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电子政务考试题部分答案)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信息化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信息化建设——以成都市为例主讲人:王谦博士、教授电子治理:内容大纲1.城乡统筹提出的背景2.城乡统筹的内涵3.信息化的内涵4.信息化在推进城乡统筹中的作用5.副省级城市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综合比较6.国内城乡统筹信息化发展现状7.成都市利用信息化进行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判断8.成都市利用信息化进行城乡统筹发展的SWOT分析9.成都市利用信息化进行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战略10.成都市统筹城乡信息化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一、城乡统筹提出的背景(一)理论背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他们认为:在人类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城市与乡村要经历三个辩证发展的阶段:城乡依存、城乡分离和对立、城乡融合,也就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逐步地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无产阶级立场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是像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马克思“城市和乡村独立的消灭不仅是可能的,它已经成为工业生产本身的直接需要,正如它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事业的需要一样。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现在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毒才能排除,只有通过这种融合,才能使现在城市中日益病弱的群众的粪便不致引起疾病,而是用来作为植物的肥料”——恩格斯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实现城乡统筹的一个标志——斯大林观点消除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三大差别,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准备条件——毛泽东观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二)时代背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建设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于长期的城乡分割制度使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没有与工业化同步进行,工业发展速度很快,而农业由于缺乏资金发展缓慢。农业的落后导致农村的落后,农村和城市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形成了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二元经济结构。世界银行认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家的城乡差距约为1.5倍,如果超过这个度,城乡差距过大,不但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导致生产要素流动受阻,还有可能导致市场体系建设受阻,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甚至会影响到国家政局的稳定。国家对城乡二元结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之一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两个趋势”: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期。十六届四中全会完整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城乡协调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城乡统筹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基于整个国家要求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背景下,成都市“十五”期间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从领导机构、资金保障、人员配置、土地流转政策等方面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二、城乡统筹的内涵城乡统筹实质上就是打破城乡不平衡发展模式,形成城市和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动态平衡关系,农村在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下不断发展,农村又为城市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支持和保障,从而使城乡总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改善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一)城乡统筹的概念城乡统筹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所以在概念理解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程度的偏重。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城乡统筹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间差别,从而使城市和农村融为一体。规划学者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城乡统筹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经济学界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城乡统筹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调,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间的合理分布,实现协调发展,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城乡统筹是城市化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一种感受。城乡统筹是发生在生产力水平或现代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当高的时期。城乡统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城乡统筹绝不是全部农村都转变为城市的过程,更不是城市乡村化。但城乡统筹不是指消灭城乡差别,而是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的过程。综上:城乡统筹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城市与乡村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过程。(二)城乡统筹内涵城乡统筹体现在城乡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是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取得突破。总而言之,城乡统筹就是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摆脱城乡分割、重工轻农、重总量增长轻结构优化等发展模式,改变重城市、轻农村及“城乡分治”的传统观念和不合理体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财政开支和重大经济政策进行科学规划,实现城乡统一统筹,更多的支持农业、关注农业、关心农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要实现城乡统筹,关键是在平衡城乡经济社会关系、城乡生产力地域布局、城乡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城乡平等发展政策与体制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和创新,构建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框架。实质:充分运用市场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有机融合,使城乡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使城乡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使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向有利于农民快步奔向小康的目标优化,实现整个社会快速、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突破口:解决城乡资源双向自由流动问题。按市场规律原则,在城乡间建立平等的市场交易规则,以市场平等原则确立城乡间的制度安排,实现城乡资源的自由流动。中心:培育、发展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从长远来看,目前的城市反哺农村,向农村倾斜政策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城乡统筹最终目标是构建制度一体化、市场一体化,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特色化等路径,逐步把向“三农”的倾斜式“输血”变为“三农”的自强式“造血”,真正培育和增强农业、农村、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信息化的内涵以组织目标为最高目标,支撑各级决策者决策、服务各类使用者为目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路为载体,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标准、安全为保障的综合体系。在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技术是工具,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核心,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信息化能否发挥应有成效,主要靠信息资源起作用。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倍增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增大了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品种、改进质量、减少污染等,而且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和整合技术创新资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二是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信息化的推进为信息产业发展开拓了更为广泛的市场空间,从而不断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另外,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由于信息服务业迅速兴起,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同时信息化的推进也引发了一场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在社会、组织、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深刻变革,社会管理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发生变化。信息化对管理变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促使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二是使信息管理成为管理的重要内容,即加重了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统和利用的过程;三是管理者的角色和定位发生调整。信息化不仅使经济领域发生根本性革命,而且对政治、社会、科技、军事、生活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导致社会形态发生变革。四、信息化在推进城乡统筹中的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统筹是我国在新的历史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创建和谐社会、加速城市和乡村现代化交汇融合的重要发展战略。城乡统筹将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正为这一过程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可以预见,在新技术产生新生产力的今天,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将把我国的城乡统筹进程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城乡统筹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将成为加速推进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下面从七个“一体化”来谈谈她的作用:1、信息化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城乡城镇体系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资源优化配置、公共配套服务共享、生活环境良好、产业布局科学的新型城乡空间布局体系。2、信息化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信息化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一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拉长产品链条,提高产业和产品层次;二是通过信息服务,推动收集、加工、处理、分析以及信息中介、网上科学教育、网上农产品交易、网上结算、定单农业、物流配送等一系列信息活动,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三是信息化使信息和知识作为新的资源要素,融入城乡产业化各环节,引导、控制并改变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的集约程度和配置关系,产业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科技和知识含量将显著增长,从而极大地提高产业生产经营能力;四是通过信息技术融入城乡产业化经营过程,通过计算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减少决策的失误、降低管理成本与风险;通过进入乡、县、省市乃至全国和全球的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政策信息,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生产和合理销售自己的产品;通过进入外部的信息网络,广泛获取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选择和学习最适用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三次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五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保证信息畅通,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农产品和企业生产产品市场流通效率。3、信息化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信息化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指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提高城乡社保管理方式和效率,推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化。一是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规范城乡劳动就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从而形成城乡一体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4、信息化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信息化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城乡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共同协调发展,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事业发展网络体系。一是通过快速、方便、廉价、交互等现代通讯网络,把优质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引入到课堂,把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文化输送到农村地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以及贫困地区,使城乡共享先进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鸿沟,提高城乡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和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二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渠道,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网络,通过数字图书馆、数字影剧院、数字音乐厅等信息设施,使城乡可以共同享受文化熏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建立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系统,实现卫生政务的电子化,医疗服务的网络化,公共卫生管理的数字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医疗卫生的公平性。5、信息化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信息化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构筑一条城乡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信息通道,打破城乡经济要素分割的格局,促进劳动力、资金、商品、技术和信息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功能互补。通过实物市场和网上市场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网络招商、电子商务,以信息流整合传统物流,有效降低企业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加强与国内外客商的联系,有效地拓展业务。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的有效衔接,处理好农业生产
本文标题:(电子政务考试题部分答案)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信息化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