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如何成功的申报人文社科课题-对国家级教育部社科基金申报的体会和感悟
12013年6月22日北京如何成功的申报人文社科课题——对国家级、教育部社科基金申报的体会和感悟2引言黄河科技学院申报社科基金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实用性。2011年,我校有6位老师,8人次参加了两次研讨会,5位老师当年申报成功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4项。原因:一是个人科研积累,实力,厚积薄发;二是研讨会专家领导指点迷津。交流要点:一、国家级、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选题的创新。交流课题申报书申报成功的体会和感悟。二、简要点评1项国家级、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申请书。3一、黄河科技学院简介1984年10月,胡大白校长从154人高考辅导班起步,滚动积累模式发展。1994年2月,批准实施高等专科学历教育。2000年3月,批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138亩;校舍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在校生30000多人。现有专职教师1188人,外聘教师57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中青年教师中80%具有研究生(含博士、博士后)学历。拥有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医学、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开设有73个本科专业(含22个本科专业方向)、27个专科专业;建有13个二级学院;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面向地方,服务基层,以应用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本科高校。图书馆藏书283万余册;截至2012年,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60亿元。学校现有各科类实验(实训)室84个,实验分室240个,校内实训基地3个。数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被批准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是全国职业技术鉴定培训点和全国现代制造技术数控工艺职业技能培训点。4一、黄河科技学院简介近年内,科研能力显著提升,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学校继2010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后,2011年、2012年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课题、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河南省政府部门招标课题、地厅级科研课题、学校科研课题428项;共组织鉴定(结项)课题29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26项,如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获得各项奖励310项。如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学术奖、河南省科技成果奖等。近期目标:努力申报研究生学历层次教育;愿景目标:力争在2020年办成为地方名牌大学。5二、选题的核心是创新(一)选题题目的创新“选题比你想象的更重要。”“一个有过失的题目不可能做出有价值的东西。”(李怀义博士)题目的确定又是选题的重中之重(曾天山院长)。题是总纲,目是眼睛,“纲举才能目张”,题目必须应展示课题的核心内容。“酒好也怕巷子深”,否则,课题内容很丰富,论证再好,学术性再强,“躲在深山无人识”,也会被淘汰。以下是立项的六个课题题目(含1项2009年课题)。(1)2009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研究》:热点课题(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南古代音乐史》:区域创新课题。(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WSR方法论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引入WSR方法论,老题新作,嫁接创新课题。(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大学组织结构理论的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研究》:赋予转型发展以新的理论,嫁接创新课题。6(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景观资源保护策略研究》:热点新作课题二、选题的核心是创新不同点:1是切中热点,当年曾是热议话题,冲撞力较强;2、5是填补河南省区域空白创新;3是老题新做,视角独特,跟踪创新;4是热点深做,嫁接创新,强化了课题的学术深度。共同点:选题新颖,即有新意,又有价值;用词简练,核心内容一目了然,题目直奔核心主题。这几个题目,大都具有一种冲撞力,能吸引评委的眼球。学术背景:1、2、4的主持人具有一定的学术科研积累,曾有国家级社科课题、国家发明奖、专利发明奖、省级课题;3、5、6均是青年教师,除第5项主持人核心期刊发文较多外,3、6老师学术科研积累较弱,但选题视角独特,推陈出新,有创新点。题目的确定应是课题申请书的精髓和核心,表达的是立项依据和研究内容的统一;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统一。好的题目应是:要在尽量短的一句话中回答“干什么、对象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要反复推敲。题目大小要适中,防止“大题目、小课题”。题目是课题的第一印象,应确切、醒目,题目对课题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题目常常是表述方法简洁明了,语言修辞正确,具有召唤力和可信度。(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河南近代灾荒史研究》:区域创新课题7二、选题的核心是创新(二)选题要跳出“范式陷阱”的制约选题的要点是创新,“范式陷阱”常常是选题创新的囚笼。什么是“范式陷阱”?“范式”一词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核心概念,一门成熟的科学由单一的一种范式所支配,范式为在它所支配的科学内合法地工作规定标准。库恩这样描述科学进步的图景:第一步由前科学阶段进入常规科学阶段,在常规科学阶段范式逐渐明晰,科学家在范式内从事解难题的活动;第二步,由于根本性的难题不能解决,发生科学危机;第三步,危机阶段后产生科学革命,旧范式被新范式革命性地替代;第四步,由科学革命进入新的常规科学阶段,新的范式已经确立。从以上论述中我们知道,相对于尚未诞生的新学科,所谓旧学科就是当下的常规科学,其中的范式就是目前教科书所传授的知识核心,创建新学科所要突破的就是教科书所承载的旧范式。每个人都经常会给自己设置不同的“范式陷阱”。知识越多、学位越高的人更容易陷入“范式陷阱”的囚笼。体制内人员更不愿意跳出优越体制所设置的“范式陷阱”。改革开放初期发财的都是个体户、劳教释放犯。开车出车祸的大部分是专业司机,游泳淹死的都是会水的。高学历的博士给低学历的老板打工也已屡见不鲜。按照常理推论,对旧学科范式的把握程度是其创造新学科范式的基础,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创新。这其实值得商榷,学习的越多,是否有可能在原有的科学范式中陷得越深?从而落入“范式陷阱”。在旧的范式中沉浸越深、学习越多、不断成功的人,越信赖原有的范式,越难以跳出“陷阱”。库恩指出了其危险:如果所有的科学家都曾经是并仍然是常规科学家,那么,某一特定的科学就会陷于某一范式而不能超越它而进步,这是一种严重的缺陷。创新所做的恰是突破旧有知识体系、思维框架和范式。因此,选题创新的要点是一定要跳出“范式陷阱”的制约。8二、选题的核心是创新“范式陷阱”这个概念也许有助于解释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多个革命性创新者大都是大学肄业者的原因,这些人中包括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DELL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戴尔,还有拍出“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这两部全球票房第一、第二、同时正在引导电影史中3D革命的导演卡梅隆,等等。他们由于没有通过现代大学持续深入的学习而陷入既有的”范式陷阱”之中,是他们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范式陷阱”这个概念也许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历来的状元就少有真正好学问的,唐朝第一流诗人李白,杜甫,既非进士,又非翰林。韩愈、杜牧是进士出身,但只能算是第二等。王实甫、关汉卿、罗贯中都不是进士。曹雪芹、蒲松龄都是拔贡。”状元是在八股的范式陷阱中沉浸最深者,而李白、杜甫、曹雪芹却都是文学领域的创新者!我们申报课题时,是否也会陷入“范式陷阱”的困惑?发论文、做课题是大学教师晋升职称的途径。教学是软实力,是定性的指标;科研是硬实力,是定量的指标。定性难于评估,定量一目了然。但是,你如果突破不了你个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设定的原有的科学范式陷阱的制约,就可能在发论文、申报课题中缺乏新意、墨守成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申报课题如何避免“范式陷阱”的制约?选题的关键是创新。写好申请书是申请成功的关键。基金的评审实质上只是对基金申请书的质量的评审。因为:评审过程没有本人答辩或现场了解,没有申辩。所以:评审实际上只评申请书本身。不评实际学术水平。所以:学术水平高不等于申请能批准。9二、选题的核心是创新(三)选题的基本原则选题第一步是要选好题目。选好了题目课题就成功了50%。好题目:其一,来自于留心观察;其二,来自于“他山借石”;其三,来自于个人社科科研和知识的积累。一是选题应是作者熟悉并有科研积累的领域。课题申请书其实是作者平时科研准备工作的积累和升华。课题1,2,3,4,5,6的主持人所选课题均是他们熟悉并有科研积累的领域。二是所选课题应是作者感兴趣、学校有优势的课题。课题1,2,3,4均是主持人有兴趣,学校有优势的课题。三是所选课题应具有前瞻性。可能是作者终身要从事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也应是国内外受关注、有发展前途的重要领域和方向。题目1、2、4的主持人就是如此。四是所选题目立意要新,必须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目标性;可行性。创新性;科学性;目标性;可行性是选题的四项基本原则。1.创新性原则创新是选题的首要原则,创新是基金申请的灵魂,也是评议和能否批准的关键。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创新就是挣脱“范式陷阱”的制约。10二、选题的核心是创新用自然科学的观点解释:创新的本质是非平衡相变和非线形分岔,而非平衡和非线形只有在系统势大于某个临界值时才能产生。现代社会创新的本质在于科学、管理、计算机、网络及全球化造就了超过临界值的越来越强大的信息势。(1)原始创新:填补空白或修改传统的理论;新理论、新方法的发明创造;原始创新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探索精神、独立思考,不惟上、不惟书。课题2、5是填补区域空白,可称为区域原始创新。(2)跟踪创新: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补充、完善现有理论;对原有技术、方法进行修改后,产生1+1>2的效果。前提是善于和勇于“怀疑”和“批判”。例如:课题3《基于WSR方法论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老题新作。有关课题3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内研究的人很多,成果也多,很难出新意,但是主持人选对了切入点,在论述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时融入WSR方法系统论,赋予了老课题以新义。WSR是“物理(Wuli)一事理(Shili)一人理(Renli)系统方法论”的简称。是中国著名系统科学专家顾基发教授和朱志昌博士于1994年在英国某大学提出的。它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11创新的内在规律文化的直觉:蓄势待发→势不可挡→势如破竹→创新分岔科学的逻辑:创新→信息势作用下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30%的创新70%的风险打雷时高电势作用下电流的闪光分岔12(3)嫁接组合创新:把前人的有关理论嫁接到自己所研究的领域中。例如课题4,已有学者对大学组织结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高校转型是热点话题,把一个热点、大学组织结构理论引入到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而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是作者熟悉的领域,就实现了嫁接组合创新。《基于大学组织结构理论的民办高校转型研究》;申报三次才成功。这一课题申报书内容基本没变,题目修改了数次,第一次的题目:《创建应用型大学:新建民办本科高校组织上转型的途径》,第二次申报的题目:《民办高校组织结构转型途径的研究》。第一次申报的题目给人的印象是创建应用型大学是课题的重点,应用型大学的研究课题国内研究的很多,已毫无新意;第二次申报题目给人的印象是组织结构转型途径是重点,依然缺乏闪光点,前两次申报,大学组织结构理论这一闪光点始终在题目上没有显示出来,内容再好,“躲在深山无人识”,其结果是失败再所难免。三者比较,显然,后一个题目抓住了课题的主题和亮点,提升了课题的学术和理论价值。所以,选好题目课题申报就成功了50%。感悟:如果早一点
本文标题:如何成功的申报人文社科课题-对国家级教育部社科基金申报的体会和感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0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