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015·山东济南一模文综·13)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思想家基本主张?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思想主张【解析】题干中“莫走极端、适可而止、知足而止”与老子思想中的无为观点相符,“以柔克刚”与老子思想中的相互对立事物会相互转换观点相符,故A项正确;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仁”和“礼”,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与题干中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山东济南一模单科·21)中国古代主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的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思想主张【解析】从“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来看,该思想家具有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礼教德治,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墨子是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而且主张无为而治,故C项正确;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山东枣庄一模·13)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载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于女(汝)安乎?”曰:“安。”子曰:“予之不仁也”。这体现出孔子强调()A.礼乐制度B.以德治国C.中庸人和D.孝悌之义2【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解析】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维护等级秩序的文化制度,题干中谈论的是为父母守孝时期长短的问题,与礼乐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以德治国是一种治国思想,题干中并没有谈论治国问题,故B项错误;中庸人和是孔子提出的调整“礼”和“仁”的方法,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中宰予认为守孝三年时间过长,对此孔子反问他守孝不满三年心里是否安稳,可见题干主要体现了孔子的孝悌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4.(2015·山东淄博二模·2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这一观点属于()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解析】材料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仁政主张,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5.(2015·山东菏泽一模文综·13)有专家认为:“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百家争鸣中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解析】依据材料中“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合里……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的信息可知,与儒家克己复礼、贵贱有序思想相悖,故A项错误;材料中“回归到原始的简朴”表明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明知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风气,“极有限度的政府”表明主张“无为而治”,“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符合老子的“道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故B项正确;材料中“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与法家严刑峻法的统治主张相悖,故C项错误;墨家兼爱、非攻等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概念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B36.(2015·山东临沂一模单科·1)“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下列哪句话会得到他们的推崇()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C.“道私者乱,道法者治”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解析】“魏晋名士”……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符合道家崇尚自然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属于儒家荀子思想观点,故A项错误;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是尚贤的墨家思想,故B项错误;“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属于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属于道家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山东临沂三模·13)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解析】儒家思想强调等级伦理秩序,限制自由思想,与材料中“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不符,故A项错误;道家主张随其自然,无为而治,即符合“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也符合“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故B项正确;墨家在战国后逐渐消失,与“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不符,故C项错误;法家用严刑峻法约束人们,与“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8.(2015·山东德州二模·1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4【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解析】儒家主张以德治国,与材料中的“法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教化而必须要以来“法术”和“规矩”,属于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故B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尚贤”“非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道家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与材料主张相去甚远,故D项错误。【答案】B9.(2015·山东聊城一模·15)右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A.儒家思想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儒家思想先秦时期兴起发展,秦朝受到打击,汉武帝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受到佛道的冲击有所下降,宋明时期成为官方哲学,随着西学东渐展开,受西学冲击,其地位下降,该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在明清时期应该达到最高峰,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在明清时期应该达到最高峰,故C项错误;传统科技在秦汉时期应该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答案】A10.(2015·山东淄博一模·38)(24分)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人用祭孔活动对其表达敬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即今天的孔庙。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1)从材料一中可获得许多历史信息。按要求填写下表(每一领域填入一项即可)。(6分)5领域信息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1)第一小问政治现象,结合材料一中的“鲁哀公下令”说明诸侯强大,孔子代表的士阶层兴起;第二小问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中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来做;第三小问文化现象,结合材料一中的“……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来答。【答案】(1)共6分。每个领域任答一点。领域信息政治现象诸侯强大(祭孔);孔子代表的士阶层崛起(2分)经济现象衣冠车琴的生产;建造房屋(2分)文化现象儒学产生;祭祀文化流行;制作使用书册(2分)11.(2015·山东滨州一模·38)(24分)家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家训节选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唐·刘禹锡《名子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宋·刘清之《戒子通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宋·包拯《包拯集》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清·张英《恒产琐言》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1)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不得照搬照抄原文)。(5分)(2)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6【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家训思想(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解析】(1)材料每一项对应一条内容,简单概括即可。第一条强调淡泊明志说明注重道德修养,第二条强调忠孝,第三条强调勤俭持家,第四条强调为官清廉,不能贪污腐败,第五条强调耕读传家。(2)结合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考虑。【答案】(1)思想:重视道德修养;灌输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为官切勿贪腐;重视耕读传家。(5分)(2)因素:专制统治;科举制度;小农经济;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观念。(8分,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12.(2015·山东临沂一模单科·26)(13分)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82来华,此后三十年一直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晚年曾将其在中国的传教经历撰写下来。以下材料均摘自《利玛窦中国札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的叫做孔子……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他可以与异教哲学家相媲美,而且还超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中国有学问的人非常尊敬他,以致不敢对他说的任何一句话稍有异议,而且还以他的名义起誓,随时准备全部实行,正如对待一个共同的主宰那样。不仅哲学家作为一个阶级是如此,就是统治者在过去的时代里也给予他以对一个人的高敬意。(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什么“统治者在过去的时代里也给予他以对一个人的最高敬意”?(3分)列举与孔子媲美的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2分)【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的叫做孔子”并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作用来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古希腊哲学家从苏格拉底、普罗泰格拉、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中任选一位并结合他们的思想进行回答。【答案】(1)原因: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发展为官方哲学,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分)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或: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2分)713.(2015·山东济宁二模·38)(26分)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为何“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又为何“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解析】(1)第一小问说明,根据材料一“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这一信息,从中国的传统宗法观念和传统的伦理思想方面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这一信息,结合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以及读书与做官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说明: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4分)原因:封建王朝通过考试(科举制或察举制)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正统(儒学)经典。(4分)14.(2015·山东临沂三模·39)(22分)义利
本文标题: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7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