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第六章金融抑制、深化和创新
1第六章金融抑制、深化和创新2第一节金融抑制第二节金融深化第三节金融创新第四节中国的金融改革3当今,经济与金融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了国际经济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1970s初,以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样本,将这一研究引入更深层次,并提出了全新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4第一节金融抑制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人口众多生活水平低下过分依赖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等。此外,还有一个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5金融抑制金融抑制指一国的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经济生活中存在过多地金融管制措施,而受到压制的金融反过来又阻碍着经济的成长和发展。一、金融抑制的根源1、经济根源2、政治根源3、社会历史根源6经济的“分割”性•“分割”经济:经济单位相互隔绝,无法获得统一的土地、劳动力、资本品及一般商品价格,也难以获得同等水平的生产技术。投资往往不可细分,投资前须积累很大一部分货币资金;投资规模越大,所需货币余额越多。资本市场落后,间接金融弱,众多的小企业投资和技术改革,只有通过内源融资。依靠自身积累货币的办法来获得资金。内源融资的盛行导致储蓄不足。储蓄不足,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再投资能力。1、经济根源7政府禁止高利率的借贷活动代之以政府的财政计划和信贷配给。存贷款利率上限的硬性规定,使得实际利率太低而吸引不到储蓄。3、其他根源2、政治根源新政府对国家主权有强烈的控制欲望。对高利贷和通货膨胀的恐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摆脱殖民统治后取得独立的,所以新政府对国家主权有强烈的控制欲望。•他们宁肯相信政府干预的力量而不愿将国家的经济命脉交由“看不见的手”来操纵。•为了有效控制通货膨胀,过分干预金融,将利率、汇率人为压低。8二、金融抑制的手段和表现政府常常实施一些错误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表现为: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例如,人为地控制利率和汇率。利率——资金的价格,当被规定了存贷款上限后,会出现什么状况?外汇市场上汇率的管制会带来什么结果?政府常采取高估本币、低估外币的方法来保持本币币值的相对稳定性。其他金融管理上的弊病,如政府部门高度集权,管理机构重复设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互相矛盾等。9原理分析金融机构以“配给”方式授信和资金投机。能获得信贷的多是享有特权者——腐败根源。大量民营企业只得向传统的非组织市场、高利贷者和当铺求贷。广大农民和小工商业者在资金获取上极为困难。硬性规定利率上限,实质利率常为负数储蓄者不愿存入金融体系借款者则被刺激起高亢需求,导致资金严重求大于供。因第一果第二果10(2)对外汇市场进行管制通过官方汇率高估本国币值和低估外国币值。持有官方执照的进口商利用特权赚取超额利润。以低官方汇率获得外汇——特权机构和阶级,外汇供不应求助长黑市交易。由于本国币值高估,出口受到极大损害受益者受损者11金融抑制的表现1.金融市场不健全。2.金融工具单调。金融体系发展缓慢。(1)金融资产形式单一,数量有限。(2)金融工具种类少数量有限,发行范围狭小;(3)金融机构单一。(4)金融市场普遍处于落后状态,直接融资市场落后,直接融资非常少;(5)资本市场比货币市场更为落后;12三、金融抑制的后果1、负储蓄效应。金融体系脆弱,抑制储蓄,使储蓄率大受影响。金融工具少,人们就常常用购买物质财富、增加消费和向国外转移资金等回避风险。2、负投资效应。有有利的投资机会反而得不到资金:金融抑制限制了对传统部门的投资,农业投资的减少致使农业产出下降,增加了这些国家对粮食和原材料进口的需求,这又加大对境外供给的依赖;本币的高估和对小生产贷款的限制,严重阻碍这些国家的出口增长,这也反过来提高它们对境外供给的依赖;国有工业部门资源利用效率低这些国家的领头部门,存在着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不熟练的生产技术和经常过剩的生产能力、降低投资的边际生产力;最后,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恶化投资环境和条件。所有这些都阻遏这些国家的投资增长。133、负就业效应。城市资本密集型产业增长,劳动力滞留在低工资水平的行业、企业中,或失业。4、负收入效应。储蓄减少导致投资来源枯竭,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14第二节金融深化financialdeepening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等经济学家一致认为,金融抑制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要想实现经济迅速增长,就必须实现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政策,这就是所谓“金融深化”。金融深化的概念:金融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的过分干预,并在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之后,使利率和汇率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状况,金融体系可以以适当的利率吸收社会闲置资金,并按适当的放款利率将其贷放出去。15金融深化的衡量指标:金融存量指标,如货币供应量,金融资产存量与收入之比,以及它们占有形财富存量的比重都会随着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或上升。金融资产价格指标,如利率、汇率,随着金融的深化,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替代现时消费的投资机会和消费者对延迟消费的愿意程度。各种金融资产利率的差别将不断趋于缩小。16问题:金融深化通过怎样的机制导致国民经济的增长?17一、金融深化的出发点——“实际货币需求”“深化论”观点:一个受市场经济调控的金融体系的效率远远高于受人为干预的金融体系,深化的目标就是要放松过多地行政干预,让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其有效地配置资金的作用,以促进经济增长。麦金农认为,金融深化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实际货币需求的增长”。这关键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货币存款的实际收益”。18麦金农的导管效应传导机制:麦金农认为,投资倾向明显影响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实际产量的增长率也与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有正相关关系。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M/P)D=L(Y、I/Y、d-p*)(M/P)D表示实际货币需求,I/Y表示内源投资占收入的比率,d-p*表示实际存款利率。麦金农强调,在发展中国家中,并不19rr存在单一的实际收益率r,所以只能用具有确定差异的资本平均收益率,上升,投资增加,投资——收入比率也上升,这将提高实际现金余额的持有。实际货币需求函数式可以改写为:如果建立新的存款银行,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减少价格水平波动,提高存款的名义利率,都会增加实际现金余额)()/(pdrYLPMD、、20的需求,也会提高投资倾向,所以,货币可以被看作是资本积累的金融“渠道”。在金融市场比较成熟的情况下,资本是货币(包括储蓄存款)的替代品,资本收益增加,人们就要将货币转换成资本。而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货币必须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才能购买生产设备,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所以货币需求与实际投资的关系不是相互替代,而是相互补充。21二、金融深化的内容1、取消不恰当的利率限制。让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权提高存贷款的名义利率,保证货币资产的实际收益为正数,以此来吸取储蓄,优化投资结构。在此,导管效应:货币被看作资本积累的一个导管,而不是一种资产。在调高利率的同时,政府还应对名义货币量进行有效调节——名义货币量M和其增长率,对稳定市场价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高通胀率,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控制住名义货币的增长率,这样才能减少过量的货币对市场价格的冲击。同时再提高存款名义利率,可保证既稳定市场价格,又不阻碍经济的增长。222.放松汇率限制。将高估的货币贬值,让汇率真正反映国内外货币价值之比,有效地减少对外汇的过度需求。有人害怕贬值会加重本国的外债负担,爱德华认为,债务的名义价值增加了,而实际价值并未变,相反,贬值促进了出口增长,鼓励本国产品与进出口的竞争,以致还本付息占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率反而下降,对外资的依赖性会逐渐减弱。汇率制度的选择:弹性汇率制。以及外汇的自由兑换等。3.相协调的财政改革。第一步,合理规划财政税收,如采取一系列税收减让政策,特别是降低“存款利率税”水平。第二步,减少不必要的财政补贴和配给。23还包括:放松对金融业务过多的限制,允许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竞争,大力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增加金融工具、改善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的环境等。鼓励银行竞争:削弱少数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和分配贷款的垄断权,变专业银行为商业银行,成立新的银行,鼓励竞争。24三、金融深化的理论贡献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欠发达”出发,向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挑战,它结束了赤字货币化下高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发展中国家走上了金融自由化。第二阶段,在总结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金融自由化次序理论。它结束了发展中国家财政赤字、国内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三者之间的无序状态问题。25金融深化理论的影响和贡献:1.它强调了金融体制和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对金融部门的忽视。4.指出在发展中国家的“割裂性”经济结构中,资本的报酬率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存在着社会差异,经济发展就是要消灭这种生产力的差异,以提高资本的平均社会报酬。发展中国家应多注意中小企业的改造和提高,而不能只重视现代大企业。3.剖析了依赖外资和外援的危害性,过多的外资和外援会削弱本国的经济基础,加剧对本国金融的抑制和扭曲。2.批判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如新古典和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和实物资本是相互竞争的替代品的假设,认为这不适合于落后经济。26四、金融改革的实例改革包括:1、放松利率管制。在实施金融改革的国家中,智利、阿根廷和韩国等几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2.缩减指导性信贷计划。3.减少金融机构审批限制,促进金融同业竞争。27五、金融深化的争论和反思1980s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和利率高企使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的四次金融危机:1982年拉美国家严重的债务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2年阿根廷金融危机。28金融深化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1.新凯恩斯主义学派2.新结构主义学派3.新制度主义学派291.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后凯恩斯学派认为,不是储蓄决定投资,而是投资决定储蓄,所以高利率将导致储蓄的减少,而不象麦金农和肖所认为的那样能增加储蓄。•因为高的实际利率将抑制投资,而投资下降则通过乘数作用,致使经济增长放慢,国民收入的减少导致储蓄的下降。•实际利率的提高,可能提高边际储蓄,降低边际消费,减少社会总需求,进而减少国民收入和储蓄。金融自由化伴随贸易和资本流动的放松或自由化,外资流入会导致本币汇率的高估,抑制出口,减少有效需求。•利率高估会加重政府的债务利息负担,增加政府财政赤字,减少政府的有效需求。30利率提高还会置短借长贷银行于危机之中:因为利率提高对短期存款利率的影响比长期贷款利率大,这就会使银行承受入不敷出的压力,银行可能减少投资项目融资;或者从事高风险项目贷款,从而加剧金融业的不稳定性。312.新结构主义学派•该学派认为,金融自由化会导致发展中国家潜在的滞涨。•其与凯恩斯主义的不同在于他们特别强调发展中国家信贷供给与非正式市场的重要性。•泰勒认为,如果银行新增存款的来源是从非正式市场吸收过来的,则资金总量并没有增加,相反,正式市场会受到准备金要求的限制,信贷总额还会减少。32•范温伯格指出:政府提高存款利率对信贷供给的影响取决于若干因素。一方面,存款利率上升增加定期存款,因而增加信贷供给;另一方面,会引起非正式市场的存款转向银行体系,从而减少信贷供给。后一种效应超过前一种,所以提高利率实际上会减少总信贷的供给。•另外,提高利率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较高的存款利率增加了企业流动资本的成本,从而导致供给下降。若利率上升的供给效应超过储蓄欲望上升所产生的总需求效应,则国内商品市场会产生过度需求,故通胀率上升。333.新制度主义学派•帕特里克区分了需求引致型与供给主导型金融。他批评了以下观点:•人们通常认为金融调整是根据需求被动进行的,因此
本文标题:第六章金融抑制、深化和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