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必修二生物第三章-第五章检测题_文档带答案
1必修二生物第三章-第五章检测题一选择题:1.若兔子肌细胞内有a种不同序列的DNA分子,青菜叶肉细胞中都有b种不同序列的DNA分子。当免子摄入大量青菜后,兔子肌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不同序列的DNA分子的种类是()A.a+bB.大于a且小于a+bC.aD.小于a[解析]兔子肌细胞核内所含不同序列DNA分子的种类与摄入的青菜叶肉细胞中的不同序列的DNA分子无关。又由于肌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少量DNA分子,细胞核所含不同序列的DNA分子种类比肌细胞内所含的少。2.DNA的一条单链中A+TC+G=0.8,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A.0.8,1.0B.1.25,1.0C.0.8,0.8D.0.2,1.0[解析]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可知:a链中(A+T)就等于互补b链中的(T+A),a链中(C+G)就等于互补b链中的(G+C),所以a链中的A+TC+G就等于b链中的A+TC+G,同时等于整个DNA分子中的A+TC+G。4.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下图中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ABCD6.假定某大肠杆菌含14N的DNA分子的相对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分子,假定其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含15N的DNA分子的大肠杆菌再培养在含14N的培养中,那么,子二代DNA分子的相对质量平均为()A.(a+b)/2B.(3a+b)/4C.(2a+3b)/2D.(a+3b)/47.从某生物中提取出DNA进行化学分析,发现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A.26%B.24%C.14%D.11%11.以RNA为模板,即按照RNA中核苷酸顺序合成DNA(称逆转录),此过程中需要的酶是()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B.RNA指导的RNA聚合酶C.RNA指导的DNA聚合酶D.DNA指导的RNA聚合酶12.从单尾鳍鲤鱼的成熟卵中提取一种RNA,注入双尾鳍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幼小鱼中有一些出现单尾鳍性状。这种RNA对性状遗传有明显作用,是因为()A.它是鱼类的主要遗传物质B.它以密码子形式携带特定遗传信息C.是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工具D.是核糖体的基本化学成分13.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V和v控制的,果蝇的正常发育是在20°C~25°C条件下完成。将果蝇培养在20°C以上的条件下,残翅果蝇的后代(F1)会出现长翅性状,此现象可以解释为()2A.环境因素可以引起基因突变B.环境因素可以引起基因重组C.环境因素可以引起染色体变异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4.用链霉素和新霉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的DNA结合,这一单链DNA就可代替mRNA翻译成多肽,说明()A.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DNAB.遗传信息可由蛋白质流向DNAC.遗传信息可由DNA直接流向蛋白质D.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蛋白质[解析]本题说明在实验条件下也可以存在遗传信息直接由DNA流向蛋白质,而不需要通过mRNA。17.人体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有145个肽键,形成这个肽链的氨基酸分子以及它们在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A.145和144B.145和145C.145和146D.146和14519.把兔子血红蛋白的信使RNA加入到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结果能合成出兔子的血红蛋白,这说明()A.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很简单C.兔血红蛋白的合成基因进入大肠杆菌D.兔子的DNA可以指导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合成21.在小麦的根尖细胞内,基因分布在()A.染色体、核糖体B.染色体、线粒体C.染色体、叶绿体D.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22.下列转录的简式中,一共有几种核苷酸()A.4B.5C.6D.823.关于转运RNA和氨基酸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种氨基酸都可由几种转运RNA携带B.每种氨基酸都有它特定的一种转运RNAC.一种转运RNA可以携带几种结构上相似的氨基酸D.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转运RNA来将它带到核糖体上24.在下列细胞结构中可发生碱基配对行为的一组是()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B.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C.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D.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25.在人体中由A、T、C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A.2种B.4种C.5种D.8种[解析]碱基A可形成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两种,碱基C也可以形成两种核苷酸,T只能形成脱氧核苷酸。所以A、T、C共可参与构成5种核苷酸。26.猴、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依次是()A.4、4、5B.5、4、4C.8、4、4D.4、4、427.如果细胞甲比细胞乙RNA的含量多,可能的原因有()A.甲合成的蛋白质比乙多B.乙合成的蛋白质比甲多C.甲含的染色体比乙多D.甲含的DNA比乙多[解析]RNA有3种: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tRNA是氨基酸的运输工具,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因而RNA越多,说明蛋白质的代谢越旺盛。28.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约有20种,则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和组成密码子的碱基种类分别约有()A.20种和20种B.64种和20种C.64种和4种D.61种和4种[解析]密码子共有64种,但其中有3种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所以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由于组成RNA的碱基只有A、G、C、U4种,所以组成密码子的碱基共有4种。329.下列关于细胞质基因的存在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存在于细胞质中某些细胞器的染色体上B.存在于细胞质中某些细胞器内的DNA上C.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D.存在于染色体上30.在同一草场,牛吃了草长成牛,羊吃了草长成羊,这是由于牛和羊的()A.染色体数目不同B.消化能力不同C.蛋白质结构不同D.不同DNA控制合成不同蛋白质31.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是DNA,乙为R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RNA聚合酶B.甲是DNA,乙为D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DNA聚合酶C.甲是RNA,乙为DNA,此过程为转录,原料为脱氧核苷酸D.甲是RNA,乙为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原料为氨基酸[解析]若甲是RNA,乙为DNA,则此过程为逆转录,原料为脱氧核苷酸。32.若一亮氨酸的密码子(CUU)变成CUC、CUA或CUG,只改变了最后一个碱基,但密码子所决定的仍然是亮氨酸,这说明()A.一个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B.一个密码子决定多个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密码子C.密码子与氨基酸一一对应D.密码子与氨基酸的数量对应关系不定33.胰岛素基因的存在部位及其得以表达的部位依次为()A.体细胞、胰岛细胞B.胰岛细胞、胰岛细胞C.体细胞、胰腺细胞D.无法确定[解析]胰岛素基因不只是存在于胰岛细胞,而是所有体细胞,因为体细胞都是由同一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由于细胞的分化,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细胞中被表达、合成胰岛素。34.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为19%、C为26%、G为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中碱基A占()A.19%B.21%C.23%D.42%[解析]由RNA中A+U占1-(26%+32%)=42%可确定,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中A+T占42%,而双链DNA中A=T,因此,A占21%。35.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培养后,再转移到含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8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15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A.2小时B.4小时C.1.6小时D.1小时[解析]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设复制前有a个DNA分子),复制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16,则说明形成了32a个DNA分子,复制了5代(a×25=32a),所以分裂周期为8÷5=1.6。36.下图是某大肠杆菌细胞内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线粒体提供的B.该过程所需要的解旋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若①某位点上的碱基为A,则④相应位点上的碱基为TD.若②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替换,则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只有核糖体,没有线粒4体等细胞器,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①链与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④链与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所以①链与④链具有相同的碱基序列,C选项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D选项错误。37.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是()A.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B.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C.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D.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解析]信使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对应的,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因此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一定改变;由于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即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对应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38.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个氨基酸只对应一种密码子B.每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tRNAC.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D.氨基酸由mRNA密码子决定[解析]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携带,可以对应多个密码子。游离核糖体也能合成蛋白质。40.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将可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易发生在()A.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B.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C.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解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发生于DNA复制过程中,在细胞周期的间期完成DNA复制。41.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A.胸腺嘧啶B.腺嘌呤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D.胞嘧啶[解析]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两次复制后,突变锭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U—A,A—T碱基对,而另一条正常,正常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G—C、C—G碱基对,因此被替换的可能是G,也可能是C。42.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A.N/4B.N/8C.N/6D.0[解析]基因型是AaBbCc的小麦,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通过减数分裂产生23种配子,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单倍体小麦,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cc。43.基因型为AaBbC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小麦,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仙素处理后的成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A.1种,全部B.2种,3∶1C.4种,1∶1∶1∶1D.4种,9∶3∶3∶1[解析]基因型为Aa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小麦,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成体为纯合体,共四种:AABB、AAbb、aaBB、aabb,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仍为纯合体,表现型及其比例为1∶1∶1∶1。44.下列基因组合中,不可能是由二倍体产生的配子是()A.DdB.YRC.AbD.BCd45.用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和诱导多倍体,起作用的时间分别是()A.有丝分裂的间期和中期B.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分裂期C.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前期D.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前期[解析]诱发基因突变和诱导多倍体所起的作用时间分别是有丝分裂间期和
本文标题:必修二生物第三章-第五章检测题_文档带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5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