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山东省平度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班抽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检测高一语文试题2015.12说明: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第Ⅰ卷(27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怂.恿(sǒng)狙.击(zǔ)察言观色游目骋怀B.蕴藉.(jiè)模.样(mú)锱珠必较夙兴夜寐C.追溯.(sù)斑斓.(lán)挈妇将雏再接再厉D.休憩.(qì)烟霭.(ǎi)藕断丝联通宵达旦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觉得你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置疑..她的思路,虽然她本来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B.美国艺人萨朗·斯通和主流媒体CNN的记者先后出言不逊,妄加指责奥运会和中国抗震救灾,其令人发指的言行,让每一个正直的人都义愤填膺....。C.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栩栩如生....。D.做一个尽量达观的人,在顺境中心存感激,而不起贪恋之心;在逆境中安之若素....,而不起嗔妒之心,才是化解痛苦的最好方式。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阻止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影响,深圳的一些景区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锦绣中华”就雇用了几名退休的阿姨来做景区看管员。B.由于贬谪期间异常艰苦的生活环境,悲愤、忧郁、痛苦的心境,多次无情的水灾,使柳宗元的身体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病”的地步。C.2014年出现在亚运会上的已是一支“大换血”的中国男篮。如果说2013年失利是因为倚重老将,这次失利则是为年轻队员的成长买教训。D.只有牢牢地把握每一分钟,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之中,我们才能创造出不朽的业绩。否则不这样的话,我们的美好愿望将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百花园中,首先耀人眼目的是中央高耸着的一座百花台,。。。。。。①它们中间还有成都从来少见的荷苞牡丹。②再数一数台上的花种,有石蜡红、瓜叶菊、年景花……真是多得一口气也说不完。③他们以大胆创造的精神,打破了“年年岁岁花相似”这个说法,而使人民大众的大花园里,平添出无数“新花”。④那高踞台顶,披着鲜艳彩衣,对游人含笑相迎的,是四川名产杜鹃花。⑤这无数的花草,又各有若干品种,以“一串红”为代表的,就有“一串白”“一串蓝”,不少新品种都是近年来园艺工人辛勤培养出来的。⑥举头望去,仿佛看见一幅峰峦处处,白云缭绕,“遍青山啼红了杜鹃”的美景。A.⑥①⑤④②③B.⑥②①④③⑤C.④⑥②①⑤③D.④⑥③①②⑤5.下列六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分为四组,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没有③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④以乱易.整,不武易:改变⑤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去:离开⑥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错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6.下列各句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译: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译:汉安帝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征召(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键,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啊。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平有器干,颇览书记。仕周,释褐卫王侍读。时武帝逼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王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及护伏诛,拜乐部大夫。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尉迥王谦并兴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宜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上深嘉纳。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后数载,转工部尚书。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曰:“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上于是赦绍。其后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岁馀,除汴州刺史。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位数年,会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平镇淮南时事,进位大将军。仁寿中卒官。(节选自《隋书·长孙平传》)[注]高祖龙潜:指隋文帝杨坚未登基时。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麾.壮士执弼麾:部下。B.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罹:遭受。C.自是州里丰衍..丰衍:充足富裕。D.百姓大戏..大戏:肆意玩乐。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B.尉迥/王谦并兴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C.尉迥/王谦并兴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D.尉迥/王谦并兴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孙平颇有才干,博学果敢。他在北周为官时,做卫王的侍读,并深得信任;侍奉高祖时,他果断擒拿住有二心的贺若弼,解除了高祖的大患。B.长孙平深谋远虑,防患未然。他请求皇帝下令各家各户,每到秋收时节,不管贫富,都要交出粮食,储存在村巷的公共粮仓中,以备不时之需。C.长孙平为人耿直,敢于进谏。皇帝要处决被告发的邴绍,他晓之以理,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忧心圣德”等言辞最终说服皇帝赦免了邴绍。D.长孙平政绩卓著,深受重用。他曾受皇帝派遣,成功地调解了与突厥之间的争执;也因为广受称誉被调任相州刺史,去管理历来“难治”的邺都。第Ⅱ卷(93分)三、(15分)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4分)(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分)1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6分)雨夜读书[宋]陆游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③。[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②仗下:借指朝堂。③天山:边塞地区。(1)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分析。(4分)(2)尾联蕴含着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3分)(1)《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2),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3),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四、(4分)13.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4分)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4分)春丰子恺①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②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③再迟个把月罢,就象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住在都会里的朋友想象此刻的乡村,足有画图一般美丽,连忙写信来催我写春的随笔。好象因为我偎傍着春,惹他们妒忌似的。其实我们住在乡村间的人,并没有感到快乐,却生受了种种的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之间。一日之内,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天气又忽晴忽雨,偶一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一春能有几番晴”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远不及你们都会里的无线电的花样繁多呢。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④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了,肉眼也不易认识。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⑤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温和”上,正是气候最温和的时节。就景色上说,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古人词云:“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出。”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⑥我觉得自然景色中,青草与白雪是最伟大的现象。造物者描写“自然”这幅大画图时,对于春红、秋艳,都只是略蘸些胭脂、硃磦,轻描淡写。到了描写白雪与青草,他就毫不吝惜颜料,用刷子蘸了铅粉、藤黄和花青而大块地涂抹,使屋屋皆白,山山皆青。这仿佛是米派山水的点染法,又好象是塞尚风景画的“色的块”,何等泼辣的画风!而草色青青,连天遍野,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的春色。花木有时被关闭在私人的庭园里,吃了园丁的私刑而献媚于绅士淑女之前。草则到处自生自长,不择贵贱高下。人都以为花是春的作品,其实春工不在花枝,而在于草。看花的能有几人?草则广泛地生长在大地的表面,普遍地受大众的欣赏。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那时候山野中枯草遍地,满目憔悴之色,看了令人不快。必须到了暮春,枯草尽去,才有真的青山绿野的出现,而天地为之一新。⑦一年好景,无过于此时。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
本文标题:山东省平度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班抽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8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