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
1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5、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6、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1)义务: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2)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政体:一个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国体:国家的性质)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2、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4、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5、民主集中制的体现: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②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地划分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6、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7、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8决定因素: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9、基本内容: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11、如何认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及关系?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但党委并不能取代人大、政府和政协的职能。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进行监督,从而避免政府决策失误;政府通过行使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条件;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促进政府政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历史事实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2、新中共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建设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3、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4、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①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③党领导的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6、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法执政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化法制化规范化。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党员素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2)有利于我们党更好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4)有利于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①基本内容: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②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③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科学发展观①提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②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③主要内容: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④地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党坚持以人为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个喜爱那个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共商国是同舟共济1、民主党派的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政党制度的内容: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4、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5、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1)“长期共存”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多党合作制度要长期存在下去。(2)“互相监督”实质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3)“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要和执政党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责任。6、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7、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8、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发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9、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适合国情优势显著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著特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2、政党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3、阐述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具体形式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权利的组织形式,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人民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4、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在我国政治格局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联系民族平等首要原则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民族团结重要原则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照耀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3、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使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5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大方国家机关治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实际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5、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集中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
本文标题: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68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