遇故知”的角度,强化这种国破家亡的深广之思。当然:作者在论述时,把第(三)点写东京之人、物具体化。(一)城市标志性建筑。金明池。1、宋元话本中爱情故事发生的重要场景。《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之如话写的就是范二郎和周胜仙一见钟情的故事。2、城市标志性建筑成为故事发生的起因,成为推动故事发生的关键。如《警世通言》卷二十《计押金鳗产祸》就是计押番在金明池中钩上一条金鳗,结果招来了灭门惨祸。3、樊楼4、相国寺。宋元话本中不仅是游人观瞻,烧香礼佛的去所,还是重要的商品贸易地。如《简贴和尚》:“皇甫松只得勉强着一领罗衫,手里把着银香盆,来大相国寺烧香。”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的赵正、王秀等闲汉和生意人就于此处出入频繁。二、商业、娱乐和习俗一、商业铺席。界身。(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二、娱乐(一)勾栏瓦子北宋开封瓦子以车角楼最为集中,诸多瓦子中又以桑家瓦子最大最著名。三、习俗(一)元宵节(扎鳌山、赐御酒、撒金钱)(二)服饰男子服饰《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写宋人陈大郎时:女子服饰:《金明池吴清逢爱爱》第二节:作为东京真是映象的临安一、临安的汴京风味(一)宋元话本对临安城的描绘1、说话人的独特口吻以及所表现的叙述艺术(1)临安是时下的、真实可感的。A说话人同样用的是全知的叙述视角,却经常站在听说者同等的位置上,叙述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景物。如话本反复出现的“钱塘门”B更能显示话本的这种现场感的是南京临安说话人现时现地的口吻,它不断表现出对听说者的关注,不时提醒听说者同样了解的地点和情况,甚至插入“今时”之类的提示语。二、东京对临安的影响(一)带有汴京风味的临安饮食如《喻世明言》卷三十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宋五嫂的鱼羹”。1、东京饮食已经逐步的占领杭州市场。《梦梁录》卷十六《分茶酒店》2、沿用东京酒楼旧名。《警示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写道:俞良当下径走出涌金门外西湖边,见座高楼上面大牌,朱红大书“丰乐楼”,只听得笙簧缭绕,鼓乐喧天。3、店内器具的净洁也很被看重。《梦梁录》卷十八《民俗》:盘盒器皿新结精巧。4、整体饮食业效学汴京气象的背景下,临安的一些从食店也会受到东京饮食业的影响。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多次提到的东京城的酸馅,小说中的人物甚至是买酸馅的······到了临安依然保留了这种菜包子的做法。(二)带有汴京遗风的临安风俗1、乞巧节习俗。如余象斗编的《万锦情林》卷二《裴秀娘夜游西湖记》:时指七月七夕,太尉与夫人小姐在后花园中穿针乞巧。南渡后,
本文标题:小说与城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4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