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婚姻家庭指导治疗入门徐钧dhiti@sohu.com何谓婚姻家庭指导治疗?家庭治疗:经由任何形式的语言、互动等治疗行动而致使家庭有所改变。其目的在于消除症状,使家庭成员更加分化、更加自由地完成个人及家庭整体发展的阶段任务。个人与家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问题是出自家庭,应该将治疗的重心放在家庭,调整家人关系,而不是仅仅治疗个人的精神症状。系统论与家庭治疗家庭系统的部分与整体:系统作为有织织的整体而运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家庭系统的稳定与成长:家庭代表了一种复杂的关系系统,其中因果关系是循环的、多维的。子系统执行特定的家庭功能。尤其重要的是夫妇、抚养及兄弟姐妹子系统。界限有助于分清系统,以及分清总系统内的子系统。它们的清晰性和可渗透性比成员组成对家庭功能更有意义。家庭作为开放系统的程度各有不同,相对封闭的系统具有衰退以及解体的风险。家庭治疗起源与发展精神分裂症与家庭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源性母亲婚姻和婚前咨询:是家庭治疗的前奏儿童指导运动:阿德勒团体动力学和团体治疗:心理剧发展:50年代-70、80年代-90年代双重束缚例:母亲看因精神分裂住院但已康复的儿子,儿子抱母亲,母亲纹丝不动,儿子尴尬的退回;母亲却说,你难道一点不爱我?你不要总是一副害羞的样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儿子在母亲离开后,精神分裂又再次发作。婚姻家庭指导治疗的发展历史1950年以前,由佛洛伊德而艾克曼、阿德勒、苏利文促成。1950年代,由心理辅导和精神治疗发展出家庭指导治疗的基础理论和技巧。1960年代,家庭指导治疗理论在美国获得巨大发展。1970年代,家庭指导治疗侧重技巧方面的发展,出现多元化疗法。1980年代,是家庭指导治疗快速成长与专业化的时期。1990年代,是家庭指导治疗的整合与团结的时期。婚姻家庭指导治疗的分类按心理治疗者的理论取向分类;按婚姻家庭指导治疗者和家庭之关系分类;E—R—A模式的分类法(根据治疗者对情绪、理性、行动的着重程度,提出的家庭指导治疗分类;按心理治疗者的理论取向,将治疗者分类“心理动力取向”婚姻家庭指导治疗,将所有治疗的焦点放在“个人”。“家庭系统取向”婚姻家庭指导治疗,将焦点放在整个“家庭系统”。按婚姻家庭指导治疗者和家庭之关系分类执行者中心婚姻家庭指导治疗:指主动、积极、多变化的治疗者,治疗者将自己置于治疗团体的中心。反应者中心婚姻家庭指导治疗:治疗者是间接、少变化的,多观察并澄清团体之过程,反应家庭所呈现的种种,协调成员间的差异。E—R—A模式的分类法(根据治疗者对情绪、理性、行动的着重程度,提出的家庭指导治疗分类)Emotionality家庭指导治疗,着重情绪者:强调家人间的感觉,注意“此时”。Rationality家庭指导治疗,着重理性者:强调早先家庭的影响,注薏“过去”。Activity家庭指导治疗,着重行动者:强调问题的解决和具体行为的改善,注意“未来”。要使一个中国家庭全家坐在一起,是很不容易的事要一个家庭全家人坐在一起,是很不容易的事。要求平日比较有权威的家中成员放下自己的尊严与其它家人平起平坐,共同接受专业人士的治疗,相当困难。家庭指导治疗者需要很好的体力、知识、人际关系技巧,更需妥善的训练和督导。家庭指导治疗者需要很好的体力、知识、人际关系技巧,更需妥善的训练和督导,但目前国内很缺乏有足够经验的治疗者来指导。国外某些学派主张要有两位治疗者协同进行,但在国内要找到一位已不容易,要有两位符合专业水准者协同进行,更不容易。但我们可以邀请一位同行作旁观者,以平衡治疗客观性。婚姻家庭指导疗法概论家庭治疗基本流派系统家庭疗法——梅利鲍文体验疗法——萨提亚结构家庭疗法——米纽琴叙事治疗等后现代家庭疗法——怀特策略家庭疗法——贝特森、杰克逊客体关系疗法(精神分析)——斯卡夫夫妇认知行为家庭疗法——艾利斯、贝克情绪聚焦疗法——格林伯格一个案例+多种疗法一对夫妇和女儿、女婿四人来访,夫妇分别为58、56岁,女孩为26岁、女婿32岁。无小孩。最近女儿、女婿吵架,母亲也参与其中,并不时给女儿出主意,甚至讨论离婚。父亲经常睡觉,母亲对女儿管教较严厉,父亲比较放松。家庭系统疗法梅利鲍文家庭系统理论的八个连锁观念自主而相系三角抒张动力核心家庭情绪系统家庭投射历程情绪截断家庭排序跨代家庭承传社会性退化依恋类型简单评测A.与别人亲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发现自己难以完全信任他们、难以让自己依赖他们。当别人与我太亲密时我会紧张,别人想让我更加亲密,这使我感到不舒服。B.我发现与别人亲密并不难,并能安心地依赖于别人和让别人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太亲密。C.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伴侣关系非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心理学家包尔比(Johnbowlby)提出依恋类型A.回避型B.安全型C.焦虑—矛盾型D.紊乱依恋在成人中,约60%认为自己是安全型(B段)、约20%把自己描述为回避型(A段)、另有约20%把自己描述为焦虑-抗拒型(C段)。动物习性实验和陌生情境实验:雁鹅的依恋行为实验依恋理论起源于对动物的观察及实验。早期对人类依恋的大量研究由Johnbowlby(1907-1990)及同事做出。遗传生物习性行为例如:婴儿落崖反射、男女购物差异和方向定位差异......但诸多生物性限制中最重要则是依恋关系依恋关系互动影响图父母双方和亲子依恋影响图自主而相系源于对家人两种拉力的观察,反映个人的成熟程度中国人的仁,有其利益但也是界限不清三角抒张动力二人关系是最不稳定的系统单元二人关系内含亲近和抽离的矛盾三角抒张关系源于亲近和抽离矛盾二角抒张动力核心家庭情绪系统当夫妻或家庭成员由于情绪粘缠,内心经验高度的焦虑,害怕被排斥、被操控、被吞噬,因而产生各种情绪反应及行为纠缠。家庭投射历程家庭投射历程是指父母本人自主相系的成熟程度,会直接或间接地投射到下一代身上,影响孩子的成长历程。情绪截断鲍恩发现由于家庭关系的情绪张力太大,情况严重的,不但寻求心理距离,且寻求身体距离,会搬迁、离家出走,甚至割断关系。家庭排序个人在家庭的出生序十分影响他的成长经验和个性发展。如何探索:画家族谱图已成形的三代家族谱图(但尚未标年龄和时间)跨代家庭承传人类个体有一个代代相传的情绪流动历程,简称跨代家族承传。社会性退化当大部分人不肯或不懂得培养自我觉察能力,亦不能提升自己超越父母自主相系的成熟程度,同时,社会的权势,试探和罪恶势力都不断挑战个人自主相系的成熟程度,都市化,商业化,科技化的社会发展也不断削弱个人自主相系的成熟程度。于是,不难理解社会性退化的现象会出现。循环提问问A,B对C的行为是如何反应和评价的?问B,A对C与D的关系是如何反应和评价的?举例:家庭中你与谁最亲密?你最信赖谁?谁更担心你们的儿子?你怎么看妻子这样对儿子?你觉得你妹妹怎么看你父母之间的关系?循环提问:“你的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们家里谁会第一个去安慰她?”“哪个人对今天的会谈最感兴趣?”差异性提问::“孩子在谁面前很少或从来没有象那样暴怒过?”“他除了砸茶杯,有没有砸毁过家里的大彩电?”“你的孩子在哪些情况下容易烦躁不安:是你一句话的意思重复说几次的时候,还是你放心让他自己做事的时候?”积极赋义和改释:当前的症状、系统从积极的方面重新进行描述,放弃挑剔、指责态度而代之以一种新的观点。记秘密红账:针对“记黑帐”而设计。令家庭成员对索引病人的进步和良好表现进行秘密记录,不准记坏表现和症状,直到下次会谈时才可由治疗师当众宣读。对有些家庭,布置索引病人记录父母的优点与进步。常有数量上的要求,否则不预约下次会谈。角色互换练习:让家庭成员定时,或因事而定,交换在家中承担的角色,最好具体化到与当前问题有关的情境、事务中。比如,请喜欢挑剔的丈夫亲自下厨房做饭;请拖遢的儿子负责每天早晨唤醒全家;请事无巨细皆要亲自干预的妻子象丈夫那样,过几天不管闲事、依赖的日子。一个案例+多种疗法一对夫妇和女儿、女婿四人来访,夫妇分别为58、56岁,女孩为26岁、女婿32岁。无小孩。最近女儿、女婿吵架,母亲也参与其中,并不时给女儿出主意,甚至讨论离婚。父亲经常睡觉,母亲对女儿管教较严厉,父亲比较放松。小组讨论:例举自己(或他人)的亲身经历,说明家庭系统理论的“家庭投射历程”。萨提亚(沙维雅)疗法代表人物:萨提亚、玛丽亚等萨提亚治疗信念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成分。我们拥有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以便成功的应对成长。所以改变是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那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治疗目标是由阶级性沟通达到表里一致和高自我价值感。基础:冰山理论家庭规条、沟通模式变化:改变六阶段基础:冰山理论行为源于内心的渴求自我价值感的困难家人的三角关系影响自我价值感,导致阶级性沟通,而非一致性沟通区分二种情绪:原始和次生情绪原始情感:那些根本的,初始的对外界刺激的情感反应。次生情感:对于情感的情感.即那些对根本的,内在的情感或认知过程的情感反应。它们极受社会的影响。在时间,顺序上是后起的,所以次生的。案例:分辨二种情绪在家庭危机处理中的意义。家庭图、家庭生活年表事实上的现在(父母、子女)观点中的过去(个性形容词、家庭关系外祖父母、你现在的家庭)家庭规条的障碍每个家庭都有一些规条来规范各人的行为和界定角色。当家庭规条太僵化,非人性化、自相矛盾.甚至不合时宜.便会引起家庭成员许多忠诚的矛盾.又或心理不安.影响各人对自己的看法,对家人的想法,以及自己与家人和社会的关系。沟通模式阶级性沟通:讨好型责备型超理智型打岔型民主性沟通:里外一致型讨好型特点: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不可爱,事事迁就,迎合对方,以求被接受、被爱,失却自己的存在。与人交往的形式:以别人为中心,失去自己和情境的存在。责备型特点:轻视对方,自以为是,以自己为中心。又恐怕自己不被爱,不敢流露弱点,所以事事虚张声势。与人交往的形式:自我中心,忽视别人和情境的存在。超理智型特点:以大套理论来支持自己的说法,以理由去说服对方,常以参考资料作谈话内容,但自己内心感受却自卑、愚蠢、烦闷。与人交往的形式:重视情境,失去自己和别人。打岔型特点:不接触外在环境,也不进入内心世界,对四周的人和事,不感兴趣,脱离现实。与人交往的形式:游离于外在世界,三方面皆没有接触。家庭雕塑技术里外一致型特点:喜、怒、哀、乐完全配合身体、表情和语气,没有隐藏内在感受。容易被人了解,相信和接纳。积极角度:明朗而真实,开放而喜悦,生活得自由愉快,人与人之间能有真正接触。非阶级性沟通方式改变历程维持原状原状受挑战混乱状态结合新元素实践新学习强化及巩固新的状态结构家庭疗法代表人物:米纽琴米纽琴在美国费城一些贫困社区开始他的治疗工作,这导致他的治疗观点与其它家庭疗法有所不同。结构家庭疗法设置治疗的理想,以家庭权力阶层来定义健康的家庭,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也会有意识的采用暂时与某些家庭成员结盟的方法。关于病态家庭结构的界定纠缠及疏离联盟对垒三角缠倒三角纠缠及疏离家庭成员界限不清,过分僵化或过分松弛,造成家庭成员间的次系统,角色及分工混乱。例如:爸爸常常往外地做生意,妈妈把全副精神、情感和期望寄托在独生儿子身上,造成亲子系统过度纠缠,夫妻系统过度疏离。联盟对垒结构家庭治疗近代学者认为单单着重家庭结构去调整这些关系亲密的成员形成一个联盟,一面倒去打击阵营以外的成员。例如:一个家庭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父亲和祖母就会与男孩联盟,对垒家中的女孩。三角缠家庭成员中出现冲突,冲突双方不肯直接处理,拐个弯借第二者去攻击对方。例如:婆婆不满意媳妇的行为,借着与儿子诉苦,指桑骂槐地攻击媳妇倒三角结构家庭治疗学派认为核心家庭,要有清楚权力层级,亦即差序格局。父母系统优于子女系统,父母应当领导和管辖子女的福祉,倘若父母不和或父母疏离,反过来由幼小的支配长辈,称之为”倒三角”。“模仿”是指用模仿家人的态度、风格、情绪表达的广度或沟通的内容来“加入”家庭的过程。治疗者可说出自己的经验或模仿某成员的行为,这常可以拉近与家庭的
本文标题:婚姻家庭治疗入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4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