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选修班学案2011、1、61必修3复习练习(单元一)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2.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3.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4.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思想5.(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6.(2010山东基本能力,27)下列语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是①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②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8.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9.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A.通过教育途径,选拔治国的贤良人才B.建立贵族垄断文化的机制C.应重视官员的文化素质D.应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10.韩非子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其核心主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选修班学案2011、1、62张是A.取消文字B.以法治国C.实行吏治D.厚今薄古11.《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12.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促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13.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所产生的影响是()A.使汉朝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B.使儒学在各郡县得以推广和传播C.大大提高儒学的地位D.使新儒学思想体系完全形成14.《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15.(2010北京文综卷,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6.(2010天津文综,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7.“二程”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不属于他们基本主张的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人伦者,天理也”C.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D.只有对别人尊敬才能真正理解“仁18.宋代的朱熹和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在哲学观点上都主张“理”“气”说,他们的根本区别是A.对“理”“气”的解释不同B.出发点不同C.指出的社会背景不同D.世界观不同19.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选修班学案2011、1、63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21.(2010广东文综,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22.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23.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制度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原因是()A.所持的阶级立场根本不同B.接受外来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D.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同2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25.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去人欲,存天理”,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这些思想主张A.反映当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B.反映封建专制主义有所动摇C.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D.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一些要求D.由于他们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其主张的实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26.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27.(2010江苏历史卷,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28.明清(前期)时期的科技文化大多反映了商品经济和君主专制制度衰落的时代特征,下列事实并不顺应时代特征的是A.黄宗羲:“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C.宋应星:“此书(按:《天工开物》)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D.明末,一官员奏:“蜀昔有活野之称……近为五府者什七,军屯者什二,民间公什一而已。”39.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实质是A.反对当时的专制主义政治B.反对当时的唯心主义思想C.主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D.反对当时封建统治秩序30.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物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选修班学案2011、1、64他所说的器指的是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的感知器官C.科学试验的仪器D.万物发展的规律31、儒家思想长期以来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居于主流地位,自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以来,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无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示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请回答:(1)根据材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思想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4分)(1)孔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候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国君采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的需要,主张被汉武帝采纳。(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李贽的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更改;李贽提出不以孔子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变化。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作用的认识。(2分)(3)初期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明清,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选修班学案2011、1、65(4)中国近代经济、政治的发展对儒家传统思想产生了影响和冲击,对此,维新派和洋务派分别采取了什么态度?(2分)洋务派极力推崇儒家思想,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维新派主张改造、利用儒家思想,建立君主立宪制。(5)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是被怎样看待的?对这种看待应怎样评价?(2分)被猛烈抨击。作为反封建斗争的对象,被抨击是应该的,但全盘否定是不应该的。(5)今天对待儒家思想的基本态度是什么?(2分)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文标题:必修三第一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4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