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篇【美国金融危机】生清贫兮一白丁,死困骞兮破皮囊。居陋室兮册满璧,执残骸兮弃山旁。一也许有人会问,笔者的这部书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是什么寓意?佛家金刚经有偈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在《大国游戏》第一卷里,笔者的看法,是将来这个世界将是中美两个大国的游戏舞台。而这两个大国在中亚和中东的博弈,将是未来世界的主要看点。在这两个大国的框架下,一个无法统一的欧盟,一个不甘落魄的俄罗斯,一个抬不起头的日本,还有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印度,会是两强之间主要的“次大国”,在两大国中间合纵连横。而许多小国形成的国家联盟,如阿拉伯联盟、东南亚联盟、非洲联盟、及未来的拉美联盟,就会在这场游戏中扮演供大国逐鹿的舞台的角色。本来在《花开花落》里,应该继续这个主题,去谈北美如何“花谢”和东亚如何“花开”,但不料八月奥运一开幕,不甘落魄的俄罗斯出来搅局。因此,论述的课题,就从美国衰落和中国复兴转移到了第三点,这就是欧洲的整合。欧洲的整合告一段落,那么在读者手中的这第三卷《梦幻泡影》里,笔者的话题会回到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大国的相关话题,正好为时局下美国的经济危机和中国的发展转机,提供一个即时的分析。“梦幻泡影”这样一个名字,与美中两国的领导阶层以及他们能给各自国家带来的命运有关。对中国而言,虽有汶川大地震显示出来的众志成城,北京奥运会表达的蓬勃生机,但仍然面临着如何使经济发展模式顺利转型,如何解除城乡二元化、社会阶层分化导致的贫富差距分野乱局的重担。中国的精英领导层如何应对挑战,成功的走出这个大国发展历程中的阶段性危机,从而不至于将建国来前三十年工业化,后三十年活力化整出来的好端端经济底子弄到拉美化、菲律宾化,将会是一个事关重大的命运抉择。如果应对乏力,像前几年那样,被动的走一步看一步,无法主动的引导经济转型,那么这历史上中国复兴的最好机会,就将与我们这一代人擦肩而过。从而我中华成为一个富强大国的愿望,就会化作一个梦幻。对美国的领导精英(不只是政府的高层官员,还包括思想界、学术界、商业界、工业界、科技界、军界等)来说,现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整体经济危机和美国地位衰落的困局,缓解焦头烂额的海外用兵及外交政策引发的国际地位颓势,寻找破局的良策,也是一个重大难题挑战。如果应对失当,那么美国继续保持世界超级大国的企图,就会破灭为一个泡影。到底中国的领导层是否能够应付这个世纪大挑战?这个问题,不光取决于当前的领导人,以及下一代的接班人是否具有战略眼光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在于中国是否可以发展出一批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研各界,具有清楚头脑和敏锐判断的专才和通才,能够为领导人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政策选择。而且,还需要在全体人民中形成共识,减少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摩擦,让国家上下,无论是条条还是块块1都可以进行最优化的整合,达到全民一心,其力断金。至于美国,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本篇日记成文于2008年国庆节期间,大规模实体经济衰退刚刚抬头。——编者注),控制在一个让这半个多世纪享受惯了的美国人民可以接受、国家长远发展不受损害的水平上;如何在美元日益失去其国际金融地位,美国依赖强大军力控制非再生能源的垄断格局逐渐消失的大趋势下,从依赖于战争掠夺的石油经济,转换为依赖自身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新经济。也就是说,美国不能再继续像过去二十多年那样,出兵打杀抢能源,招摇撞骗赚亚洲,风风火火垒债台,又全民不负责任稀里糊涂懒懒散散地混日子。美国想要摆脱危机而凤凰涅磐,应当真正恢复美国两百年前立国时的发明创造、辛勤工作、吃苦耐劳、朴朴实实的传统,重建国家。如果能在新能源、基础建设、教育和健康保险制度变革上重启炉灶。如果能一方面打压花里胡哨的华尔街,一方面限制玩物丧志的好莱坞,那么美国的前景不是没有希望。二中国面临的挑战,笔者在《大国游戏》和《花开花落》里都有些论述。由于中国的现实情况比较复杂,加上笔者对当前局势的掌握,未免有鞭长莫及之嫌,因此开出来的药方,不一定完全对症下药。但是,笔者希望的是对这些问题展开一个讨论,让大家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面对不可逃避的问题,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由于中国在过去几年造就了今天的对外依赖特别是对美依赖较强的经济结构现状,因此,中国现在要搞清楚的是,美国的经济到底会变成如何一个情况,及美国的救市计划(TARP,本篇日记写作时——08年10月的7000亿美元救援正在两会表决通过中)是否1条条,指不同的行业,快快,指不同的地域、省份。是中国治理历史上经常用到的名词可行。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判断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有多大,决定中国应该怎样面对这个问题。笔者的基本判断是,美国的救市计划还是一个新的忽悠。这个计划,对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普通人可能受大众媒体报道影响,以为现在美国政府才开始救市。其实,如果从广义的美国政府(包括美联储——美国的中央银行这种“私有-官权”机构)来看的话,美联储早在07年8月就已经开始不断的“救市”,其救市总金额到目前(08年10月为止)也许已经超过了万亿——只不过花样叫法不同罢了。具体的说,从07年下半年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除了不断的密集使用降低利率,鼓励经济贷款从而创造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货币这种传统办法外,还通过自己创造出来的新的(基础)美元货币2超额买入债券(当时主要还是国债)的方式向市场注入资金,企图将危机化解。但是到随着当年年底美国最大的放贷公司之一——“全国金融服务公司”(CountrywideFinancial)爆棚开始,每次美联储的普通“救市”,都无法解决在金融系统里四处蔓延的山火,于是我们便看到之后的熊士坦-贝尔斯登、房利美房地美、雷曼、美林、AIG、华盛顿互助银行等巨型金融机构纷纷陷入的困局。图1.1美联储从07年1月到08年10月的资产3总计美联储刚开始的应对方法是比较传统的两手运作。一是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为经济发2一个现代社会的货币体系是一个倒金字塔,下部底端是现金或(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等“基础”货币,再在这一基础上通过贷款/存款等方法,扩张出人们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这一“上层、表层货币”。后文将再行论述。读者只要认为中央银行直接创造出来的新(基础)货币,通过种种方式如“购买”社会证券的办法流入社会,其能带动更多的派生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出来即可。3美联储用自己制造的美钞/基础存款买入这些资产,所以资产总额扣去少量数额后等于美联储发出去的基础货币存量。可见美国从2008年9月中旬起基础货币发行剧增。展提供一个气垫,让市场上的私人借贷成本降低。二是用美联储打开自己的贴现窗口(DiscountWindow),提供资金给商业银行,后来又扩大到投资银行,让大家的手头上的货币还可以勉强对付周转,以避免大家因为同时遭遇手头资金周转困境,扎堆一窝蜂贱卖资产,引发金融风暴。而当时之所以采取这个方法,主要是美联储的伯南克(此君系格林斯潘后的又一个犹太主席)认为,金融体系的基本面(主要观测商业银行)还比较好——过去的贷款都还是能周转、还上的,现在出现点“小问题”,不过是因为过去几年房地产业推出了太多的新房屋,且房价确实飙得过高,需要进行回稳和消化,导致有些贷款暂时没有办法还上。如果等房价回复到正常水平,那么就和过去顺利偿还贷款没有太大的差别,只不过是耗费时间长一些,比如换贷期多延续几年。既然只是这样的小事一桩,那么美联储还是可以应付的。当时,大部分商业银行4在进入这个危机时,自己眼瞅着手上的资金(由于银行账户自己是货币载体,所以这里的“资金”就是指底一层的基础货币,如现金等5)还很充足,甚至比1990年那场经济危机6的状况还要好。所以美联储根据这个暂时的表象,得出结论:金融系统问题是只不过是资金相对于平时比较短缺的问题,而不是银行的坏账问题(即贷款还不上的问题),只要多提供些临时资金(流动性)就可以稳定整个金融系统的周转。不知道为什么,向来在商业界打滚,头脑清醒和眼光锐利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会赞成美联储的判断,并上报布什总统,结果导致了布什政府对美国经济状况“基本面还不错”的错误认知判断。但是,当危机进一步深化时,大戏逐渐拉开,人们发现真正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并不是商业银行,而是那些缺乏管制的“影子银行”系统——包括金融公司7、私募股权公司8、投资银行9、政府支持的非存款金融机构(如房地美房利美)、对冲基金和许多账外交易实体10。这些非银行的银行企业,不受政府管制,于是使用远远高于银行(银行受美联储准4商业银行,即居民可以在那里开设存款账户的金融机构。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都不提供存款账户开户。5有关货币的理论请参考本卷中后部分。61990年美国的金融体系“小”危机,系美国原来的地区储蓄放贷互助银行(SavingandLoan,简写为S&L,一种社区平民银行,在罗斯福时代以后大发展,服务于本地社区人民大众的房地产贷款,由社区平民共同拥有)在80年代卷入垃圾债券、以及部分地区的房地产泡沫后,在泡沫爆裂时发生的危机。7金融公司,FinancialCorp.一般指的是不提供存款服务,但从事放贷包括消费者放贷和房地产放贷的贷款公司。8私募股权基金公司,PrivateEquity,指的是一种经常从事于非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从上市或再上市中牟取暴利的金融企业,如从军火商转业的凯雷、当年与垃圾债券名字相连的KKR(科赫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合伙公司,现改名KKR集团)等就是此类。注意这个东西和中国近几年来所谈论的“私人合伙凑钱”在中国A股市场上炒股票的“私募”并不相同。9投资银行,InvestmentBank,即不做“投资”(金融界的“投资”一般特指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行为,见上),也不是“银行”(金融界的“银行”一般指可存款的商业银行),经常“空手套白狼”的证券公司。10账外交易实体,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了规避会计监督而在自己的账本之外设立的规避法律但参与实际业务的各种法人实体,比如注册在开曼群岛(CaymanIsland)、英属维尔京群岛(BritishVirginIsland,BVI)这种避税天堂小岛国上的“公司”。日益曝光的“特殊功能实体”(SpecialPurposeVehicle,SPV)备金及巴塞尔协定的制约11)的超高杠杆融资方法12,将信用泡沫推到了极致。这种体系表现出来的恶果,也是笔者在《花开花落》的结尾部分疾呼金融改革要想好、慎重的原因。因为一个多月前(08年9月),笔者听到国内有关部门似乎要继续以美为师,效仿花旗国对国内的金融体系继续整容手术,颇感着急,于是在第二卷结尾的时候,紧急加入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建议,强调要建立国有银行为主的融资体系,限制这类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为所欲为。美国的房价开始下跌之时,这些机构——包括贷款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的坏账开始大面积出现。而出现坏账与单纯的资金短缺问题不同,你不可以靠借贷的方法来解决坏账问题。如果你银行的经营得不错,只是资金滚动暂时短缺,忙于拆东墙补西墙,无法运作,那么借给你钱,就可以帮你周转过来,度过一时之需。而如果你经营出了大量坏账,就算是借给你钱一分钱利息都不收,那么也无法改变其资金方面的困境。这也就好比水车出了问题,如果是缺水转不动,加水即可,如果水车已经朽烂,那么放到河里它也转不起来。那么此时通常的方法是向银行注资,使其可以将坏账冲销(所谓向银行注资,广义来说也有多种形式,按下不表)。当然,如果你那个坏账窟窿太大,那么就是个无底洞。如果是私人机构来向窟窿扔钱,注资进来拿了不少这些银行、投资银行增发的股份,以为自己便宜的抄了个底,其结果很可能就是那些银子从此银沉大海,连个水漂都看不到。譬就是其中一类。这种实体用处广泛,未必是为了做证券交易,但总和绕过某种法律限制有关联。简单的说,SPV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完会计和法律游戏,把它从投资者借的钱,变成投资银行的收入。11银行准备金率,主要是通过银行收入存款再以此基础货币进行贷款,过程中由于谨慎随时应对提款需要而由法律规定的必须将一部分货币留存下来作为准备金的比例。其倒数为货币乘数的“上限”(如准备金率为10%,则存款货币最多为基础货币现钞等的10倍——注意,是最多,经济恐
本文标题:美国金融危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