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川教版历史复习知识点表格
初三上学期历史复习表格一、古代亚、非、欧奴隶制国家。类型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古国或地区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包括新月地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古巴比伦王国其它地处流域或濒临海洋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地中海东岸亚洲南部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政权发展概况①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国家。②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国家建立,首都孟斐斯。③公元前15世纪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埃及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①约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①希伯来人[犹太人祖先]建立希伯来王国。后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太。②腓尼基人建立奴隶制小国。①约在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②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雅利安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整个印度半岛。①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夏朝建立,中国进入奴隶社会。②公元前476年,中国奴隶社会结束。文明象征、重要制度、社会情况①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②古代文明象征[埃及国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金字塔[埃及国王巨型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和狮身人面像。汉谟拉比法典:①性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②历史地位: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①古代印度社会制度——“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性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特别是婆罗门阶层的利益。②公元前6世纪,佛教诞生。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开始向古代印度以外传播。文化①文字:创制象形文字。②历法: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③建筑:金字塔和卡尔纳克神庙。④推算圆周率为3.16,能计算多种形状面积。⑤医学:制作和保存干尸“木乃伊”。①文字:古代西亚人使用楔形文字,腓尼基人创立腓尼基字母。②天文历法:古代两河流域人们编制了太阴历和创立星期制度。③建筑:两河流域的“空中花园”。④数学: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使用十进位法和六十进位法,把圆周分为360度。⑤文学:古代西亚有“诺亚方舟”的神话故事,收入基督教的《旧约圣经》里。①数学:发明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这些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和现在通用的计数法。②长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欧洲奴隶制文明古代希腊古代罗马斯巴达和雅典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爱琴海地中海①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爱琴文明出现。②公元前8世纪,希腊的重要城邦国家斯巴达和雅典建立。③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5世纪,雅典成为地中海霸主。希腊衰落原因:斯巴达和雅典等城邦的内战。公元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出兵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①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②公元前2世纪,罗马打败迦太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奴隶起义]。③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帝国开始的约两百年间,史称“罗马和平”时期。④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①斯巴达特点:内陆国家,农业为主,崇尚武力,少数奴隶主贵族掌权。②雅典特点:近海国家,工商业发达,崇尚文化,奴隶主和公民广泛参政。③雅典在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处于全盛时期,古代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亚历山大东征影响:一方面带有侵略性,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另方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①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性质: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②1世纪时,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境内的中东巴勒斯坦一带。4世纪,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③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结束。①史诗神话:有古希腊神话[主要由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组成],盲诗人荷马的《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最著名的长篇文学作品之一。②戏剧: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著名剧作家有“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埃斯库罗斯代表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③史学:有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和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④科学: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毕达哥拉斯定理;亚里士多德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⑤建筑雕塑:著名建筑有雅典卫城中的雅典娜女神神庙,雕塑有雅典娜女神雕像。①史诗神话:诗人维吉尔的《伊尼特》。②史学:历史学家李维著有《罗马史》。③科学:罗马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普林尼著有《自然史》。④建筑雕塑:著名建筑有圆形剧场,万神殿,高架引水桥。⑤语言:有古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拼写拉丁语的拉丁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二、古代欧亚封建国家。国家名称欧洲封建国家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英吉利王国政权发展概况①5世纪末,法兰克王国建立[日耳曼人中的法兰克人建立]。②查理在位时,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建都亚琛。800年,查理加冕为皇帝[查理大帝],查理曼帝国诞生。③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瓜分帝国,这三部分后来分别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个国家。①5世纪中期,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萨克森部落进入不列颠,建立国家。②9世纪早期开始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政治措施改革和经济情况①查理曼在位期间的主要事迹:通过战争,使法兰克王国疆域扩大到欧洲中部;加冕成为皇帝,诞生了欧洲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查理曼帝国;在位期间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办学,培养人才;派人搜集和抄写希腊、罗马的文稿,为后世保存了许多珍贵古籍。②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确立:约9世纪;西欧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封建主和农奴之间的阶级矛盾。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土地,形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础[特点:庄园里自给自足,商品经济不发达]。③中世纪西欧经济情况:西欧封建社会的最初几百年里,经济发展缓慢,城市落后,工商业不发达。11~12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进入发展阶段,城市增多,巴黎和伦敦不但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大都市。15世纪,英国、法国发展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名称东亚封建国家西亚封建国家朝鲜日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权发展概况①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北部的高句丽和南部的百济、新罗[原是奴隶制国家,后过渡为封建国家]。②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③10世纪,王建建立高丽王朝。14世纪末,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建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①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时,大和统一日本。②646年,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改革后大和改名为日本。③10世纪中期,武士阶层形成。12世纪末,将军[武士集团的首领]掌握国家大权,天皇成为傀儡,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①8世纪中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形成。首都巴格达。②10世纪,帝国分崩离析。①13世纪末,突厥人首领奥斯曼在小亚细亚建国,奥斯曼土耳其建立。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灭亡拜占廷帝国,移都君士坦丁堡,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③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政治措施改革和经济情况①大化改新原因(或背景):7世纪时,大和国的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混乱。孝德天皇在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皇室和要求改革的贵族拥立下即位,颁布了改新诏书,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②大化改新主要内容:土地归属国家,国家每6年按照人口把田地分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受田者死后,田地归还国家;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③大化改新历史意义: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帝国特点:①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承袭被征服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传播伊斯兰教。②帝国首都巴格达是一座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①国家特点:军事封建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国家首领称为素丹,集政治、宗教权力于一身。②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给世界带来的不利影响:奥斯曼土耳其实行严厉统治和残酷剥削,使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向过境商人征收重税,对东西方贸易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三、文艺复兴。文艺复兴[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发展14世纪开始在意大利兴起,15世纪后半期扩大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文艺复兴性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思潮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资产阶级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能够创造业绩,也应该享受生活,力图打破天主教会和封建神学的精神桎梏。人们把这种提倡从人出发而不是从神出发思考问题的思潮称为人文主义。]称为文艺复兴的原因由于当时天主教会的势力还很强大,人们只能借用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表面上看,好像是古典文化的复兴,因此,这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作品或成就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意大利文学但丁[诗人]《神曲》[著名长诗]作品中表达自己的善恶标准和对天主教会的厌恶。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最早明确提出以“人的学问”来代替“神的学问”。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绘画]作品虽然取材于宗教传说,但是刻画出来的却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米开朗琪罗《大卫》[雕像]和《创世纪》[壁画]拉斐尔圣母像[绘画]欧洲其它国家的代表人物拉伯雷[法国作家]《巨人传》[长篇讽刺小说]塑造了贤明君主形象,对腐朽的教会和饱食终日的贵族进行了无穷讽刺。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堂吉诃德》[小说]通过主人公在游侠生活中的遭遇,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抨击教会的专横,揭示人民的困苦。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人类才智的赞美、对贪婪自私的诅咒和对爱情友谊的歌颂。自然科学奠基人代表人物成就天文学领域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对天主教会所维护的“地球中心说”发出挑战。意大利的布鲁诺、伽利略和德意志的开普勒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证明新天文理论的正确性[伽利略制作天文望远镜来观测星空,证明新天文理论的正确性]。医学领域哈维[英国医生]发现了心脏的功能和动脉、静脉的不同作用,探明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四、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殖民掠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或背景①15世纪,随着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日益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强烈。[14~15世纪,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发明,在欧洲广泛传播;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热那亚首先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②《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西欧人对东方的向往。③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垄断东西方贸易,大获其利。西欧国家非常嫉羡,都想分一杯羹。④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阻碍东西方贸易,西欧国家迫切开辟前往东方的新航路。支持国家葡萄牙西班牙[热衷开辟新航路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航海方向沿非洲海岸,目标向东,探寻航路。一直向西,希望绕地球到达东方。航海家迪亚士[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人]哥伦布[意大利人]麦哲伦[葡萄牙人]航海时间1487~1488年1497~1498年1492年1519~1522年到达地点沿非洲西海岸航行,绕过非洲最南端,进入印度洋。沿迪亚士开辟的道路,航行到印度。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哥伦布以为到达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横渡大西洋,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通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回到西班牙。航海成果发现好望角找到通向东方的新航路发现“新大陆”船队完成了世界第一次环球航行开辟新航路的意义是继郑和远航之后人类航行史上的又一壮举。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开辟新航路的影响①为欧洲国家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加速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给亚洲、非洲、美洲带来深重灾难。②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本文标题:川教版历史复习知识点表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1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