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常州市戚墅堰区2008政府工作报告
—1—戚墅堰区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12月19日在戚墅堰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区长杜吉宾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戚墅堰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过去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各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良好基础。五年来,坚持加快发展,经济实力明显提高。2007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亿元,是2002年的3.3倍,年均增长27.2%;财政总收入12亿元,是2002年的6.8倍,年均增长46.7%(同口径相比是2002年的5倍,年均增长38%);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是前五年的8倍,其中累计完成工业投入60亿元,是前五年的8倍。五年中,全区大部分指标增幅位于全市前列,财政收入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02年基础上实现了翻番。规模企业支撑作用增强,2007年预计完成规模工业销售收入82亿元,比2002年增长3.2倍,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了85%,比2002年增加28个百分点,超亿元工业企业由2002年的4家增至2007年的17家。服务业快速发展,2007年,预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7.5亿元,是2002年的5.7倍,引进了义乌商贸城、新城房产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展。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五年累计新增私营企业1242家。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经济保持稳定。五年来,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开发区发展步伐加快,完善了开发区发展规划,健全了“区镇合一”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已成为全区主要经济增长极。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开展了多批次、宽领域的招商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五年累计协议利用外资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分别是前五年的3.7倍和2.4倍,其中2007年协议利用外资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500万美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5倍和3.4倍。累计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2家,加州科技港等一批超3000万美元的重点外资项目相继进区落户,项目规模和外资质量明显提高。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工业、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并在二次改革、“回头看”中逐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全市率先整体完成,农村税费改革、财税体制、住房分配制度和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成功实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区房管系统、市政绿化工程管理处等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相继完成;公共卫生、文化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职能及保障得到强化,街道撤并、撤镇建街道、社区整合等工作顺利完成,区域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了规范性文件、行政—2—许可项目、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清理工作,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年来,坚持城乡建设,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五年累计组织协调资金15.9亿元,不断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城乡面貌日益改善。城乡规划不断完善,戚墅堰分区规划和“三区联动”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功能布局进一步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安置拆迁力度加大,五年累计建成安置房47万平方米,拆迁面积42万平方米。东方东路、东方中路、富民路、青洋路、常戚路、五一路北段等骨干道路工程改造完成,道路框架进一步拉开。热汽管网、高压线搬迁改造等配套工程深入推进。贯通了公共交通网络,改善了居民出行条件。运河南移、常戚路四号桥低洼地带改造、丁塘港圩堤加固等一批水利防汛工程顺利完成,防汛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活动,市容环境明显改善。戚墅堰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使用,老城区改造有序推进,完成站北新村、河苑新村、常钢工房等六个老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受益居民3697户,陈储河、圩墩新村内河、凌沟河等一批河道整治成效明显。东方广场、毓秀园、花溪公园、市“八路八口四河”相关绿化工程及东方路等景观工程圆满完成,新增绿地面积54.5公顷。戚大街整治、背街小巷专项整治加快推进,三区菜场、河苑菜场提升改造工程已完工。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严格落实环境规划和评价工作,深入开展水环境和化工行业专项整治活动,全面落实污染物减排和提标排放工作,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和集中供热工程,加快污染企业关停并转,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五年累计关停污染项目33个,淘汰高污染炉窑45台,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100%,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五年来,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大力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办理实事项目26件。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07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86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91.1%、68.2%,年均增长13.8%、11%。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累计开展就业培训976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150人,新增就业岗位12075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408人,五年累计发放失业救济金3612万元,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扩面共净增9687人,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995人,实施“知青半家户”及六十年代精简下放职工等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373人,实现小集体人员进社保代发1087人,完成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试点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逐年完善,在全市率先达到150元人均筹资标准,参保率不断提高,2007年达100%。城乡低保实现并轨,做到了“应保尽保”,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800多万元,实施了困难群众生活补贴,落实廉租房补贴120户,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成立了慈善分会,共募集慈善基金1500多万元,五年累计发放救助金120万元、助残金70万元,救助310人,特殊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五年来,坚持统筹兼顾,各项事业明显进步。科教事业持续发展。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9只、国家重点新产品认定3只,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31项,专利申请361件,累计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资助380万元,创国家驰名商标1只、省著名商标3只、知名商标4只。省科普示范区创建成功。高新技术产业园筹建启动,开展了与复旦大学等名校产学研对接活动,引进各类海归人才20名。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五年累计投入2.7亿元,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实验中学正在建设;区域教育资源有—3—效整合,教育布局渐趋合理;全面实施“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减免工作;推行公平教育,五年累计吸纳外来流动儿童进公办学校就学4000多人;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创省级社区培训学院1所、省示范初中2所、省实验小学2所、省示范幼儿园2所。卫生计生事业不断加强。区域卫生资源实行了整合,戚区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启动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在全市率先落实人均8元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抗击“非典”、禽流感防治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执法,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工作扎实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扶政策全面实施。民政事业深入推进。社区资源有效整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星级社区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创成省和谐示范社区1个、市四星级示范社区2个、市三星级示范社区2个,2005年创成省社区建设示范区。老龄工作不断加强,老年公寓正在建设。全面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措施,实现了省级双拥模范区“三连冠”。残疾人工作扎实开展,投资600万元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2007年创成江苏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区和全国第一批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区。其他事业成绩突出。统计工作水平提升,经济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和农业普查取得良好成果。人防事业快速发展,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实,《戚墅堰区志》出版发行,创成国家二级档案馆,妇儿事业通过“十五”终期评估,物价收费公示制深入实施,侨务、信息化、关心下一代和机关事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五年来,坚持依法行政,社会和谐明显提升。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区政协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累计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意见和提案742件。坚持依法行政,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实施纲要》,推进依法治区,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政府施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政务公开,不断拓宽公开内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大力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的各项规定,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深入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四五”普法目标顺利完成,“五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成效良好,省级规范化法律援助中心筹建成立。深入开展“平安戚区”、“无毒城区”、“法治江苏合格区”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建立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防控体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深化,创成全省“最安全地区”。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杜绝了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连续四年荣获“常州市安全生产先进集体”。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努力化解各类矛盾,连续五年未发生集体赴省进京上访现象。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积极开展文明城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功举办全区首届运动会和三届文化艺术节,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涌现了一批文明社区(村)、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先进个人典范,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克服了重重压力,完成了“十五”规划目标任务,取得了“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区人民在区委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的结果,是方方面面通力合作、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4—委员,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戚区建设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经过五年来的实践,积累了发展的宝贵经验。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一是抓发展必须力争率先,坚持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我们始终突出发展主题,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质量,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新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开发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的新格局;坚定不移地把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重点项目,为加快发展积蓄后劲。实践证明,只有又好又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赢得区域竞争和率先发展的主动权。二是抓发展必须勇于创新,积极破解各种难题。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务实求变、突破常规,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宏观环境趋紧的大趋势,我们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始终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我们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奋发的精神直面挑战,以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以扎实的举措推进工作,我们才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在高平台上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抓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切实加快小康建设步伐。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不断推动充分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我们把为民做好事、做
本文标题:常州市戚墅堰区2008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80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