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尚武精神杂议在网站上看到一些忧国忧民的网友,高声疾呼中国应有尚武之精神,以为中国之尚武精神缺失了两千年。其实不然,苏东坡尝有一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来说中国人之性格,大概也颇为适宜,对中国人性格之分析,往往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表面与实际总有许多出入,对于中国人之尚武精神,余于此议题上饶有兴致钻研多年,之所以热衷于此,乃因为一个国家民族有无一种坚忍不拔之精神,是这个国家民族能否立足世界强国之林的风向标。余在此议题上已掌握的资料甚多,不能一一陈列,在此仅作碎言片语的杂议,不成体系,望多多见谅。既言尚武精神,先谈中国之武学,武学含义有二,一曰武艺,二曰兵法。这里说武艺,在汉及汉以前,中国尚武之风是上下帝王,下至百姓,那是中国真正彻头彻尾的尚武时代,譬如庄子记:“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再如孟子记齐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史迁《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这个秦武王够尚武的,居然跟大力士比赛举鼎,一不小心死了。这些是帝王的例子,至于布衣百姓,没有详举了,可以参看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一书。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始,文人之地位开始凌于武人之上,再则专制时代之下,帝王对手握兵权的武人,大抵是很不放心,所以中国政局由文人主导遂成为二千年来之现实。然而中国之武学传统并不因此而灭绝,而是走向民间化,在民间,一则是武术之盛行不衰;二则是武侠文学之兴起,弥补了主流儒学文化的文弱化;三则是中国历史之战乱之多,远非其他国家所以相比,特别宋朝以后,农民起义之频繁,无疑使武学大有用武之地。从李小龙开始,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之武术。我手头上有一本小书,叫《武术入门》,是美国人罗西写的,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介绍了中国、冲绳、日本、菲律宾、巴西、朝鲜、泰国、印尼等国的技击术,其中介绍中国武术部分,占了全书一半以上,在这本书中,罗西写道:“所有其他亚洲武术或植根于中国或深受中国武术影响。”虽然中国武术在中国至少流传一千年以上,然而在中国的官方的史料中,对其记载是微乎其微,而民间的传承却是常盛不衰,这就是文化表面与现实的矛盾,毕竟中国历史的记录者大抵都是挥毫者而非挥刀者。除李小龙外,扬名海外的中国武术家不乏其人,下面介始一位当年名震泰国的中国人,此人姓李名德,字名桩,是海南人氏,因犯法流亡泰国,在泰国师从金成学武,金成也是华人,是泰国武学史上最伟大的宗师之一。1921年,泰国政府在玫瑰园举行定期拳赛,是泰国水平最高的比赛,由于泰拳无敌于世界,故也可称为世界最高水平之比赛,史称玫瑰园拳场时代,当时泰拳中以东北和南部两地技艺水平最高,而东北拳师中,最厉害的是号称“高原虎”的乃央,泰国的中华总商会先为举办多次中泰拳术赛,乃央仅三招便击败香港的鹰爪功名宿子正,次年,乃央再度击败能徒手碎石的福建拳师赖铁虎。一时间泰国华人无不大感失望,当时李德仅为无名之辈,公然挑战乃央,时人以为李德必死于乃央拳下,殊知李德与乃央苦战三局,乃央竟有九次倒地,虽然此役被裁定为和局,而李德亦得以跨入最强拳师之列。1930年,李德返回中国从军,官职任到团长,在抗日战争中,与日军浴血奋战,最后血洒战场,英勇殉国,此正其作为战士之归宿。笔者之所以不惜文字以表彰李德,一则此则史料较少看到,二则感动于李德之爱国热情,必不能使此事迹堙灭于国人之记忆,一人只能强身,众人方可强国,追先壮之事迹,明吾侪之心志。而真正让国人感到武风日下,乃是自宋以来,中国之国势愈发孱弱,先后两次沦于异族手中,晚清又遭列强欺凌。然而此种现象,果真是因为国民丧失尚武精神么?其实不然,宋以后中国国势之衰微,真正原因在于专制制度之高度发达,自宋代吸取唐五代藩镇之乱的教训,而采取强干弱之手段,亦即采取强有力的君主专制手段,这种政治制度极容易导致君主的昏庸无能,试看宋明两代,皇帝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昏君层出不穷。强干弱枝手段,作为维系统治国人之手段,大抵有些用处,固而宋、明、清三代历时均较长,然后对于其所无法染指之异族,则屡屡败北。故而借苏洵之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则宋明之败,非败于异族,实败于自身;非国民之勇武精神不足,实政府昏庸腐朽也。余举一例,试看元灭宋之后,原宋地遗民如何在极其艰难之条件下,犹不断地自发发动反元之起义,其起义次数之多,历时之长,与元代相始终。我手头上有一本书《中国历史大事编年》,其中第四卷是“元明卷”,依此书略述。宋作为一个政府的最后抵抗终结于1279年,陆秀夫负宋末帝蹈海,至此宋王朝消失了;而元代后期群雄并起的标志,是1348年方国珍起义与1351年刘福通与徐寿辉起义。我将元代开国前期与后期的大规模的战争排除在考察范围内,只选中1280—1347年这共计68年相对政局稳定的时间段来作为考察,在此时间段,在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面前,南宋遗民们是如何英勇地进行反元的斗争。翻开编年史,这68年间,反元起义至少有200次以上,也就是说,平均每年有过3次的反元起义。比如宋亡后,1280年,福建漳州陈吊眼反元起义,人数多达10万人;1283年,建宁黄华反元,聚众数十万,尊宋帝年号;1289年,杨镇龙反元,建国名大兴国,拥兵10万,同年,广东钟明亮与漳州陈机察先后反元,人数都在万人以上。在之后一段时间内,起义的规模有所减少,这个原因是元朝禁兵令与禁武令的结果,不过较大规模的反抗仍时有发生,如1331年海南王周起义,人数约2万人,其他小规模的起义不可胜数了。我举这个例子,乃是说明民间百姓的勇武精神是十分可贵,因为无论在哪个朝代,要反抗组织严密的政府与武器精良的政府军,那绝非易事,而在元朝,更非易事,因为元政府为镇压反抗,多次推出禁兵令与禁武令。1289年,禁江南民挟弓矢;1290年,括江南民间兵器;1293年,申严江南兵器之禁;1309年,申严汉人持弓矢兵仗;1322年,禁汉人执兵器出猎及习武艺;1325年,申禁汉人藏执兵仗;1336年,禁弹弓、弩箭、袖箭;1337年,禁汉人南人高丽人不得执持军器;1339年,申汉人南人高丽人不得执军器、弓矢之禁;1340年,禁民间藏军器。以上这些禁兵令与禁武令只是不完全的统计,可说明几个问题:一是抗元斗争是于极艰苦之背景下进行;二是政府反复重申禁兵令禁武令,正说明民风强悍,政府除此手段,别无良策;三是此法令是有效果的,其严厉打击之下,反元斗争的规模变小,然而此法令又不是完全有效,因为反复地复申,正说明民间的反元势力仍在积蓄着,虽然规模变小,然而也仅仅是为更大规模的反元战争做好准备罢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尚武之精神吗?也许有许多人有这样一种见解,中国是一个顺民的民族,老百姓很听话,很好统治的。这个见解我不能同意,而且历史也否定这个看法的。中国其实是一个很有反抗意识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概念是广义的,即所谓中华民族),我们可以跟邻国日本作一个对比,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写过一本书,叫《中国的思想》,这本书第12章“君主观的转换”中,列举了两个对比的例子,一是日本战国末期思想家松永尺五与中国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二是日本维新思想家吉田松阴与中国维新思想家谭嗣同。中国思想家的反叛性要远远在日本思想家之上,在吉田松阴看来,日本天皇即使象夏桀与殷纣一样暴虐,日本人民也只能够跪在其前仰祈他改过,不幸天皇震怒,尽诛亿兆百姓,哪怕直到最后一个百姓,也只能继续祈求。这个对比也正可以说明,为什么日本天皇一系历经千余年之久仍尚存,而中国却是“城头变换大王旗”。中国最早的皇帝秦始皇倒是做过这种日本天皇梦,梦想着从秦一世到秦二世,一直到千世万世,殊不料出了两个人,一个叫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另一个叫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这两个人开创了中国两千年专制时代的改朝换代的风气,项羽代表一种叛逆,刘邦代表一种帝王英雄观。试放诸世界,还有哪个国家有过中国历史上如此频繁与大规模的起义与叛乱?说中国人是顺民,那是以儒家文化的眼光来看的,其实中国历史与儒家之所规划,又相去何远!再回到前面那个话题,中国有两次是由少数民族所统治,而占人口百分九十以上的汉族人对此总有些耿耿于怀,所以有人认为是缺少勇武之精神。我前面分析过了,其实不是,宋朝与明朝的灭亡,不是因为这些少数民族,而正是因为其自身,自己已经全部腐烂了,如果不改朝换代,倒是没有天理了。国民的勇武精神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弥足珍贵,然而仅有勇武精神是不够的,美国南北战争之名将石墙杰克逊将军尝有一言:“士兵的勇敢是可贵的,然而胜利必须赖于纪律来取得。”换句话说,如果只是一群勇敢的乌合之众,是成不了事的,而要把勇敢的乌合之众以纪律团结起来,那么必须有某个组织,而国家乃是最大的组织,而当这个国家组织的政府自身就腐朽不堪的时候,即便有勇武的国民,也不过是未有组织的一群群乌合之众罢了。我前面也提到了人民在蒙古帝国这个古代史最强大的国家里的英勇反抗斗争,下面再说说在满清时代,中国人民的另一种斗争方式:民间秘密组织。在清朝这个专制时代的鼎盛时期,表面上歌舞升平,其实是暗流涌动,在民间有着无数的秘密组织与强大的政府分庭抗礼。清朝的秘密组织主要有两大类: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秘密宗教主要是白莲教,后来的拜上帝会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也算是秘密宗教。白莲教还有一些分支,比如1774年在山东爆发的王伦起义,这支是属于白莲教的一个分支清水教;再如1813年的河南、山东、河北的李文成、林清的起义,是属于白莲教的另一分支天理教,这次天理教起义非常的英勇,非常值得一提,因为这次起义初期,有一个非常有创造力也非常英勇的行动,就是采取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北京的天理教教徒在一些太监的帮助下,直接攻打皇宫,从东华门与西华门攻入,有一部分打到内宫,可惜这次行动虽然布局很巧妙,但一则人数太少,攻皇宫总计200余人,二则武器落后,不少人死于宫廷侍卫的火枪之下。然而宫廷侍卫死伤也百余人,使得嘉庆皇帝惊魂不定,哀叹实“汉唐宋明未有之事”。不过要说起最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则是1796—1804的川楚陕白莲教起义,这次起义历时九年,跨五省范围,是清代最大规模的起义之一,这次起义颇复杂不详述,这里只写些数据,清政府以九年时间,从十六个省征调大量军队,花费二二万两白银才将这次起义镇压下去,这个军费,相当于政府四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跟秘密宗教相对应的,是秘密会社的大量存在。研究清史不能避开这些秘密会社,研究中国社会文化也同样不能避开这些秘密会社。秘密会社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跟政府的对抗,意味着杀头凌迟,全族屠戮。我有一本藏书《福建上海小刀会档案史料汇编》,仅这本书里面被屠杀、凌迟的小刀会员,至少就万人以上,这里还有个事实,这本书仅仅是福建上海两地,而且只是小刀会组织,而清朝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秘密会社,至少有200个以上。有些人读了鲁迅的书后,以为中国传统就是一种“看客文化”,小民们都象阿Q那样,有点叛逆,但还是顺民。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国人的传统是勇敢的、是反抗的、是富有牺牲性的。秘密会社与秘密宗教相比,其政治色彩大都比较浓厚,最主要的思想是“排满革命”,清朝的秘密会社中影响最大、分布最广的是天地会,许多秘密会社跟天地会或多或少有点关系,有的是天地会的分支,有的是天地会演变而来,有的是其组织与主张与天地会相近。比如晚清的哥老会,其前身是仁义会,而仁义会是天地会的一个分支。但天地会本身也不是一个完整的组织,本身地域性色彩也很浓厚,这是因为交通联系不便所致。三点会、三合会可能是天地会的别名,也可能是有别于天地会,在各个省,会社多不胜数,比如小刀会、添刀会、钩刀会、铁尺会、天罡会、棒棒会、靶子会、铁鞭会、一钱会、雷公会、添弟会、仁义会、忠义会、担子会、情义会……有些会虽一会多名,不过因为是秘密会社,所以要彻底证清其脉络,殊不容易。天地会起源时间上有多种看法,我个人倾向于天地会是由郑成功在1660年左右秘密创建,作为抗清的秘密组织。天地会等秘密会社虽然分布广,人数多,但由于分散,且无一个全国性的严密组织,所以极为松散,所以在前期,秘密会社的起义叛乱规模很小,除了1786年台湾林爽文起义是个例外,但是随着革命时代的到来,这些潜伏已久的秘密
本文标题:尚武精神资料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6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