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前比较教育本课程结构绪论国别研究(第一~第八章)英、法、德、美、俄、日的学前教育欧美、大洋洲及亚非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理论和实际成果(第九章~第十二章)蒙台梭利、皮亚杰、加德纳、瑞吉欧总结(第十三章)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1、识记2、领会3、应用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1、考试都是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进行命题2、识记占30%、领会占45%、运用占25%3、试题难易程度: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4、考试试卷题型考试试卷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五、案例题(本大题12分)教学方式以教材为主,结合历年真题根据考试大纲中“考核内容和考试要求”进行每一节课的内容的讲解绪论第一节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第二节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第三节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比较教育是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为本国教育的借鉴的一门科学(顾明远)。(P12)一、比较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一)19世纪初叶从宽泛的意义上,教育的比较产生于教育行为发生交流的时刻。作为一门科学,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19世纪初叶。(P1)第一节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此书,奠定了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P2)在整个19世纪,比较教育研究可以说实际就是外国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基本上是以“输入”别国的教育制度、政策、措施和经验等为使命的。(P3)1831年,法国教育家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P3)英国教育学家萨德勒的《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详细描述了外国教育经验,分析教育文化背景,指出教育的发展趋势。他说过“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P3)第一节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二)20世纪初到了20世纪初,比较教育的研究重点从笼统的访问和借鉴,转向分析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届此,比较教育正式成为教育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其中,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在1933年发表的《比较教育》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也是比较教育作为跻身大学氛围中的一个学术探索领域的开始。(P4)康德尔主张比较教育研究要立足于历史,因为特定国家或民族的教育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历史产物;康德尔主张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P4)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受三个主要目的的指导:(P4)“报导-描述”目的;“历史-功能”目的;“借鉴-改善”目的。第一节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与康德尔同时,德国的施奈德和英国的汉斯,他们的比较教育观点基本一致,都是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这种方法被称为“因素分析法”。(P4)1947年,施耐德的《各国教育的动力》指出影响教育理论和实际的因素有国民性、地理位置、文化、经济、科学,尤其是哲学、政治、宗教、历史、外国影响、教育内部本身的发展动力等。1949年,汉斯的《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中,分析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①自然因素,其中包括种族、语言、地理和经济等;②宗教因素;③世俗因素,其中包括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民族主义等。(P5)比较教育开始进入高等学校,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1898年,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比较教育课。第一节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三)20世纪50年代二战结束至今,比较教育学持续蓬勃发展国际教育组织相继成立,活动频繁,成果显著;各国的比较教育刊物相继创刊;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和观点多种多样。(P6)随着20世纪社会科学的发展,比较教育的研究领域开始引入社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美国的安德逊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主张研究各国的教育结构及其在具体社会中的功能。美国的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法》提出比较教育研究的四个步骤:描述-解释-并列-比较。(P7)第一节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发展了贝雷迪关于比较教育中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思想,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比较教育,合著的《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中提出比较教育的研究程序。(P8)(四)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埃德蒙金,对比较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见解。(P9-10)英国的霍姆斯在《教育问题:一种比较的方法》、《比较教育方法》、《比较教育:对方法的思考》等著作中论述了问题研究法,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4个步骤和方法。(P10)第一节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五)20世纪80年代中期重视学校教育本身的过程。(P11)(六)20世纪90年代以来比较教育的研究在方法的选择上日益呈现出折中的趋势。研究的潜在方向越来越关注教育的改革,意识到少数民族的地位和同一性的重要性。(P11)第一节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P13)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P13)借鉴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的成就和经验,以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第一节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三、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性质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P13)从研究领域上,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从研究时间上,以当代教育为中心。从研究深度上,进一步分析各国学前教育的本质。基本性质:(P14-15)开放性跨学科性康德尔主张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可比性第二节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一、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萨德勒,康德尔,贝雷迪(P16)二、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汉斯、埃德蒙金、朱利安(P17)三、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康德尔(P18)第三节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一、学前比较教育的方法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学前比较教育的方法论基础,它规定了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19-21)1.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2.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禁止的、凝固不变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3.用实践的标准来验证学前教育理论,而不是以主观想像来分析和判断问题。(萨德勒,汉斯)第三节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二、学前比较教育的分类(一)区域研究指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按研究内涵的大小,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P21)1.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2.局部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第三节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二、学前比较教育的分类(二)问题研究是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的比较研究。按比较内容,可以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P22)1.专题比较:是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点和共同趋势。2.总体比较:是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提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三节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三、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P22-24)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以比较法为主(一)调查法1.参观访问法;2.现场研究法;3.问卷法。(二)文献法(三)比较法1.纵向比较;2.横向比较。(四)分析法分析法是学前比较教育研究中最具理性色彩的部分分析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
本文标题:学前比较教育-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8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