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少数民族宗教历史文化论文
1金色山谷盛放的奇葩——由热贡艺术浅谈藏传佛教文化黄河之水天上来。在母亲黄河横流奔滚的青海大地,她亲昵地环抱着一块既神圣、神奇又神秘的福地,一方孕育汉藏文化交汇融合的沃土——黄南藏族自治州,而州府所在地同仁县,藏语称热贡,意思是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就在金色的圣地上绽放着这灿烂的艺术奇葩,蕴含这那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热贡地处西藏文化、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与康巴文化的融会交合部位,是东出河州、天水,北上祁连、敦煌,南下阿坝、康定,西进玉树、拉萨的必经之地,常有传教云游的僧侣、挟艺谋生的工匠、贩运经营的商旅来来往往,或为官抚民,或传教授艺,或做工经营,或途经休憩。独特的地理位置促成了各种文化交流融会,同时也容易积聚相对素质较高的人才,杰作惊世,历史悠久。热贡艺术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源起于十五世纪藏传佛教在该地区的传播与兴盛,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距今已700多年的历史。它在技法上既继承了藏传佛教传统创作手法,又融汇了汉族绘画和其它地方的民间艺术,成为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奇葩,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及国外东62夸日呻囚2009.08南亚地区享有盛誉。热贡艺术主要集中在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吾屯上庄及下庄一带。主要包括唐卡(卷轴画)、彩塑、堆绣、木刻等,题材以佛祖、金刚、度母、菩萨、宗咯巴等人物像为主,选料考究、色彩丰富、工艺精细,多见于寺院建筑,所绘画面色彩艳丽、线条流畅、清晰、人物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热贡艺术品位高,极具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被称为“中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青藏高原上的一朵鲜花”。1999年12月3日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是热贡艺术的精典之作,长618米,宽2.5米,重1000公斤。藏传佛教是热贡艺术产生、发展和辉煌的源泉。热贡艺术早期(明代)受中原宗教艺术的影响较深,用笔清淡,朴实无华,不2用金;繁荣期(清代)的风格发生了变化,追求精细、华丽和庄严肃穆的宗教正统标准,色彩浓艳,强调装饰效果,其艺术作品之精、名气之大、名画师之多,前所未有,影响远及甘、藏、川、新、内蒙古,甚至在当时北京的皇家永和宫、承德避暑山庄都收藏有热贡艺术珍品到了晚清及民国时期,热贡艺术出现商品化倾向和程式化特点,更加华丽精细,强调装饰性,大量使用纯金。随着隆务寺等一批寺院的陆续建立,热贡佛画艺术逐渐吸收汉地宗教艺术、印度佛教艺术及当地民间艺术的一些特点,很快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热贡艺术,以绘画为主,包括彩塑、建筑装饰、木雕、木刻、堆绣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藏画的主要形式是唐卡(卷轴布画)和壁画,题材有本生图(佛祖前世多次转生的故事)、佛传、史话、民俗风情和建筑装饰等。热贡建筑装饰彩画,图案纹样种类繁多,精巧细腻,颜色浓烈,大量用金,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装饰性展现在寺院建筑的各个部位。热贡艺术鼎盛阶段的后期,更注重在工艺美术上下功夫。艺人们一方面热心地搜集图案、纹样,不论民间的。还是官方的。甚至异教的.凡是好看的都拿来,例如景泰蓝瓷器、织锦缎、丝绸品,甚至汉地戏装龙袍上的纹样都曾被采用。真可谓博采众家之长。同时,对这些采集来的资料进行提炼、加工,在为我所用中加以升华,力求尽善尽美。热贡艺术经过“文革”劫难,几近灭绝,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经过一些老艺人的传授及发掘整理,从艺之风勃然兴起。这里不仅有信仰的精神力量支配,还有一种商业利益的影响,唐卡已经受到了一些腰包富有的游客、特别是外国旅游者的青睐。唐卡,是热贡艺术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最受藏族群众喜爱的品种。它采用立幅,较小。造型、设色、勾勒和用金上都十分精微细致。因用材和工艺不同,又分为绘画、堆绣和刺绣3种,但一般所称唐卡多指绘画。热贡绘画唐卡,分为彩唐、黑唐和金唐3种。热贡唐卡构图饱满,少有空白;取景布局为鸟瞰全局的透视法,视野广阔;设色艳丽奔放,大量使用对比色;而大量用纯金点勾,尤为热贡唐卡的独有特色。壁画,是绘制在寺院殿堂墙壁上的大型藏画,有的直接画在墙上,有的画在布框上后再镶到墙上。热贡壁画均为工笔重彩,大都沥粉贴金,3有浓烈的装饰风格,金碧辉煌。现存于年都乎寺和吾屯下寺的壁画,是热贡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珍品。雕塑,以泥塑为主,也有木雕、石刻和砖雕等。泥塑也叫彩塑,佛菩萨涂金,金刚上颜色。木雕,多用红桦和梨木雕刻,表面和泥塑一样上金或不同颜色。石刻,是在石板上铭刻经文或阴刻佛像,多用于嘛昵堆使用。砖雕,是用泥土塑出泥坯而后烧制而成,用于建筑物的屋脊装饰和壁饰。热贡雕塑重装饰,讲究华美。堆绣,藏语称为“规唐”,意为绸缎散件拼贴做成的唐卡。小幅的用来装点经堂使用,画面多为一尊主佛与下方两尊小佛像组成。巨幅的画面上突出一尊主佛,四周绘制有更多佛、菩萨和护法神及各种图案,长宽有大到上百米甚至数百米的,专供寺院举行法会时“展佛”之用。据考证,堆绣系由汉地传人热贡的艺术形式演变而来,已有250年。由此可见,热贡艺术的产生、发展与繁荣,与藏传佛教的兴衰有直接联系。宗教的兴盛,也带来了寺庙建筑快速发展和宗教艺术的勃兴。一般认为,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至15世纪中期初具规模,18世纪进入鼎盛时期。据记载,13世纪初,藏拉多的年智合尖措三兄弟迁居热贡后各自娶了不同民族的妻子,成为五屯人的祖先。他们曾在尼泊尔学过佛画艺术,到热贡后开始大量艺术创作,热贡艺术开始萌芽。几乎与此同时,藏传佛教开始在这一地区弘传,至15世纪以后,萨迦派、宁玛派在黄南地区盛行,寺院大量涌现,并形成十分强大的宗教势力。大量藏族、土族僧俗和内地戍边的将士投入到寺院建筑彩绘和雕塑工作中,共同促进了热贡艺术的发展。早期的代表作主要有年都乎寺的8幅壁画(主像为释迦牟尼,周围组画为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等)以及瑞唐华旦绘制的巨幅壁画《十六罗汉本传》等,这些作品画风质朴,色彩厚重,笔法洒脱,造型生动传神,是少有的精品。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代表和佼佼者,在藏传佛教艺术各门类中独树一帜。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艺术形式,热贡艺术不断被日新月异的时代赋予新意,更具影响和魅力。彩云下,经幡飘飘;山脚下,溪水潺潺。一切仿佛都在述说着热贡人繁衍生息的历史,讲述着热贡艺术沧桑却又绚烂的历程。她精诚于宗教,根植于民间,发展在当代,祈盼这开在金色谷地上的奇葩灿烂辉煌,芬芳流传。
本文标题:少数民族宗教历史文化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5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