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如何有效设置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浅谈如何有效预设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摘要]:本文通过几个例子交流了如何有效预设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四种主要方法,能有效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学预设问题。首先从研读课标到研读教材,明确“合作学习能实现本课时的哪些目标”;在何处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开展合作的效益是否大于不开展合作的效益;分析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其次,准确把握设计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如在数学学习中要求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来构建概念或验证结论时设计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在解决开放性问题时设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学生意见分歧很大时,设计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习。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预设要以方式、路径不唯一的问题驱动,又要讲究层次和梯度,问题间联系紧密、逻辑性,还要注意预设难度要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能力。[关键词]:合作学习;理解教材;创造性;最近发展区;分工合作;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合作交流”,不但在“认知”方面能有收获,在“非认知”方面也能有收获: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正确认识,尊重别人的品行,愿意交流的习惯,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善于合作的技能。这些情感态度的发展,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Dale)1964年提出“学习金字塔”(Coneoflearning)如图1:理论表明,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的学习效果均在50%以上,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能提高学习效果,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自主学习的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不是在教学中有小组合作形式就高效了呢?然而时至今日,真正实现有效“合作学习”的课堂极少,更多的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图1效的“伪合作”。究其原因,是对以下本源性问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小组合组中教师能起到什么作用?是不是所有初中数学课程内容都适合与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开展小组学习?这些均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研读《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前充分做好预设。那么怎样在教学设计中有效预设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浅谈我的看法:一、理解教材是有效预设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认真研读教材、研读《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预设合作学习首先就必须明确“合作学习能实现本课时的哪些目标”.从教学效益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承认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就必需回答为实现目标“开展合作的效益是否大于不开展合作”这一问题。明确哪些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会更好。为此需要我们教师潜心研读剖析教材,分析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二、准确把握设计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层面出发而讨论的一种学习手段,在设计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更多考虑探究的因素,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和具体学情出发,设计一些值得探究,可以探讨的问题或载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数学学习要求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来构建概念或验证结论。在操作验证时设计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操作的分工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在《图形的旋转(一)》中,小组分工合作探索平面图形旋转的性质。1、请独立思考下列问题:(1)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形状、大小是否发生改变。(2)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对应边、对应角、旋转角、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什么数量关系?2.小组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验证你的猜想(1)以硬纸板上挖有的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2)在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多边形图案(如△ABC)(3)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在白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多边形(如△DEF),移开硬纸板。3.小组分工合作4人为一个组分工合作(1号队员为协调员、2号队员为操作员、3号队员为绘制员、4号队员为组织员与汇报员,以后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轮流当1、2、3、4号队员)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1号队员按住挖有一个小洞O的硬纸板及在硬纸板下面的白纸以保证硬纸板旋转时保持在同一个平面内。(2)2号队员一手按住小洞O,另一只手在白纸所在平面内旋转硬纸板。(3)3号队员在2号队员旋转前与旋转后分别画出旋转中心、原图形、旋转后图形。(4)4号队员组织前三位队员实验、组织全组队员交流、验证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负责汇报本组结论。此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用于所有用实验探究得到数学结论或构建概念的模型。(二)、解决开放性问题时设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对于开放性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方法,倾听同伴的意见,弥补自主探索的不足,达到共同提高。如在初三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时,请学生设计一个关于一元二次方程定义或判断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的陷阱题时,我所任教的九(4)班设计情况如下:基础差的学生大多设置的是如2130xx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等问题,基础中等且听课认真的同学设置的问题大多如1(1)380mmxx当m=?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基础好或有点小聪明的同学老想设置一个老师讲得少,能把同学难倒的陷阱题如:1210(2)kkxxk,当k=?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又如当m=?时,方程2(1)210mxm有一个实数根,他们认为要复杂些,且以往没见过,他们想要创新,此时让学生交流结果,互相取长补短是很有必要的。(三)、在学生意见分歧很大时,设计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此时学生探究兴趣最浓,可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讨论,引发思维碰撞,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表达的准确性都能得到提高,并能培养学生聆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也可以“兵教兵”的完成很多教学任务。三、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时,独立思考是前提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辩证关系,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而合作学习较独立思考能够起到“整体大于部分和”的效应。没有独立思考的小组合作,有的只是表面的“温度”,难以有思维的“深度”,高效的合作学习一定是成员间彼此思维产生了有效的碰撞,从而产生了高于个体先前认知水平的新思维,提倡合作交流并非是要合作学习取代个体的独立学习与思考,而是在改变与过分强调个体学习与思考的单打独斗式学习,是学习方法多样化,并提高这些学习方式的内在品质,增进成员的独立思考并完善合作学习是提升合作学习品质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设计合作交流学习时要先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对而言既有利于全体又能照顾个体,教师对数学薄弱生的态度是小组合作的关键,合作学习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互帮互助以及在提升学习自信基础上的对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使数学薄弱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参与效果,我们对小组合作的问题要设计得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如我校处于城郊结合带,学生基础差,而我所带班级九(4)班整体处于学校中间水平,很多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时要起点低、落点高,让数学薄弱生能迈过。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数学薄弱生不至于被动的成为别人思想的填充器。总之,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预设中要考虑的因素还很多,除了以上几点,比如如何分组、组内角色分配、小组建设、如何评价等等,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高效,才能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或者只是形式上的合作而没有涉及合作的本质。[参考文献]:1.王尚志、顾沛、储瑞年,数学教学的实施,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2012.2.黄翔,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2012.3.马云鹏、王尚志、张思明,数学评价的实施,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2012.4.孙学东,“五问法”设计数学合作学习[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4.105.周立志、范丽玲,分享式教学的实践与感受[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4.76.雪栋、成月芳,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四辩”[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67.李克明,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堂数学版,2011.7-8
本文标题:如何有效设置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1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