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导学案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导学案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基本内涵,认识新文化运动“新”的时代性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从特定视角考查新文化运动独有的人文特质;恰如其分地评价新文化运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新文化运动代表所蕴含的社会责任和强烈时代精神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解放的作用难点:新文化运动的社会教育意义【自主梳理】一、兴起背景1、政治:国外:帝国主义;国内:袁世凯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强烈要求。3、思想:国外:;国内:袁掀起逆流,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要求进行思想革命。二、兴起1、标志2、代表、、、、、指导思想3、运动重镇及中心。三、内容:(四提倡、四反对)1、民主与科学:核心内容民主思想不仅指人民享有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等理念。2、打倒孔家店,反对旧礼教旧道德陈独秀发表与;鲁迅的抨击最为猛烈,发表《》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发表《》揭露伦理道德的危害性。3、提倡白话文和文学革命①代表及其文章:胡适的《》、陈独秀的《》②形式变革:以取代文言文。③内容革命:以取代旧文学。④意义:【知识补充】理解文学革命的意义。文学革命的意义为新文化、新思想传播与普及提供文化载体,文化平民化。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文化思想方面的准备。四、意义:①性质: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②打击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_________;③动摇了统治地位;④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的思想觉醒;⑤加速了的传播;⑥推动了的发生;⑦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知识补充】新文化运动有何局限性?(1)五四之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特别表现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2)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导致这一片面性的原因,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领导者当时还属于资产阶级,他们的思想武器还是从西方资产阶级时代的武器库里找来的,他们使用的思想方法,还是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方法。【知识体系】【当堂检测】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历史条件是()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头脑B.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新派的缺陷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D.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2.前期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A.认同无政府主义B.信仰马克思主义C.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D.宣传社会主义3.资产阶级激进派倡导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批判儒家思想B.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4.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思想作为斗争矛头,这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B.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儒家思想没有形成完整体系D.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儒家思想5.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自由发展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文章是()A.B.《文学改良刍议》C.《文学革命论》D.《敬告青年》)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C.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B.民众的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意识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8.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是()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倾向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9.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民主和科学B、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10.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下列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①推翻帝制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④宣传马克思主义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11.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12、以白话文为重点的文学革命产生的影响包括①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②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文化思想发面的准备④有利于文化平民化思潮的形成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者也。吾今于此标题,宁非怪诞之?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见……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引自李大钊《孔子与宪法》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许多年,流了许多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解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现在我们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助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引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怪诞之事实”发生在谁统治时期?这种“怪诞之事实”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文化领域推行什么政策?(2)材料二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3)当时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着重宣传了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它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所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文化教育方面颁布了如下法令: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国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布的教科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相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请回答:1、康有为的“托古改制”与南京临时政府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是否有一致之处?请简要分析。2、根据材料三,指出与陈独秀为代表的民主主义者是怎样认识儒家思想的,产生了什么影响?3、简要说明我们今天应当如何正确全面认识和对待儒家学说。第21课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1----5CCBAB6----10CCBAB11---12BD13、(1)袁世凯统治时期尊孔复古政策(2)民主与科学(3)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4、1)从现象看,两者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是对立的,但是目的一样,(1分)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文化(2分)2)彻底否定儒家思想。(2分)影响:动摇了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对孔子和儒学的绝对否定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期认识上的片面性。(2分)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2分)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潮的变化历程难点:如何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概念阐释: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一般特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②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后。【自主梳理】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⑴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的冲击日益的加剧。⑵中国与的联系也相应扩大。⑶目的:为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冲破,以新的眼光重审世界。2.代表人物:⑴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设立②组织人员编译《》、《》。⑵魏源:①编写《》②提出“”的主张。3.影响:⑴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⑵从此,为抵御侵略、谋求而探究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二、“体用之争”(注意其含义)1.背景:⑴19世纪60-70年代,西学在较为广泛的层面传输进来,对中国以为核心的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⑵中国传统文化之体,是否要兼采西方文化,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严峻课题。2.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⑴洋务派的主张:“”最早表达者是。⑵顽固派的主张:。⑶论战的表现;在同文馆增设,、、、派遣留学生等问题上,顽固派与洋务派之间都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3.评价体用之争(1)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的层面。(2)冲击了传统的“”的保守观念,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难点阐释:所谓中学指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立国之本,“西学为用”主要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作为巩固根本的手段,其实质是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朝统治的目的。【合作探究一】1、比较洋务派与顽固派主张的异同。4.早期维新派:⑴代表人物:⑵思想主张政治上:改良,实行;经济上:主张发展文化上:学习西方的。⑶影响:①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②也为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维新思潮1.兴起的背景:19世纪90年代,随着的初步发展和的形成,以及先进人士有关知识的增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代表主要思想主张代表著作影响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影响。梁启超《》维新派的宣传家谭嗣同《》维新派中最为激进的主义者;发出那个时代的严复《》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含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论战的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要不要;要不要、实行;要不要废“”、提倡、改革等方面。4.维新思潮的影响:⑴政治上:直接导致后来的⑵经济上:促进了的发展⑶文化上: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合作探究二】康有为变法为何要借用经学和孔子的外衣?(怎样评价康有为的“移花接木”法?)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思想界出现过两次争论,分别是哪两次?产生过什么影响?规律总结:对西学的认识:(1)西学东渐经历了技术(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次的变化(2)西学东渐且不断深入的因素有:民族危机的加重、经济结构的变化、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3)从儒家思想为正统到学西方进行救亡图存,谋求独立与富强,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痛苦的嬗变过程【知识体系】思潮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地主阶级开明分子代表林则徐、魏源洋务派代表李鸿章、曾国藩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90年代维新派康、梁、谭、严主要活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技术,著书立说,从理论上宣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办军事、民用企业,维护清朝统治著书立说,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政治制度,同顽固派进行思想论战,开展维新变法运动特点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提高到学习运用的阶段,但不改变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纲常伦理。对西学的认识由技术深入到制度层面和民主制度上。【学习检测】1.新编历史剧《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编剧写了下面四个场景,其中违背史实的是A.林则徐上书朝廷请求查禁鸦片,于是皇帝派他到广州主持禁烟B.林则徐重视法律,亲自编写了《各国律例》C.林则徐精通谋略,通过派人翻译澳门的外国报刊掌握敌情D.林则徐把《四洲志》送给好友魏源,魏源随后写成《海国图志》2.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3.下列属于早期维新派的一组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B.曾国藩、李鸿章C.王韬、郑观应D.谭嗣同、严复4.《剑桥中国晚清史》指出某“沿海一带开明人士”提出了如下观点:“商业和工业在应付变局中具有首要作用……中国学习和运用‘商战’,要比‘兵战’更为有用”。该人指A.林则徐B
本文标题: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4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