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要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获得,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语义、语法三个方面。此外,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要使它有效地发挥作用,说者和听者双方都必须掌握一系列的技能和规则,这就是语用技能。严格地说,语言发展是从儿童在一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开始,因而通常将词的出现为界把整个过程划分为语言准备期(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一、语言准备期A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我们称这一阶段为前语言阶段。这是一个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语音核心期。围绕着语音,儿童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一)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前语言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1.辨音水平(0—4个月)(1)婴儿首先学会语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2)婴儿获得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3)大约在两个月之后,婴儿开始比较清楚地感知“语音学”意义上的单纯语音——因为发声位置和方法造成的语音差别。2.辨调水平(4—10个月)对说话时表现情感态度的语调有判断:愉悦;冷淡;恼怒3.辨义水平(10—18个月)可感知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联系起来,从而分辨出一定语音的语义内容。(如:灯,花)(二)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1.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反射性发声开始:哭叫;喁喁作声;简单元音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辅音与元音组合;重叠性双音节和多音节3.前词语发声(10—18个月)能发一连串变化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三)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用哭声表达需求;对逗弄报以微笑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对成人话语逗弄给予应答;出现与成人轮流“说”的倾向;主动引起另一段“对话”;用语调表达态度且伴以一定的动作和表情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1)能执行成人简单的指令,并建立相应的动作联系(2)一定的语音能和实体相联系,但缺少概括性二、语言发展(1---2岁被称为言语发生阶段)处于语言发展期的儿童其语言发展可以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技能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语言形式的获得B语言形式是指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对语音和语法的获得。1.语音的发展(1)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表现在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指令“把拿pok到床上,让bok坐车”(2)发音能力的发展不是被动模仿成人的语音,而是采取主动参与的策略。英语儿童采用删除、替代、同化(3)语音意识的产生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自觉地纠正错误发音。2.语法的获得D指儿童对母语中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1)不完整句阶段不完整句指表面结构不完整,但能表达一句话的意思,包括单词句、电报句。这种句子的出现率在2—6岁范围内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2)完整句阶段简单句是指句法结构完整的单句,包括没有修饰语和有修饰语两种。一岁半到两岁的儿童在说出电报句的同时开始能说出结构完整而无修饰语的简单句。“他觉觉了”(主谓句)“妹妹读书”(主谓宾句)“阿姨给某某糖”(主谓双宾句)复杂句指由几个结构相互连结或相互包含所组成的单句。有连动句“小朋友看见了就告诉警察”“小红吃完饭就看电视”;兼语句“老师教我们做游戏”;(3)复合句阶段复合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关联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构成的句子。中国儿童在2岁时开始说出为数极少的简单复句,4—5岁时发展较快。复合句主要有联合复句和主从复句两大类。前者儿童比较容易掌握,在联合复句中出现最多的是并列复句。如“爸爸排排坐,颖颖饭饭”“我没有看过电影,我只看过电视”。主从复句反映了较复杂的逻辑关系,因此对儿童来说较难掌握。儿童话语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B.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C.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二)语言内容即语义的获得儿童语义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词、句子和语段三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在发展和获得。1.对词义的获得婴儿在命名和使用新词时常常会出现以下三种现象(1)词义泛化(过度扩充),是指儿童对词义的理解使用超出了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如“miao”理解为猫、狗、羊(2)词义窄化(词义的缩小),是指儿童对于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达不到目标语言的到位现象。如”车子“是自己的玩具车(3)词义特化(与成人词义无关),是指儿童的词语指称对象完全与目标语言不同。如“欢迎”是红旗2.对句义的获得(1)语义策略(事件可能性策略)这是年幼儿童采用比较多的一种策略。它是指儿童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顾句子的句法结构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如动作对象、动作者等。(2)H词序策略这是指儿童完全根据句子中词的出现顺序来理解句子。“女孩被男孩推倒”理解为“女孩推倒男孩”。“在大娃娃上车前小娃娃上车”理解为大娃娃先上车,小娃娃后上车。(3)G非语言策略这是指儿童在理解一句话或其中的某些词时,常常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而非这句话本身的语言信息进行预测。对“张老师被小华背着去教室,他的腿跌伤了”。要求回答谁背谁时,7岁左右的儿童仍认为是张老师背小华,小华的腿跌伤了。(三)语用技能的获得E语用技能是指交际双方根据交际目的和语言情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1.语言操作能力F语言操作能力指的是交际双方根据交际的实际需要,灵活而有效地调出已有的语言以及与其有关的非语言知识,并恰当地运用于交际过程的能力。不成熟的表现:1)语言简略,丢音换音较多,音调较高,很多话语不符合语法规则;2)使用的具体、形象的词汇较多,抽象词汇少,词不达意的现象时有发生;3)语言重复较多,使用句型以疑问句、祈使句为主;4)为弥补言语表达的不足,他们常在交际过程中使用手势和身体动作等飞语言手段,以保证信息的准确呈现;5)幼儿常用改变音调和音高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交流意图,他们倾向于用同样的声音、同样的语调模式表达同一意思。2.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言语交际的外部环境也是影响通过言语交际行为实现信息交流全过程的另一重要因素。言语交际的外部环境作为另一个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言语的理解和表达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它可以使同一语言形式在不同的情境中产生多种歧义、预设和蕴涵等。感知言语交际外部环境的能力,就是对言语交际情境的诸多要素的敏感性和根据需要实现其语言转换的能力。感知言语交际的外在环境的能力包括对交际对象本身特征的敏感性、对实际交际情景变化的敏感性和对交际对象反馈的敏感性等。对交际对象本身特征的敏感指说话人能够对不同的交际对象用特定的、易在交际双方之间产生共鸣的语言形式。对交际情景变化的敏感指的是,当交际情景发生变化时,说话人能够根据需要调整语言的表达方式或者听话人根据情景的变化理解变化了的语言形式的能力。对交际对象反馈的敏感则指说话人可根据交际对象发出的是否已经接受到信息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也指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的话的理解情况的自我感知能力和及时反馈的能力。3.心理预备能力言语交际行为的顺利完成还有赖于交际双方对言语交际的心理预备能力的提高。这类心理预备能力包括交际双方调节自己的情感、兴趣、动机并使之指向言语交际行为的能力,对同一话题的保持能力和对有关交际内容知识的组织能力等。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前语言现象A2.语言形式B3.语音意识;幼儿对口语中声音结构的意识运用4.语法获得D5.语用能力E6.语言操作能力F7.非语言策略G8.词序策略H二、简答题1.学前儿童句法结构的获得大致呈现哪些规律?2.简答儿童语义的发展以及儿童语义获得的特点。3.儿童理解词语有何共同规律?4.简答学前儿童在交际过程中对语言操作不成熟的表现。5.了解和掌握儿童语言获得的基本规律,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三、论述儿童前语言发展状况。第二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是贯穿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全过程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效果,对语言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一节、完整语言教育观一、基本内涵A完整语言教育观是当前国外儿童语言教育的一种思潮,它是指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内,有必要给他们提供完整的学习机会。它包括完整的语言教育目标,全面的、完整的教育内容和真实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应当是完整的完整的语言教育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儿童语言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情感态度、认知和能力。2.教育内容应当是全面的,完整的B全面的语言学习内容是指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既要引导儿童学习口头语言也要引导儿童学习书面语言,既要让儿童理解和运用日常交往语言也要引导儿童学习文学语言。完整的语言教育内容是指在选择和编排语言内容时要把语言视为一个整体,而非将教学切割成分离的技能部分。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应当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交流情境C教育活动的真实性是指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着眼于创设真实的双向交流情境,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建设的、积极互动的过程。D教育活动的形式多样性是指语言教育应当有多种活动形式,丰富的学习环境,既要有重在训练幼儿发音的活动,也要有重点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集体和个别交流的活动;既要有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活动,又要有给幼儿机会去表现文学作品情节的表演活动等。二、理论依据完整语言教育观以当前国外儿童语言教育的思潮特别是以当代国外全语言理论等作为理论依据。它主要有这样一些基本的原则:1.儿童的语言学习是语言规则的学习掌握一门语言首先是要掌握这门语言的规则,而掌握这些规则包含了学习者自发创造规则、试用和检验规则的过程。语言学习是社会创造和个人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试图创造自己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但他们的创造是以周围人们使用的语言为基础,不断检验、修正、完善,直至接近后者。成人并不直接教他们学语言,但通过反馈促进他们语言的发展。语言是一种社会性的符号系统。个人的语言因交际需要而产生于个人内部并在外部规范的影响下得以形成,个人学习理解和使用语言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2.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完整性的学习儿童从出生起就具备了学习作为人的全部语言的基本条件,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是以完整的方式进行和呈现出来的,因而儿童语言的认知学习应当是完整的学习,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言同时学习。3.儿童的语言学习是整体性的学习全语言理论认为,语言是由字、词、句、段、篇等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整体大于由字词等构成要素之和。语言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能称为语言,语言只有出现在一定情境或上下文之中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儿童说出的每一个单词实际上是代表一个完整的语言整体,在特定情境中表达一个完整的含义。所以说,语言学习是从把握整体开始,然后逐渐学会部分的。整体总是大于部分只和,儿童只能在真实的交际情况下在完整的话语中学会理解和表达其中的单词或词组。学习书面语言的情况也是一样。儿童不可能在学会整体“技能”之前先学会部分技能。4.儿童语言的学习是先功能后形式的学习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语言功能先于语言形式,儿童先知道语言是可以用来满足交际需要的,然后再去选择合适的语言。事实上,在儿童未完全掌握成人的语言之前就已经能够与人交谈,在掌握语法规则之前已经能够说出较长的句子。儿童使用语言是因为他们有交际的需要,他们根据交际需要不断地试用语言形式,不断纠正语言错误,从而正确掌握了语言形式。全语言教育的新观念告诉人们,人的学习是符号的学习。语言既是儿童学习的对象,也是学习的工具;学习语言在本质上是学习如何表意,学习像父母、成人一样理解周围世界。语言能力是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真实、有意义地使用语言过程中获得的,没有固定的发展顺序和程序。语言学习与儿童其它方面的学习应有机结合,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仅仅教有关语言的知识不会必然促进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那种“先学会语言,再通过语言学习”的观点的错误的。全语言教育的观点对我们的启发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8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