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学校办学思路三年规划实施方案
学校办学思路三年规划实施方案学校要发展,要提高,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办出特色。现代教育的真谛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更需要学校管理者将全新的理念注入管理之中,使学校在当今竞争时代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当然,学校教育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应该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自85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把狠抓学校管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办学思想,并常抓不懈。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随着校园环境的不断改善,2001年我们抓住校园改建之契机,在原有基础上确立了“以绿色理念为先导,以发展人的个性为根本,以教有所长、学有所得为宗旨,构建一所有创见、有个性、有活力的现代化学校”这一办学思路,确立了“绿色教育”这一办学主旨,并使之发展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为使“绿色教育”落到实处,特制定三年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及三个代表为依据,以落实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扎实有效地开展课程改革,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以创办现代化学校为目标,开创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二、工作目标从2001年9月至2004年8月,在三年的时间里,本着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实施绿色教育的办学宗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与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及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的发展。三、实施方案本规划将历时三年,为了确保我校办学思路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三年实施步骤,采取边学习、边试验、边研讨、边实践、边总结、边创新的原则,力争在三年规划中,一年一个目标,一年一个总结,一年一个提高,一步一个脚印,圆满完成任务。具体内容如下:(一)确定主题,将“绿色教育”深入到学校的各个领域2000年,在区教育局的帮助与支持下,我校投巨资将校园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与修缮,形成了花园式的校园风格。实现了我们当时改建校园的初衷。并结合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提出的“绿色教育”这一新理念,将其当作一种教育资源开发出来,使之升华为我校的办学特色。绿色教育:就是使学生的发展是在一个安全、无害的教育环境中,得到生动活泼的个性化发展,这种发展是高标准、高质量的。在学校的这个乐园内,崇尚师生人格平等,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总之,绿色教育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它是当今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和要求而诞生的,是素质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枚艳丽的奇葩。一、抓住契机,确立主题毫不夸张地说,在香小校园内没有一处裸露的土地,到处绿意盎然。走进香小,徜徉在绿的怀抱,享受绿的温馨,每一个人都会心旷神怡,沉醉其中。教育改革在发展,我们的班子在思考,全体教职员工在思考。针对学校的实际,“学校特色”在孕育、在诞生。启发了我们。正如杨院士所说,“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这番话给了我们灵感,我们何不借助学校已有的绿色环境将这一理念在我校发展光大呢?通过学习讨论,首先班子达成共识,最后经教代会研究,确定了以绿色理念为指导,以德育教育为主渠道,以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的绿色教育观,并使之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一、“绿色教育”确立主题,建绿色校园江泽民主席在七一讲话中曾明确提出了建优美环境、陶冶人的心灵的指示。为此我们借校园改建之契机,注重环境育人之功效,大到环境布置,小至点滴行为,处处将绿色理念渗透其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陶冶心灵,修炼品格。因为绿化是我校的优势,所以全校上下在教改的实践中都要借助这一优势并且发展壮大这一优势。这个时候我们的班子直接总结了我们的教改实践,我们意识到“绿化”已不仅仅落实在校园栽花种草、美化校园上,而是要开发我们自己的优势资源并升华它,形成一个更大的教育理念,用这种理念推动学校的工作,此时我们班子全体成员及时学习了一些教育专家关于绿色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我们的班子中统一认识、形成共识,“绿色教育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围绕这一特色,发展我校的教改成果,提升我校的教学实效。首先是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加深对特色的认识理解,围绕特色制定具体的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校园布置上,我们突出以绿色教育为主体,渗透人文精神,通过植物物种介绍、分班认养草坪,在草坪上设置爱心提示牌、环保小屋、才艺展示廊等,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之余,感受绿色教育,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二、让教育充满绿色,促进个性化发展让教育充满绿色,就是向学生倾注人文关怀。教育是一项“塑人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爱心工程”,教育应充满人文关怀。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少一些“冷眼”;多给学生一些“温暖”,少一些“冷酷”。因为,一个会心的微笑,常常使失意者重燃希望之火;一句温暖的话语,恰恰能再树灰心者自信之心。教师的“关爱”将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风雨征途中的竹杖藜。用心灵赢得心灵,用“师爱”回馈“生爱”。“一个人得到的爱越多,就会越懂得怎样去爱别人”,由爱师进而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1、了解绿色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绿色教育涵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就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来说,绿色教育就是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生活空间。让孩子们在这样一片广阔的天地,发展思维,提高智力。首先使“绿色理念”融入全校师生的思想之中,定期的“绿色主题讲座”使每一位教师明白绿色所包容的丰富内涵,是一个教育者所应明确的教育方向,是文明、民主、科学的教学态度,是平等、尊重、宽容等多方面的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过程,并以此来确定自己的教育观,达到绿色德育的目的。“绿色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绿色理念不只代表着环境的优美,也包含着心灵的健康、人格的尊严,对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在行动上以此为基准,内化为自己的主动追求,做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充实快乐的人。变严肃的说教于自我的感悟,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2、置身“绿色”氛围,力争自主发展李镇西博士在《爱心与教育》中说过“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童心能够唤醒爱心,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句话充分诠释了绿色教育的真谛。学生虽是受教育者,但学生不是受“管教”的对象,师生应有平等的人格。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应摒弃训斥的口吻,远离谩骂的言词,努力营造平等的氛围;为此,我们在管理中强调师爱的作用,将谦和的微笑、欣赏的目光、激励的话语带进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爱的天地。良好的师德是“绿色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前提。每周二全体会上的“身边案例之我见”的师德接力演讲是我校绿色教育的特色之一,老师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对发生在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确定最佳方法,人人受益;“三个一”(一张笑脸、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六心”(关心、爱心、耐心、虚心、童心、公心)是我校教师在“绿色教育”实施中总结出的法宝。因为我们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我们所应做的不是打磨掉他们的棱角,而是拂去他们的灰尘,使他们每一个人光芒四射。每一位教师以其自身所锻造的高尚人格,把教育工作升华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增强了教育服务意识,以人格塑人格。3、创设绿色阵地,体验成功喜悦。“给学生心灵以绿色,赏识每一个孩子”就是要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来对待,从多个层面看学生,善于寻找和发现“闪光点”,慷慨地赞美学生,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我们的班级布置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在每个班级中,设立了“成长树”,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尺,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使人人都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在不同的层次上设立不同的奖项。就像一道台阶,使孩子在每一跳都能得到鼓励,并且一直向上跳。孩子身高、体重、力量的增加也会成为他们骄傲的资本;“今天,你又进步了”则是从“礼貌”“笑容”“谈吐”等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在班级中我们推出了“夺星行动”,设立了学习智多星、劳动小楷模、守纪小标兵、文明小使者、制作小能手、爱心小天使、运动小健将、小小书画家、班级金嗓子等诸多奖项,让每个孩子都意识到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都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我们不苛求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但我们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三、课堂充满绿色,达到轻负高质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让课堂教学充满绿色,就是要摒弃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克服我教你听,我讲你背,把学生视为容器的旧有教学观念;改变只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标准。我们之所以用上“摒弃、克服、改变”这样的词语,是因为它们有悖于“人的发展需要一个安全、无害的环境”这一绿色教育的办学主旨,简而言之,就是它有害于素质教育,有害于我们孩子的发展。“绿色教育”需要的是不断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教育的至上追求。创造教育依赖于创造力丰富的教师,我们的教育者应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创造性地展开育人工作。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要把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努力创设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发散思维、放飞想象、展开探究,学会创造。1、以人为本,快乐学习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学校教学要顺应人的本性,适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注入绿色理念,才能使每个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快感。现代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制宜、因人施教,找准每个学生的最佳发展区,张扬他们的个性特长,期待他们人人进步、人人发展、人人成才。而在现今固有的统一教材的情况下,要使每个存在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就要求教师把“绿色理念”带入课堂,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快乐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者。我校自1999年开始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教学实验,实施分层递进等新型教学策略,不断改革、创新,丰富“绿色教育”的内涵。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以自主、愉快的学习气氛贯穿课堂始终;以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才能;以合作、交往、互助的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只有一次童年的孩子们学习得快乐些、再快乐些”——这是我校低年级开展的“识字教学创新模式”探索中所提出的口号,为了真正顺应儿童的心理及年龄特点,老师们采用“做游戏”、“摆图形”“猜谜语”等形式进行识字教学,使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对全年级234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100%的孩子最喜欢上的就是识字课,孩子们从开始猜教师出的字谜到自己与家长一起编字谜来考老师,兴趣盎然,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这一经验被天津电视台《教育频道》、天津卫视、《今晚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孩子们出色的表现更是令大人们赞叹不已。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绿色课堂”把童年的快乐还给了孩子们。2、科研引路,更新理念加强科学研究,落实课程改革,走创新教学之路是21世纪的教育观。在实施中,我校以建立一种鼓励创新的教育机制为绿色教学管理之目的,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人员,还应该是“求实、求真、求新”的教学研究人员,更应该与学生形成平等、研讨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首先树立绿色教师观,使教师从“俯视”学生到“平视学生”,直至在某些方面“仰视学生”,真正打破“师道尊严”。其次与现代教学理念结合,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做到轻负高质。学校成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参与了全国科研课题《创造性语文教学规律的研究》和区科研课题《关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研究》的探究与实验,全校百余名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确定了子课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总结,升华,上升为理论,又将其反馈于课堂之上,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使教师由单纯经验型向学者型过渡。迄今为止,我校已有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级报刊发表,并已组织以“创新教学”为主题的学术年会两届。3、教无定法,求实创新在教学实施中,坚持“教学有方,教无定法”的原则,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求实创新、博采众长,以形成自己特
本文标题:学校办学思路三年规划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8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