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巴中市残疾人户土坯房现状调查及改建对策
-1-巴中市残疾人户土坯房现状调查及改建对策吃、穿、住是三大最基本的民生问题。通过多年来扶贫开发的不懈努力,我市农民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后,其住居问题被正式提上了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实施具有巴中特色的“巴山新居”工程,计划用5年多时间基本完成全市30.89万户农村土坯房的改造。农村残疾人居住情况如何?怎样将残疾人户最大程度地纳入农村土坯房改造之中?这是摆在我市各级残联面前的重要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为此,我们对农村残疾人住房现状和当前各地在实施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中,如何解决残疾人改建住房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一、调查的内容与方法这次调查,我们在全市四县(区)各选取一个村作为样本,分别代表好、较好、一般、差四个层次,它们分别是南江县东榆镇槐树村、巴州区柳林镇凤鸣垭村、平昌县六门乡八行村、通江县唱歌乡转坪村。调查前我们设计了入户调查表,对入户调查人员进行了培训,统一了调查方法和有关统计、计算口径,以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调查历时12天,内容为:样本村基本情况;残疾人住房现状及改建意愿;样本村“新居工程”中残疾人户土坯房改建现实情况三大部分。共100多个小项。市、县两级残联的近40名干部,在乡、村两级基层干部陪同配合下,进村入户,与残疾人户户见面,采用一看-2-3836216301000200030004000样本村农户残疾人户样本村农户残疾人户(看残疾人户生产、生活用品和他们的住居情况);二算(算家庭经济收入);三座谈(与残疾人户主和乡、村干部交谈)的方法,较准确地了解了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现状。二、样本村残疾人基本情况(一)残疾人户收入现状。本次调查的4个村共有农户1409户,人口3968人,其中残疾人户105户,残疾人110人(仅指已办残疾人证的重度残疾人),分别约占四个村总户数的7.5%和总人数的2.8%。4个村人平年纯收入3836元;其中残疾人户人平年纯收入2163元,最高的8300元,最低的1080元。与健全人户比,残疾人户年人平纯收入要低1673元;约低44%。调查表明: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农村残疾人收入普遍有较大幅度提高,按过去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人平年纯收入1196元)计,绝大多数已脱贫,按国家新规定的脱贫标准(人平年纯收入2300元)计,大部分仍处在贫困线以内。具体如下图:样本村农户和样本村残疾人户收入示意图(单位元)(二)残疾人户住房现状。这次调查的四个村农户人均住房-3-面积约28平方米,其中残疾人户人均住房面积约18.5平方米,比样本村农户人平住房面积少9.5平方米,约低34%,从房屋结构看,样本村住砖混结构的农民户共717户,约占总户数的55%;住土坯房的农户587户,约占总户数的45%,其中,105户残疾人住砖混结构的17户,约占残疾人户总数的18%,住土坯房的残疾人户86户,约占残疾人户总数的82%。残疾人住土坯房比例是样本村农户平均比例的1.8倍多。残疾人户住房陈旧破烂的52户,约占样本村残疾人土坯房总数的60%。有不少残疾人户住房陈旧腐朽,墙破屋空,顶不避雨,墙不挡风,穿眼漏洞,破烂不堪。通江县唱歌乡转坪村一村民组,残疾人靳举才现年已63岁,全家父子二人,均为残疾人,他本人二级肢残,儿子是抱养的,四级智残人,近40岁了,仍讨不到老婆,名义上外出打工,实际上在贵州一个边远山村给一近50岁的丧偶妇女当上门汉,混口饭吃。他家现有穿斗结构的住房四间,其中三间均是有房顶无墙壁,而房顶由于桷子腐烂,青瓦年久无力翻添,天窗洞开,摇摇欲坠。我们从他家屋檐下经过,看到上面悬悬欲掉的瓦,也不得不用双手护着自己的头。残疾人户与普通农户住房现状对比如下表:样本村残疾人户和普通农户住房现状对照表。农户类别总户数土坯房(户)危旧房(户)危旧房比例人均居住面积(㎡)残疾人户105865260%18.5普通农户1304717314%28(三)残疾人户土坯房改建意愿。这次在调查残疾人住房-4-现状时,我们还对住土坯房的残疾人户是否有改建的意愿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样本村86户住土坯房的残疾人在政府统一补助的情况下,有62户愿意改建,约占72%,有24户不愿改建,约占28%,但在政府只补助1.6至2万元的情况下,只有不到20%的残疾人户可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土坯房改建。80%的残疾人户自身难以解决资金缺口,想改建也无力完成改建。由此可见,残疾人户土坯房是农村土坯房改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象。三、影响和制约残疾人户土坯房改建的情况和问题。上述现状不仅使我们对农村残疾人目前的住居情况有了确切地了解,更主要的是使我们对我市各地在改造农户土坯房工作中,是否将残疾人户一体纳入,同步实施的情况有了更准确地掌握。调查情况使我们喜忧掺半,喜的是通过扶贫开发大部分农村残疾人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一部分残疾人居住条件得到了改观。忧的是还有相当部分残疾人尚未彻底摆脱贫困,住房仍然陈旧、破烂、简陋;特别是当下各地在实施农户土坯房改造,打造“巴山新居”的工作中,残疾人农户有被忽视和边缘化的倾向,搞得不好,残疾人农户将难以搭上党委、政府这一轮改造土坯房的扶贫开发快车。制约和影响农村残疾人户土坯房改建的情况和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我市残疾人农户住土坯房的数量大、比例较高。这次调查的105户残疾人农户,有86户住土坯房,占残疾人户总数的82%。由此推算全市目前残疾农户土坯房总量约有5万多-5-户,这大约占了全市农村土坯房总量的六分之一(全市30.89万户)。换言之,目前我市每6户住土坯房的村民中就有一户是残疾人。具体比例如下图:全市存量土坯房及残疾人土坯房比例示意图(单位万户)二是残疾农户所住的土坯房陈旧、破烂、简陋,有不少已是危房,迫切需要维修改造,但残疾农户自身投入能力极弱,筹不到足够的改造资金。这次调查,在政府给1.6-2万元补助资金的情况下,仅有不到20%的残疾人可以实现土坯房改造,其余80%的残疾人户均无力完成自身所住土坯房的改建改造。调查显示,凡住土坯房的残疾人户大多是贫困农户。这次调查的105户残疾人家庭年均纯收入仅2163元/人,低于四个村农户人均年纯收入3836元的44%。由此可见,在土坯房改造中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残疾农户,要他们从家庭收入中抽取资金改造住房是相当困难的,仅凭政府的普惠补助政策,对大多数迫切需要改变住居条件的残疾人来讲是根本难以实现的梦。残疾人危旧房-6-三是在改造农户土坯房,打造“巴山新居”的工作中,各地为了突出“政绩”普遍存在注重抓聚居点建设,轻视抓散户改建;注重抓公路沿线,轻视抓整体推进;重视抓经济条件好的农户,轻视研究如何帮助经济条件差的农户的倾向。这种以点代全,点面脱离的工作方式,直接影响了残疾人农户土坯房的改造、改建。这次调查的四个村,均没有针对残疾人户土坯房改造、改建的特殊政策,也没有如何组织动员残疾农户尽可能多地参与改变自身住居条件的特别措施,而普遍实行的是,拿得出钱建新居的农户就享受政府的资金补助,拿不出钱建新房的农户就享受不到政府的补助。残疾人户尽管住房陈旧、破烂、简陋,迫切需要改造,大多因拿不出钱修建新房,所以也就难以享受到政府土坯房改建补助资金。在调查时,南江县东榆镇槐树村已基本完成了农户土坯房改造,绝大多数农户已住上了具有川北特色的别墅式楼房,但仍有8户离公路较远、家庭贫困的残疾人户住着陈旧、破烂的土坯房,连风貌改造也不曾进行,约占槐树村残疾人户的三分之一。他们的破烂住居与其它农户别墅式楼房形成了鲜明对比。由此可见,如不改变目前土坯房改造的作为方式,对家庭贫困自身投入能力弱的农户采取特别的扶持帮助措施,那么相当大部分残疾人农户,将在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中被忽视、拉下甚至边缘化,既搭不上政府土坯房改造的车,也实现不了共享政策照顾,改变自身居住条件的梦。四是修了新房背了重债。这次调查,我们在南江东榆槐树-7-村发现有些残疾人农户,因为修建新房,家中都分别举债十多二十万元。这样一来,住居虽然变好了,但家庭的其它生活质量却下降了。他们向我们反映说:“原来是无债一身轻,现在是债多成天愁,吃饭都不香。”由此可见,在帮助农户改变住居条件时,应尽量设法减少农户举债和帮助农户作好修房后的家庭经济发展规划,不然修了房则穷了家,提不高幸福指数不说,还达不到其改善民生的目的。这是一个在农村土坯房改建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四、加快农村残疾人户土坯房改造的对策面对农村残疾人户土坯房的现状和改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更多的残疾人农户更早、更好地搭上市委、市政府改造农村土坯房,建设具有巴山特色的农村新民居这趟民生工程的车呢?现提出如下对策:(一)要解决好各级干部,特别是乡、村基层干部、县级残联领导班子对帮助残疾农户改造土坯房,打造新民居这项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这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农村残疾农户是住房最陈旧、破烂的一个群体,他们住砖混结构房屋的比例仅达18%,还不及样本村农户砖混结构平均比例的三分之一(样本村平均为55%)。他们中有相当部分的房屋已是年久失修的危房,改建需求与其它农户相比显得更紧迫、更必要。因此帮助他们改造土坯房,可谓雪中送炭。但是调查表明残疾人户因为大多家庭困难,又是自身投入能力最弱的一个群体,因此,很容易在这轮农村土坯房改建工作中被遗弃和忽-8-视。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以更多地关注和重视,要特别警惕帮了自身投入能力强的,却撇下了自身投入能力弱的困难群众,特别是残疾人。(二)改变现行的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作为方式。前面讲了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各地在实施改造农村土坯房,打造“巴山新民居”工作中有为在短期内突出其改建政绩,而存在着重聚(聚居点)轻散(散户改建);重线(公路沿线)轻面(面上整体推进);重富(自身投入能力强的)轻贫(自身投入能力弱的)的“三重”“三轻”倾向。这种急功近利、以点代全的作为方式,直接影响着困难群众,特别是残疾人农户的土坯房改造改建。因此,必须尽快加以改变。毋庸置疑,重点突破,打造成片连线的改建亮点,以展示新农村、新民居、新生活的美好前景,以动员鼓励更多农户为改变自身的居住条件而奋发努力是必要的。但为了突出短期政绩,只抓点不抓面,只抓聚不抓散、只管富不顾穷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因为这既不符合共同富裕、共奔小康的宗旨,也不符合市委、市政府打造“巴山新居”改变农村民生的本意,更不利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5年基本完成全市30.89万户农村土坯房改造任务的实现。试想如果占全市土坯房总量六分之一的残疾农户与其它困难农户5年后依然住着陈旧、破烂、简陋、风雨难避的土坯房,能称得上基本完成了农村土坯房改造吗?能作为让别人学习仿效的经验吗?回答是否定的。因此,在推进农村土坯房改建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富贫兼顾、重点助-9-贫。政府在下达农村土坯房改建任务时,既要有点上的指标,又要有面上的指标,在检查农村土坯房改建进度时,既要查验聚居点、重点镇、中心村的建设,更要检查面上的农户土坯房改建的情况;在考核农村土坯房改建绩效时;既要看点上的完成情况;更要看面上的完成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改变巴中农村村民居住状况,全面实现5年基本消灭土坯房存量的目标。(三)破解农村残疾人土坯房改建的资金难题。资金问题始终是农村残疾人户土坯房改建的核心问题。这个难题破解得好,残疾人户就能搭上政府改建土坯房、打造“巴山新民居”的车,破解得不好,就会被撇下。如何破解呢?提出如下建议:——改、建结合,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对农村残疾农户,家庭自身投入能力强的,鼓励其重建,动员其聚居,让其新修具有巴山特色的新民居。对投入能力弱的不一刀切—搞新建,而提倡在原房屋的基础上进行风貌打造,根据原房屋情况需维修什么就维修什么。但必须帮助其统一完成改厕、改灶、坐脊、粉墙。从外观上达到石院坝、白粉墙、白脊梁。在屋内设施上达到人畜分居、男女分厕、照明用电、做饭用气(沼气)。只要内外美观、整洁、环保,宜住宜居则可。这样与新建房比,保守估算每户要少用10万元以上的资金,可大大减少贫困农户的投入,也可减轻政府的补助负担。对住危房非重建不可,但自身确实投入能力极弱的户,愿意并且宜于聚居的,由
本文标题:巴中市残疾人户土坯房现状调查及改建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59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