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必修二专题六题目整合
1.(2013·北京高考)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4.胡佛总结了他应对大萧条的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关税,这保护了农业并抑制了萧条……农业信贷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劝说雇主保持工资率……”依据材料可知,胡佛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措施的特点是()A.自由放任B.仅仅保护农业C.调整劳资关系D.国家干预经济6.(2013·江西师大附中模拟)1933年10月,罗斯福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A.商品价格逐渐回落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D.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9.(2013·济南模拟)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A.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B.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C.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D.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3.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工人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①建立福利制度②调整农业③复兴工业④以工代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4.《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A.减耕减产和调整农产品结构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10.胡佛总结了他应对大萧条的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关税,这保护了农业并抑制了萧条……农业信贷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劝说雇主保持工资率……”依据材料可知,胡佛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措施的特点是()A.自由放任B.仅仅保护农业C.调整劳资关系D.国家局部干预经济11.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①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②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③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④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2013·苏州模拟)罗斯福在1934年6月8日的咨文中说:“根据我国宪法,联邦政府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增进全民之福利,提供福利所依存的这种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明确职责。”1935年美国《社会保险法》出台。该法的出台,本质上反映了()A.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社会救济问题的基本解决C.“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D.国家干预经济的新特点2、“给它所设想的受益者——被它界定为弱者、贫穷者和不幸者的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它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并且在我们这个自由社会的基础之下酝酿出某种一触即发的怨恨。”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批判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B.加强国家干预,健全福利制度C.反对福利国家,主张市场自由D.同情各种弱者,加强社会救济11.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2013·龙岩模拟)史学家艾伯特·林德利指出:“罗斯福先生是正当美国旧制度一败涂地之时就任总统的。”这里的“旧制度”是指()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B.自由资本主义体制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D.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3.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讲道:“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权”的含义是()A.罗斯福权力欲较强,要求授予他极大的权力B.要求国会授予总统宣战的权力C.纠正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D.美国国会制约着总统的权力4.为迅速摆脱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农业领域的调控措施是()①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产量②调整农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进出口③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④努力降低农产品价格,解决民生困难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7.(2012·泉州模拟)剑桥大学教授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中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A.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B.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C.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D.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10.(2013·武汉模拟)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上述两难命题可以反映()A.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B.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C.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在苏联的具体表现D.英国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11.(2013·扬州模拟)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这表明()A.法国改变了资本主义性质B.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C.已经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找到了资本主义长期稳定发展的模式4.(2012·宁波模拟)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政府财政赤字加剧B.金融市场被扰乱C.失业人口增多D.民主制度遭破坏5.(2012·杭州质检)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9.(2012·杭州质检)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1.(2013·大纲全国卷)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增加货币发行量B.扩大政府开支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D.增加政府税收答案C3.(2012·浙江高考)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紧缩货币出新招C.减税减支零通胀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答案C4.下图为某校博雅大课堂讲座的海报。下列各项内容与座谈主题不相符的是()海报主讲人:魏欣老师主题: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地点:多媒体报告厅时间:2014年1月12日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B.法国“福利国家”出现C.美国“知识经济”形成D.德国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兴起1.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这里推动“魔力经济”出现的最主要因素应是()A.自由放任B.国家干预C.科技进步D.知识经济10.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我要削减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承认联邦政府的权利与各州和人民所拥有的权利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都必须牢记,是各州组成了联邦政府,而绝非是联邦政府创造了各州……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这一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的改革思想的核心主张是()A.淡化意识形态分歧B.削弱联邦政府的过度干预C.加强联邦政府的全面干预D.鼓吹地方实行自治12.据美国2012年3月公布的数据,在2011年美国政府财政开支的68360亿美元中,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及教育开支占58.9%。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再分配社会收入,缓和了社会矛盾B.社会保障制度较完善健全C.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体现D.是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应用4.某班学生在探究学习“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这一问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罗斯福新政把救济、保险、就业较好地结合B.战后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导致国民资产大量转移D.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有利于社会和谐5.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体现了下列哪一经济学思想()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式就是自由放任”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是最可怕的事”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投资这种事情由社会来总揽”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让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8.里根在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时发表演讲:“我们目前的困难,与政府机构因为不必要的过度膨胀而干预、侵扰我们的生活同步增加,让我们以掌握的一切创造力来开创一个国家复兴的时代吧。”里根为此采取的对策是()A.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增加福利开支以提高人民购买力C.大力倡导凯恩斯主义D.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9.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政策的共同之处是()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B.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对外开放国内市场D.实事求是地制定经济政策13.经济思想是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经济思想也是经济政策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清世宗实录》卷五七材料二公元15世纪到17世纪,国际贸易开始真正具有世界性质并获得显著发展。在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西欧各国
本文标题:必修二专题六题目整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5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