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报告题目:微波光子学及应用微波光子学及应用报告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潘时龙教授报告时间:2016年3月10日(星期四)下午14:00—15:30潘时龙,2000年-2008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博士,2008年-2010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微波光子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教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光载无线(ROF)系统、微波光子信号处理、微波光子信号产生、微波光子测量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自2006年以来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SCI80余篇,他引7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担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IEEERWS2013高速和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委员会主席、PIERS2013微波光子分会召集人、微波光子学最高学术会议MWP2013的国际咨询委员,APMP2013、ICAIT2013、IEEERWS2012、ICOCN2011、ICAIT2011等国际会议的分会主席和技术委员会成员。是IEEE高级会员,美国光学学会(OSA)、国际光电子工程师协会(SPIE)的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光学学会的高级会员,IEEE、OSA、APS等本领域主要期刊的审稿人。潘时龙教授首先介绍了微波光子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微波光子学是近来融合了微波技术和光电子学技术而产生的新兴领域,在通信、传感、生物、医学、军事和安全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后,介绍了微波光子学在雷达领域的应用:微波光子系统具有损耗低、带宽大、体积小、并行能力强、抗电磁干扰等特点,是突破现有射频系统关键瓶颈的有效手段,但其在宽带信号产生、传输、处理、阵列协同、集成化等方面均面临诸多难题。结合实际应用,潘教授详细介绍南航雷达成像与微波光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新型微波光子阵列系统上的构想和国内外相关技术的进展。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技术层出不穷,微波光子学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微波系统的不足。微波光子系统以其损耗低、带宽大、体积小、并行能力强、抗电磁干扰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雷达和通信系统当中。在研究微波光子学的过程中,潘教授对比了国内外的差距,结合自己的研究进展,雷达和微波光子应用上做出了极大的突破。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主持的雷达军工项目,在工程实践中证实了新技术的优良特性。报告题目:云计算中的数据存储安全及关键密码技术报告人:广州大学李进教授报告时间:2016年4月19日(星期二)下午14:30-16:00李进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之后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和伊利诺伊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教于广州大学。李进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云计算安全和密码学。担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主席职务和国际期刊编委,包括SCI一区期刊InformationSciences和FGCS等期刊客座编辑,任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云计算专委会秘书长、广州市计算机学会理事等职务。目前已录用和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43篇被SCI收录,论文包括17篇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期刊/会议论文,12篇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B类以上国际学术会议/期刊论文。目前GoogleScholar学术搜索论文引用总次数达4500余次,H-Index达到25,引用超过200次的论文共5篇。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数据外包存储在公有的云平台,这对如何在云计算环境下实现用户数据的安全存储及高效检索带来了新的挑战。此次讲座重点介绍了云计算环境下相关的数据加密技术、存储方法及检索算法。李进教授首先对云计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目前,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和存储模式,成为处理大规模数据问题的重要工具。由于云计算存储服务运行于第三方云平台,用户与云服务商之间无法建立可信关系,云存储与计算外包服务的不可信导致了诸多新的安全挑战。同时,传统密码技术也存在着无法对外包密文数据进行有效使用,包括密文数据的完整性保护、密文数据的去重、密钥管理和安全删除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李进教授探讨了云存储环境下实现数据安全的新型密码技术,主要针对实现云存储及计算安全的密码技术进行探讨,包括同态认证码以及收敛加密等。听了李进教授的讲座,我对云计算和云计算中的信息安全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信与社交平台的兴起,网络资源的共享问题也随之出现,传统的解决方案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量,云计算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云计算不仅能为运维和各种算法的技术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且还拥有成本和维护上的优势。云计算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具有较好的拓展性,大的服务容量,为现代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但是,云计算同样存在着数据泄露、数据丢失、数据劫持、不安全接口、拒绝服务攻击、“临时工”、滥用云服务、贸然行事、共享隔离等云安全问题,他涵盖了计算、存储、网络、应用程序、用户安全执行以及监控等多个层面。因此,寻求全面而系统的云安全解决方案也显得尤为重要。报告题目:特种光纤的制备及其传感应用报告人: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刘正勇博士报告时间:2016年4月24日(星期日)上午10:00刘正勇,博士,于2010年在浙江大学获得信息工程(光电)专业学士学位,并于2015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博士学位。目前为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其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特种光纤的设计和制备及其传感应用研究,光纤光栅,光子晶体光纤,光纤激光器等。特种光纤是有别于普通通信用的单模光纤而提出的具有特殊结构和特性的光纤。其具有参数可调性灵活,结构和掺杂可特制化的特点,在光纤传感领域具有很好的研究和实用性。本讲座将简单介绍香港理工大学在特种光纤方面的相关研究,并介绍几种具有特殊结构和特性的光子晶体光纤,以及利用所制备的特种光纤所进行的传感应用。其中,光纤光栅和干涉型传感器会进行介绍。光纤光栅技术由于其稳定性,精确度高,可解调速度快,从而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结构健康监测,比如桥梁,高铁,隧道等方面的结构监测。而干涉仪作为另一类型的光纤传感器,也同样具有灵敏度高,解调迅速等优点,在传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刘正勇博士首先介绍了几种特种光纤的结构及其特点,包括双芯光子晶体光纤(Twin-corePCF)、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High-BirefringencePCF)、液体填充微结构光纤(Liquid-FillingMicrostructuredFibers)。双芯光子晶体光纤:光纤的包层是由规则网格结点上的孔结构形成低折射率区域,光纤芯区是由规则网格结点上的孔的缺失形成的两个高折射率芯区,特征是在光纤横截面的两个正交偏振方向上所述两芯区附近的孔的大小不同,每个芯区在光纤横截面的两个正交偏振方向上的孔的缺失不对称,芯区附近的孔的中心位置偏移网格结点,两芯区附近的孔中充有极性材料。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折射率导模光子晶体光纤的包层中周期排列着空气孔,通过改变部分周期性空气孔的形状、大小或位置,可以制作出双折射很高的光子晶体光纤,这为实现高保偏提供了新的可能。液体填充微结构光纤:微结构光纤中的空气孔可以看成一系列微流体反应器,为功能材料的填充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自由度。当微孔中填充功能材料时,材料与光的相互作用直接表现为光纤导光特性的改变。填充功能材料的物理特性、载入方式及调制手段会对微结构光纤的导光机制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可以实现具有不同功能的光纤光子器件。传统通讯光纤的结构主要包括玻璃纤芯和包层,在近红外波长有非常优秀的传导能力,所以被广泛作为长距离光信息传输的载体。但近些年,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光纤传感和应用于客户端的光器件数量迅速提升,传统光纤已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领域的要求,特种光纤使用新的设计结构以及相应的材料填充,优化了光纤传感系统的结构,为光纤传感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报告题目:光纤测井报告人:西北大学乔学光教授报告时间:2016年5月21日(星期六)14:50-15:30乔学光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西北大学。主要从事光电子技术、光纤通信与传感、油气田光纤测井、物探、油气管线检测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乔教授的汇报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光纤传感研究现状2、光纤测井关键技术3、光纤传感发展需求。报告中,乔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的光纤传感的研究状况,详细阐述了自己从事光纤测井研究的初衷。目前中国的测井装备和国外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主力数控测井装备仍然使用国外20年前的技术,技术陈旧。引进的成像系统下井仪器数量不足。资料讲解以及应用软件方法相对单一。接着,乔教授介绍了自己把光纤传感与测井相结合的研究历程,同时对测井中的压力监测,温度监测,地震监测,光纤制备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根据油气资源的生产需求,研究开发的全光纤测井仪器需要测量的指标主要有:温度压力测量,液位测量,多相流的流量测量,气体测量,超声波测量,倾斜角度测量,地震波测量等。并且对光纤传感器和电子传感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光纤传感器与电子传感器的输入输出曲线。最后,乔教授通过对自己的科研和教学进行总结,对光纤传感的发展需求提出了若干看法:传感器的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光纤传感的传感器制备是关键技术,现在的传感器研发应该制定相关规范,统一标准;同时传感器的设计和实验过程比较艰难,安全要求较高,需要相关部门提供平台才能取得相应的成果。听了乔教授的报告,我对光纤测井技术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学习了光纤传感系统的研究和设计的全过程,吸取了乔教授在光纤传感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光纤传感器的制备方面,让我受益匪浅。在设计传感器时,首先应该考虑到传感器的使用环境,针对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光学原理来实现传感器的功能。同时,受到环境的影响,传感器的外形和封装也尤为重要,我们需要考虑到温度,压力,抗腐蚀性,动态范围,响应速度,成本和实现价格等各个方面。在设计和生产时也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做好安全和质量的监控。在选用传感器时,我们更需要对比其与传统电子传感器的优缺点,综合考虑,必要时使用电子传感与光学传感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系统功能。报告题目:Coherentradiooverfiberlinksforbroadbandwirelessaccessapplications报告人: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姚建平教授报告时间: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10:20-10:50姚建平教授,IEEE会士(IEEEFellow),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Fellow),加拿大工程院院士(CAEFellow),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OSA会士,IEEE会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姚建平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微波光子学专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微波信号的光子学处理、微波/毫米波/太赫兹信号的光子学发生、RadiooverFiber技术、UWBoverFiber技术和光相控阵天线;他还涉足光纤激光器、光纤和波导布拉格光栅、光纤传感器以及生物光子学的研究,目前已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460余篇。2010年在Nature子刊NaturePhotonics发表特邀评论《MicrowavePhotonics:ArbitraryWaveformGeneration》,2011年就微波光子学接受NaturePhotonics专访《MicrowavePhotonicsShines-InterviewwithJianpingYao》,2012年已应邀在IEEE光子学会杂志连续两期发表介绍微波光子学的文章(ATutorialonMicrowavePhotonics)。任2013OpticsExpress“MicrowavePhotonics”FocusedIssue客座编辑,2013-2015IEEE微波理论及技术学会杰出讲师(IEEEMTT-SDistinguishedLecturer)。在学术讲座中,姚建平教授首先介绍了微波光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接着详细讲解了相干光纤无线电(ROF)的链路。相干光纤无线电(ROF)
本文标题:学术报告感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8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