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第十章第十一章金融体系金融基础设施
第十章金融体系结构第一节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第二节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第三节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第四节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势第一节金融体系及其功能一、金融体系1、含义:金融体系或金融系统(financialsystem):各种金融机构、工具、市场和制度等一系列金融要素的集合,是这些金融要素为实现资金融通功能而组成的有机系统。通过该系统的运行,完成价值的表现,资金的分配和重组。2、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P1161、货币流通:货币制度规范下的,是金融体系的基础2、金融市场:交易的平台和场所。3、金融机构:交易中介机构。金融市场是直接融资领域;金融中介是间接融资领域。4、金融工具:交易对象。有的服务金融市场有的服务金融机构。5、金融政策:管理制度和政策。国家的管制二、金融体系的功能传统理论研究的两个方面:第一、金融市场上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第二、金融中介机构的活动。20世纪90年代,莫顿和博迪提出金融功能框架。•(1)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2)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的途径;•(3)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完结商品、资产交易•(4)提供了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5)提供价格信息。股市行情、利率•(6)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金融世界中的很多金融和约是关于转移风险,而不是转移资金。如保险公司它从希望转移风险的客户那里取得保费,然后将其转移给那些愿意承担风险并获得权益的投资者,并从中取得收益第二节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一、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1、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直接融资为主英国,美国•2、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间接融资为主。欧洲大陆,日本,南朝鲜•中国的金融体系接近德日模式二、产生两种融资体系模式的原因P119•1、历史进程和监管(英国,欧洲大陆)•1719—1720: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代:•英国“南海泡沫事件”:•1720年6月,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但是,1825年被废止。•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事件”:•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这个政府特许的公司利用证券市场的特性哄抬股价,进行金融诈骗,导致后来股市暴跌,造成千百万人的破产。从此法国对证券市场进行严格监管,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放松对资本市场的管制。•历史进程(德国)•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19世纪股份制企业很少,资本市场主要为政府、王室和城邦服务。•德国的银行家很多从企业转变而来,银企相互持股、相互渗透现象非常普遍。•历史进程(美国)•美国人对于权力集中存在根深蒂固的恐惧和反感,建立分散的银行体制、避免金融机构权力过大成为社会主流意见。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把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开,商业银行不准持有企业股票,限制了银行业的发展。•2、法律的影响•英美法系:•判例法体制使法官近似拥有立法权,能够针对股市上出现的变化作出及时反映,从而较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大陆法系(成文法系):•法律的变化跟不上资本市场发展的变化,对投资者保护力度相对较弱。•梅亚之谜Mayer’sPuzzle(1988,1990)•早在80年代末,C.Mayer在两篇很有影响的论文(Mayer,1988,1990)中得出了一个不同于常识的结论:在主要发达国家的企业资金来源结构中,企业内部资金是最重要的,在外部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是最重要的,而股权融资的比重通常较小。这一结论对传统的企业财务理论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使得金融体制的划分变得比较困难,因为至少从企业融资的角度来看,各国的金融体制差别并不大。总结•在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出于市场是不完全的,所以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是有限的,金融中介会提供市场所不能提供的风险平滑服务;市场和中介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各种信息,市场是加总信息的有效机制,而中介则节约了搜集信息的成本,二者谁更有效率取决于获取信息的种类;不同类型的金融体系产生了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无论是银行主导型还是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系统,都能够很好的配置资源,问题的关键并在于目前银行所占的比重多一些,还是市场所占的份额多一些,而在于银行或者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效率,以及在证券市场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什么样的主导方向将更适于本土经济。•相互渗透之路第三节和第四节•一、对银行的再论证:(存在)P120•论点:1、美国:传统的银行份额下降趋势明显,衰落。•其他发达国家并非完全如此。•••2、银行优势••••交易成本信息的不对称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参与成本}西方传统银行存在的根据•二、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势•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趋同收敛:金融市场发展强,金融中介发展弱。原因:•渗透发展:银行和金融市场相互渗透。•整体考察:金融中介结构的理解••影子银行:加强对其监管、防范风险。•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第十一章金融基础设施•第一节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一、支付清算系统的概念及作用•二、常用的清算方式(10)18一、支付清算系统的概念及作用1.概念:支付清算系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交易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偿的系统。2.作用:支付清算系统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设施”,犹如高速公路。良好的基础设施使资金在债权债务人之间顺畅流动,保证经济健康运行。(10)19清算与结算结算指算账过程。即在一定的时点上,把彼此之间的应收债权与应付债务进行冲抵并算出应收应付差额。清算指以货币收付行为结清应收应付差额的过程。◆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的业务。◆世界上最早的支付清算体系是1773年在英国伦敦成立的票据交换所;1854年,英格兰银行首先建立票据清算制度,支付清算很快地发展为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目前大多数国家都有法律明文规定中央银行负有组织支付清算的职责。◆《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具有“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的职能。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10)21二、常用的清算方式1.全额实时结算:是指对每一笔支付业务的发生额立即单独全部进行交割。2.净额批量清算:是指累计多笔支付业务的发生额之后,轧出净借记余额或净贷记余额,划拨余额清算。净结算余额:从其他清算者那里收到的转帐金额减去对其他清算者的转出的转帐金额的差额差额为负:净借记余额差额为正:净贷记余额。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于2002年10月8日投产试运行,2005年6月24日完成全国推广。•主要处理同城和异地的金额在规定起点(2万元)以上的大额贷记支付业务和紧急的小额贷记支付业务。•大额支付指令逐笔实时发送,全额清算资金。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于2005年11月28日投产试运行,2006年6月26日完成全国推广。•主要处理同城和异地的借记支付业务以及金额在2万元以下的小额贷记支付业务。•它的收费比较低。支付指令批量发送,轧差净额清算资金,主要为社会提供低成本、大业务量的支付清算服务。•贷记支付业务,是指付款行向收款行主动发起的付款业务,如汇兑、代付工资业务、代付保险金、养老金业务等•借记支付业务,是指收款行向付款行主动发起的收款业务,如代收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费业务、个人储蓄通兑业务等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于2006年12月18日投产试运行,2007年6月25日完成全国推广。•该系统主要运用影像技术将实物支票截留,转换为支票影像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将支票影像信息传递至出票人开户行进行提示付款。(10)26票据交换所票据交换所是最早形成的支付清算组织。世界上第一家票据交换所1773年在伦敦成立。中国最早的票据交换所于1933年在上海成立。(10)27任一银行的应收款项,一定是其他银行的应付款项;各银行应收差额的总和,一定等于各银行应付差额的总和。因此,所有参加交换的银行分别汇总轧出本行是应收还是应付的差额,就可据以结清全部债权债务。票据交换依据的原理(10)28工作原理示意票据交换的步骤:•入场前,各银行将应收票据按付款行归类整理,并计算出应收的款项金额及汇总金额,填票据交换结算表。•入场后,各银行一方面将应收票据分别送交各付款行,一方面接收他行交来的本行应付款票据,核对、计算应付各行款项金额及应付总金额,填交换票据计算表。•各银行比较本行应收、应付款总额,计算出应收应付净额后,填具交换差额报告单,并凭报告单与交换所的总结算员办理最后款项支付。•收付差额通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的转账即可完成。•第二节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业标准•一、金融体系与金融基础设施•1、金融基础设施:•狭义: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支付清算体系。•广义:支付清算体系;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法律程序;会计与审计体系;信用评级;监管框架;金融标准;交易规则等。•2、金融体系与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基础设施连接着金融体系的各个部分。•3、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作用:P128•4、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国际标准•5、金融业标准P129
本文标题:第十章第十一章金融体系金融基础设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