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经济学家热议全球金融危机何时曙光重现
-3--4--3--6--3-经济学家热议:全球金融危机何时曙光重现?国际金融危机正处在一个怎样的阶段?何时见底?今年全球经济形势会怎样?如何评价当前各国的经济救助措施?「步入谷底——快速复苏,难以指望」伯格斯坦:全球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最新数据显示,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我们正进入本轮经济低迷的谷底,也就是最糟糕时期。这一时期可能持续几个月时间,然后逐步稳定。但我们并不指望很快会迎来一个快速的经济复苏,这是由于金融系统的危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解除。全球经济复苏会是缓慢的,呈现L型或U型曲线。目前所有关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显示,这一轮金融危机经历的复苏时间要比由通货膨胀、中央银行紧缩银根等引发的传统危机要持续更长的时间。洪平凡:从全球金融市场的各项主要指标看,金融危机仍在不断恶化,但其恶化的速度有所减缓。现在大家在预测本轮危机何时“见底”,实际上,各个国家、市场乃至经济行业的“见底”肯定有先有后。全球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因此,可以把这场金融危机的“底部”,确定为美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不再上升,信贷市场基本解冻,股市趋于稳定。大多数分析家认为2009年年中可能会“见底”,但也有一些分析家持悲观态度,认为起码要到2010年。当然,受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的调整过程、实体经济的“惯性”、已经出台和正准备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的力度和时效等因素影响,金融危机在美国于2009年年中“见底”还是有可能的。不过,“见底”与“复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即便在金融领域“见底”了,在消费、商业投资、就业等的“见底”将会大大滞后。巴·凡·阿克:我估计,在未来6个月左右,仍看不到这场危机的谷底。美国房屋市场是标志美国经济能否复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目前的关键是,房价与房屋开工率下跌的趋势再也不能继续恶化下去,要想在某种程度上使消费增加到一个合理的水平,这是一个起码的前提条件。至于就业率,未来一段时间恐怕在全世界范围内仍将处于较低水平。「展望新年——一半忧虑,一半乐观」伯格斯坦:具体到今年来说,我的预测是,到年中,经济减速程度将减弱或停止,经济增长将呈现平稳状态。到年底,经济将开始非经济时评洪平凡: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世界经济形势展望》主要编撰人。巴·凡·阿克:“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坦: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4-常温和地增长,增长率也许是1%至2%,不会给人留下太深印象。不过,世界经济在2010年将可能实现小幅增长。尽管如此,我对美国及全球经济还是抱着相对乐观的态度。一方面是因为相信美国采取的大量救市措施将产生效果;另一方面更是由于美国、中国等都在增加政府支出,帮助实体经济走出衰退。另外,日益下降的油价对美国这样的石油进口大国来说是额外的经济刺激。这些有可能推动经济在下半年开始平稳发展乃至复苏。洪平凡:我觉得今年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更为严峻。据测算,全球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从2007年的3.8%下滑到2008年的2.5%,再跌至2009年的1%。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全球人均收入将在2009年有所下降,这是十几年来的第一次。同时,大部分国家的就业形势将在2009年继续恶化,即使下半年经济衰退会停止,失业率仍会继续上升,因为就业要恢复增长必须等到GDP的增长率恢复到“潜在增长率”以上。预计美国经济今年将负增长1%,日本和欧洲主要国家也处于衰退之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将不容乐观。「各方救市——信心是本,合作是根」伯格斯坦: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刺激措施,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金融领域,但没有人知道,这些措施将产生多大效果。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并不够。美联储和财政部将采取进一步行动,新措施应很快就会出台。而欧洲在这方面表现滞后。中国则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政府在去年11月就提出了令人鼓舞、非常具有建设性的经济刺激计划,这将有助于实现中国保持8%的经济增速目标。巴·凡·阿克:在评价目前各国救市计划的效果时,必须看到这样的情况:目前的财政刺激计划,主要集中在遏止就业滑坡,并限制失业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因此,在实施第一轮财政刺激计划阶段,实体经济的复苏不会到来。但是,这个阶段所产生的更多的消费者以及宽松的借贷环境,将为未来经济的复苏打下基础。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从长远来看,目前的财政刺激计划也可能带来风险,表现在它可能使一些国家提前出现大量的赤字与债务,甚至有更多的国家要面临这样艰难的政策抉择:究竟是要通过财政与货币政策来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要通过解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赤字,来全力支持全球经济的振兴。洪平凡:从全球角度看,每个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应对危机的政策,但要想有效地遏止危机的蔓延,必须依靠多种政策的组合:既要稳定金融市场,又要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还应加大国际政策协调力度。如果大多数国家同时采取财政刺激政策,将会增加政策的国际乘数效应,从而整体提高对全球经济的刺激作用。相反,如果放任贸易和金融保护主义的抬头,比如美国一些政客重弹“中国操纵汇率”等贸易保护主义的老调,则不利于加强国际政策合作。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马小宁席来旺经济时评-5-把握“春”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据商务部数据,节日7天,国内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较去年回落2.2个百分点。由于节日期间的集中消费和囤购透支了短期需求,加之产业变数难以充分预计,零售业上半年的内生性增长压力相对明确。但挑战与机遇永远并存,如何把住“春”的机遇,共渡艰难呢?笔者认为,首先危机是显微镜,它既能放大企业的管理漏洞,也能凸显其竞争优势,应对过程也是优胜劣汰的比拼和自我提升的洗礼,现阶段零售企业的决策重心应该放在对国家内需驱动型宏观调控措施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响应上,在中央4万亿元投资保增维稳和十大产业振兴破冰前行的宏观背景之下,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和制定发展战略,抛弃单一打折、促销、低价等过时做法,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夯实内部基础建设和稳步推进服务创新上来。其次,要趁金融形势低迷时抓紧“淘货”,避开业界“战略投资还是短期炒作?”的质疑,深圳茂业继入主成商集团后,2008年内连续三次逆市举牌,先后出手商业城、渤海物流和深国商。对其来说,通过并购实现全国布局显然比自我拓展更加便捷和省力,同时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未来几年零售业并购的升级趋势。大家有理由相信通过适时调控、拉动内需,流动性充裕和高企的储蓄绝对额转化的消费能力能够为国内的零售企业扩充蛋糕的边界,对于具备一定实力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内部整合和关乎价值链完善的上下游兼容,改变增长模式,寻求低成本的外延式扩张和利润蓝海。另外,《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出台,打破了12年来对并购贷款的限制,具有良好信用与主业现金流的零售企业、均有望在行业内部及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获得银行的支持,从而推动中国流通领域形成更加高效、合理的格局。最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连续六次锁定“三农”,提出了28点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其中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等措施,为农村市场消费潜力的释放,为国内零售企业的发展将带来广阔空间,为农民服务也必将是零售业间竞争的又一制高点。因此,笔者认为,伴随着内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探索和确立,国内流通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新契机。但机会永远只青睐有准备的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望梅止渴岂能水到渠成。春来乍到,让我们结网以待曙光东现吧!来源:《超市周刊》作者:凌厉经济时评-6-从零售竞争想到共同创新新年伊始,笔者接到不少业界朋友来电,问候之余更多的话题是危机影响大否、来年如何之言甚多,可见大家对当前形势的关注,多数认为现状就像在“火拼”的时候又浇了桶油,探讨之余,当然会问到怎么换“脸”了,我坦然一笑反问,我们的消费者会拒绝丰富的商品吗?大家会心而笑。的确,关注是必然的,但我们就像零售企业在处于竞争中为何仍要把发展放在首位一样,8年前采访一位零售前辈说过,“跨上连锁这匹快马,想停也难呀”,我们也感同身受,多年置身其中也悟出一个道理,媒体与零售发展规律相同,没有竞争也不会提升,消费者和读者也体会不到“上帝”感觉,如何共同面对,几方面值得我们思考。笔者认为,首在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虽为老套,但不能轻视这句话的内涵,无论面对灾难、危机、竞争、发展都需要有充足的信心,否则就会一泻千里,信心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只是要看我们如何挖掘各自的潜力了。次在创新,每天都在寻求差异,每天都希望从商品、服务、价格、营销、管理上与同业不同,但反思发现更多流于形式、哗众取宠,往往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沃尔玛管理创新永立世界500强前列,家乐福营销创新执世界零售之牛耳,不是朝夕之间,在于长期的沉淀,因此大家不要把战略与战术布局混淆,创新不是无中生有、人云亦云,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已实属不易,如关注一下国际巨头在华的举措,就明白大象已经起舞,而我们小船能否真正调头呢?重在服务,21世纪的零售,服务已不仅是“欢迎”与“谢谢”这么简单,我们是否注重过细节,是否为了平效而放弃了环境的舒适,是否为了“动线”未考虑顾客的便捷,是否在微笑的面孔上加了真诚,是否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过物超所值?是否能拿感激换回感谢?服务已是零售无形的核心产品,有一天如果我们落后了,不要鄙视竞争,而是“上帝”把我们抛弃了。健在执行,执行力不只是规章制度,很多企业制度规范,事事有章可循,但是真正等到轰然倒塌的时候才发现,规章制度如同虚设。在寒冬来临之际,又看到了一批批消失的巨人。而我们在学习先进经验的时候,在与巨头齐肩共进的时候,是否领悟到执行力体现在于人,人的管理最终在于企业文化,否则只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还是那水,只是此水已非彼水了。最终赢在心态,在信心、创新、服务、执行都具备的前提下,我们能否拥有个良好的应对心态呢?在零售业械斗群殴、不当竞争、司法介入的例子比比皆是,能否有“相融共生”的胸襟,能否有竞合的观念,能否拥有一颗饱满激情而又平常的心,是全盘皆赢的关键。源于零售、以示共勉!来源:《超市周刊》经济时评-7-姜增伟:对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充满信心姜增伟说,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最终消费需求。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增长放缓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受到影响,消费心理产生波动,一些消费热点也发生变化。但促进消费的有利因素很多,中央启动内需政策措施的良效正逐步显现,商务部对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仍充满信心。发放消费券是可行的选择关于发放消费券问题,姜增伟说,在特殊条件下采取特殊办法,是一个较可行的选择。成都、杭州发放了一些消费券,对拉动消费起到了推进作用。作为尝试或一种临时办法,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应作为扩大消费的主要举措,同时也要保证建立覆盖面宽的社保体系。在地方发放消费券的同时,今年初我国为7400万低收入者发放了一次性补贴,每人100—150元。中国政府两大举措将对消费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医改,一是教改,如果这两项重要措施出台,对中国的市场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将产生显效。对国内国外商品一视同仁对于美国的“购买美国货”一事,姜增伟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满足自己的市场,仅仅限于本国的生产是做不到的。中国商品市场80%以上还主要基于国内生产,但相当一部分商品是需要从国际市场补充或购买的。包括工业原料品、奢侈品、农产品,我们一年要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小麦、大豆,来弥补国内缺口。每个国家必须要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实现商品大流通,才能发挥各自国家经济的特点,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国家的商品竞争力表现在质量和价格。中国不会实行“购买中国货”政策,只要有需求,不管是国内的商品、国外的商品,我们都一视同仁。培育本土流通巨头不是抑制竞争商务部提出培育若干家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有人担心这会形成行业垄断、抑制市场竞争。对此,姜增伟回应,这是流通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再构。中国
本文标题:经济学家热议全球金融危机何时曙光重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