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化学平衡:⑴前提——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⑵条件——一定条件的T、P、c——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⑶本质——V正=V逆≠0⑷特征表现——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变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动:动态平衡。平衡时v正=v逆≠0等:v正=v逆定:条件一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不是相等);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②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多长时间,反应物都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为生成物.(2)化学平衡状态.①定义: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形成过程:ν正最大而ν逆为0.ν正=ν逆,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也不再发生变化,⑷.化学平衡的标志:(处于化学平衡时):①、速率标志:v正=v逆≠0;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③、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产率不再发生变化;④、反应物反应时破坏的化学键与逆反应得到的反应物形成的化学键种类和数量相同;⑤、对于气体体积数不同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体积和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⑸.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举例反应mA(g)+nB(g)pC(g)+qD(g)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平衡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④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图表例举反应mA(g)+nB(g)pC(g)+qD(g)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平衡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平衡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同时生成mmolA,即V(正)=V(逆)平衡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同时消耗了pmolC,则V(正)=V(逆)平衡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同时消耗了qmolD,因均指V(逆)不一定平衡压强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平衡②Mr一定时,但m+n=p+q时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平衡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其他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平衡3.化学平衡移动:⑴勒沙持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其中包含:①影响平衡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三种;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⑵、平衡移动: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可能发生平衡移动。即总结如下:⑶、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关系: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增大等同起⑷、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强调一个“变”字)①浓度、温度的改变,都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而改变压强则不一定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强调:气体体积数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则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气体体积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则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移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②速率与平衡移动的关系:I.v正==v逆,平衡不移动;Ⅱ.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Ⅲ.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③平衡移动原理:(勒沙特列原理):④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速率不变:如容积不变时充入惰性气体强调: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缩短到达化学平衡的时间,但不一定能使平衡发生移动。⑸、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Ⅰ、若反应物只有一种:aA(g)=bB(g)+cC(g),(保持容器体积,温度不变)在不改变其他条件时,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A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可用等效平衡的方法分析)。①若a=b+c:A的转化率不变;②若ab+c:A的转化率增大;③若ab+cA的转化率减小。Ⅱ、若反应物不只一种:aA(g)+bB(g)=cC(g)+dD(g),(保持容器体积,温度不变)①在不改变其他条件时,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A的转化率减小,而B的转化率增大。②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A和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如a+b=c+d,A、B的转化率都不变;如a+bc+d,A、B的转化率都增大;如a+bc+d,A、B的转化率都减小。可以总结为:恒温恒容的容器,当增大某物质的量时,可将浓度问题转换为压强问题,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最后再判断转化率变化。增大压强判断各反应物转化率变化对于可逆反应aA(g)+bB(g)cC(g)+dD(g),(a+b≠c+d,)在压强变化导致平衡移动时,学生感到困惑的是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朝哪个方向移动?转化率如何变化?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1.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不移动。因平衡体系的各组分浓度均未发生变化,故各反应物转化率不变。2.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因为此时容器容积必然增大,相当于对反应体系减压,继而可判断指定物质的转化率变化。测试题:1.化学平衡主要研究下列哪一类反应的规律()A.可逆反应B.任何反应C部分反应D.气体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某一反应物浓度,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都增大B.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体积缩小,体系中各气体的浓度一定增大C.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使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的气体的浓度一定增大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4A(g)+5B(g)4C(g)+6D(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的A,同时生成nmol的CB.单位时间内消耗4nmol的A,同时消耗5nmol的BC.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4∶5∶4∶6D.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4.反应2X(g)+Y(g)2Z(g)(正反应放热),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述判断正确的是()A.T1<T2,P1<P2B.T1<T2,P1>P2C.T1>T2,P1>P2D.T1>T2,P1<P25.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I(s)NH3(g)+HI(g),2HI(g)H2(g)+I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H2]=0.5mol/L[HI]=4mol/L,则NH3的浓度为()A.3.5mol/LB.4.0mol/LC.4.5mol/LD.5.0mol/L6、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A(g)+B(g)C(g)达到平衡,若增大A的浓度,使平衡右移,并达到新的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大B.A的转化率增大C.C的百分含量一定大于原平衡C的百分含量D.B的转化率一定增大7.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2Z(g),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正催化剂⑥分离出ZA.①③⑤B.C.②③⑥D.②④⑥8.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改变某一条件后,正反应速率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增大B.平衡向逆向移动C.平衡没有移动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9.由可逆反应测绘出图象如下图,纵坐标为生成物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下列对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物中一定有气体B.生成物中一定有气体C.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10.对于反应A(g)+2B(g)2C(g)+Q(Q0),下面各图能正确反映在这一反应中,反应时间t,温度T与平衡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关系的是(B)11.在容积固定的2L密闭容器中,充入X、Y各2mol,发生可逆反应X(g)+2Y(g)2Z(g),并达平衡,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则Y的平衡浓度的表达式正确的是(式中S指对应区域的面积)()A.2-SaobB.2-SbodC.1-SaobD.1-Sbod二、填空题1.可逆反应C(固)+H2O(气)CO(气)+H2(气)+Q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改变下列条件,正、逆反应速率各怎样变化?化学平衡怎样移动?(1)投入焦炭粉末;(2)增加CO;(3)降温;(4)加压;(5)使用催化剂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2)(3)(4)(5)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平衡移动方向举例反应mA(g)+nB(g)pC(g)+qD(g)平衡是否建立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④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m+n和p+q的关系不定)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同时生成mmolA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同时生成pmolC③vA:vB:vC:vD=m:n:p:q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molB,同时消耗qmolD压强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混合气的Mr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②Mr一定,但m+n=p+q时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体系温度一定时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
本文标题:平衡移动原理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9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