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本研究文章通过对宁波这一港口城市历代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宁波市百年来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特征,具体表现为点状形成阶段、块状城市形态、一城两镇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T”型带状群组形态四个阶段。在历史的演变中,主要提出了港口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重要影响,基于目前宁波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以提高港口优势为着眼点,对宁波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展望,并对其发展方向给予一定的个人建议和指出一定的发展问题。关键词:港口城市空间形态历史演变发展宁波一、概述城市的空间形态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在空间上的表征。对于港口城市而言,河道、水源及港口运输作用对城市的交通、经济、空间形态形成重要影响。港口作为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中起着主导作用。以宁波这一典型的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港口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宁波城市(合称宁波六区)空间包括海曙、江东、江北老三区构成的老城区(三江片)、镇海、北仑两区及新并入市区的鄞州区,结合宁波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及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探求宁波城市空间发展的合理趋势,进而促进宁波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二、研究区概况宁波,全市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人口760.57万(2010年)。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地处东海之滨,1844年,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中的一员,由近代资本主义港口城市到现代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港口对宁波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宁波港已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三、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基于详实的历史资料,由时间发展为主要脉络,以宁波港口历史作用的变化为主要考虑因素,总结出宁波作为典型的港口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历史演变。随着宁波港口从内河港向河口港、海岸港的迁移,城市空间形态具体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如图2所示)即明清以前的点状形成阶段、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形成的块状城市形态、1985年镇海县的撤销,宁波空间发展成一城两镇(一城——老城区,二镇——镇海区、北仑区)的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90年代后逐渐形成的“T”型带状群组形态。3.1明清以前的点状形成阶段宁波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但宁波的行政区域在唐代以前屡次更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821年(长庆元年),明州(今宁波)州治从鄞江小溪(今鄞州鄞江)迁至三江(甬江、余姚江、奉化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892年(唐景福元年)建成了宁波之郭——罗城,从此,明州市域范围逐渐形成。明清以前,宁波作为内河港城市,城市规模非常小,形态基本以点状为主,如《管子》所说,倾向于“因填材,就地利”的模式,点状小镇主要位于余姚江、奉化江一隅,城市腹地狭小,以宁绍平原为主。3.2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形成的块状城市形态1844年(鸦片战争),宁波正式开埠,原有城市点状形态逐渐壮大,江北港址逐渐形成。宁波城市规模逐渐跨过奉化江和余姚江,向江东、江北发展,宁波老城被分为海曙、江东、江北3区,形成块状城镇,民国初年,宁波地方政府“堕城垣,兴市政”,拆除了旧城墙,城市空间形态进一步发展,沿三江轴向蔓延,空间形态由块状向星状演变,此后一直到1970年,宁波仍作为内河港城市,它的城市空间也基本上是民国时期沿袭下来的块状单一集中型。3.380年代的不连续组团状群组形态1974年,宁波镇海港的开发,标志着宁波河口港的形成,城市形态形成“一城一镇”(老城区,镇海)飞地式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20世纪80年代末,深水良港北仑港的开发,标志着宁波港已演变成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宁波在甬江口形成两块不连续的飞地,形成“一城二镇”飞地式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3.490年代的“T”型带状群组形态90年代以后,依托港口优势及宁波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内填外展速度加快,甬江新区、大榭岛、小港经济开发区规模的逐渐形成,宁波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空间形态扩展加快,城市各组团处于一个由向心集聚向三者之间互相离心扩散的趋势,形成沿海岸发展和沿甬江发展的“T”型带状群组形态。四、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如表1所示,2003年底宁波市市区区域增加1527平方公里,这是因为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并于4月19日正式成立。这就意味着宁波的市辖区由5个增加到6个,城市市区规模扩大。其中,划分城市建成区可以反映一定时间阶段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形态和实际使用情况,自2000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宁波市建设区的范围扩大明显,特别是近几年宁波市城市化区域的扩展已将近是21世纪初的4倍。宁波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及建成区面积的变化,总体反映了宁波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发展速度及趋势,在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中,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区位、自然条件、社会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其中,港口的发展是促进宁波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体现了宁波作为典型的港口城市的基本特征。进行宁波城市空间形态优化机制的探讨,根据宁波发展的现状,主要突出利用深水港优势,实现以港兴市。4.1利用区位优势,拓展港口发展空间,加强港口一体化建设4.1.1区位优势明显。宁波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三角的出海口,我国东部沿海黄金海道的中心位置,也是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心。自唐宋以来,宁波就是我国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著名港口城市,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使宁波融入长三角核心区,宁波城市的空间形态将实现从“沿江时代”到“沿海时代的跨越”。宁波港的腹地延生至浙北,这就意味着在城市空间形态上,杭州湾南岸一带将成为宁波市区的新城区,形成北部都市区,沿海地带将成为大型工业布局之地。杭州湾跨海大桥重塑了长三角南北两翼交通大平台,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共同构成长三角未来的菱形城市空间格局,特别对于宁波而言,形成了显著的“同城效应”。4.1.2港口和海上交通条件优越。加强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进程,强强联合,甬舟一体将形成南北两大港区,一是北仑-镇海-金塘-舟山北部港区,二是梅山-六横-象山南部港区。因此,宁波沿海的港口功能将发生重组,伴随着宁波港口的转型升级,宁波沿海地区(北仑-梅山)需要建设一座区域性新城,从而带动整个甬舟大都市区的全面整合与空间结构的调整。4.1.3现状机遇分析。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浙江省获批的一个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作为浙江省目前唯一的保税港区,在全国全省沿海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宁波空间形态4.2良好的商务金融和政策环境,建设长三角南翼最大商务CBD4.2.1商务金融环境良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宁波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交通通畅性很好,开展商务活动交通十分便捷;第二,宁波环境优美,商业发达,境内外企业在宁波开展进口贸易享有一流的商务环境;第三,宁波经济运行规模效应好,资金供应充裕,在宁波开展国际贸易享有一流的金融环境。宁波鄞州区南部商务区是政府引导形成,分担主要老城区的经济发展压力而建立起来的副中心。宁波经济发达,但是一直没有一个大的CBD中心,最早的CBD中心在老三区的天一广场附近,鄞州作为宁波城市市辖区最大的一块地域正积极构建长三角南翼最大的商务CBD,宁波鄞州南部商务区在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中将成为宁波城市地标。4.2.2形势政策分析。2002年宁波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保税区、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进一步鼓励境内外企业扩大进口贸易及宁波保税区管委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宁波政府设立专项资金进行贸易开展,这就加强了宁波空间形态整体的内外联系。4.3港口竞争激烈,临海区域环境破坏严重,宁波南部面临边缘化威胁4.3.1竞争环境激烈。上海港是国务院重点扶持的东亚航运中心,中国龙头港口,因为上海港的存在,宁波港城在空间形态上的辐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宁波的城市职能受限。杭州是省会城市,是浙江省的经济、政治、教育的中心,在土地利用上,宁波构筑大都市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4.3.2南部区域边缘化危险。以商业、港口经济着重发展的经济形态使宁波南部地区面临边缘化危险。宁波目前及未来几年发展重点在于中心区和宁波北部,宁波城市化目前仅推进到鄞州区,对于奉化这种不紧临跨海大桥的城市,融入宁波中心区又受鄞州区阻隔,城市化还有一定年限,这就限制了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向南扩展的进程。4.3.3主要挑战分析。资源粗放式开发对宁波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在新城区的形成过程中,原有老城区必须实现智能过渡,以避免造成重复建设,而大量临海型工业的建设对宁波的生态环境,尤其是脆弱的滨海过渡带造成巨大生态压力,不利于它的可持续性发展。五、总结纵观宁波港城的发展历史,其间港口和城市的地址和繁荣程度几度变幻,城市的变迁与港口的变迁息息相关,数百年来造就了宁波城市的发展,空间形态的变化,随着东方大港的崛起,要继续推进“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战略的同时,在现代化上,宁波要注重发展科技发展,商业繁荣,未来宁波将充分依托大上海,并将以结构调整、功能提升和布局优化为三个着眼点,大踏步向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迈进,使宁波真正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城市。
本文标题: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0690 .html